地方工科院校学科建设模式与应用型人才培养

2018-09-04 04:57郑雷周海陈青吴卫东陈西府
大学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应用型校企区域

郑雷 周海 陈青 吴卫东 陈西府

[摘 要]地方工科院校承担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地方工科院校要通过深入贯彻“产教融合”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把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机制模式改革,不断优化考核管理机制,有效构建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 地方工科院校;行业特色;学科建设;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6-0144-03

0、引言

地方工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通常都是面向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为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目标,地方工科院校高度重视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机制模式改革,把学科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通过深入实施“产教融合”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与行业企业全方位合作办学,校企联合优化培养方案,积极探索地方工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不断创新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持续优化考核管理机制,进一步科学合理地构建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一、基于“产教融合”的理念,不断创新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特色

(一)聚焦地方行业发展重大需求,培育融合地方行业背景的学科特色

高校要主動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趋势,面向学科研究方向发展前沿和区域、行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寻找学科建设的主攻方向。依托行业企业深入开展“产教融合”,以行业需求为导向、行业应用为目的,打造具有“行业导向、特色发展、交叉融合”特点的学科发展方向。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大力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的产学研联系,广泛开展横向技术合作,服务于行业共性技术需求和区域特色产业关键技术需求。鼓励教师与企业联合申报各类人才科技项目,及时实施成果转化,并组建校企联盟,努力实现“校企合作、产学双赢”,助推地方主导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在领域性学科发展层面上,高校要努力培育特色交叉学科,打造特色学科平台,形成异峰崛起的领域性学科专业群。通过建立促进学科融合的良性机制,组建跨学科的研究平台、跨学科的研究团队等方式,加强多学科融合,形成特色交叉学科研究方向。

(二)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水平教学科研队伍为目标,打造学科团队

针对区域经济发展对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的迫切需求,结合领域性学科发展趋势,高校要坚持团队建设示范性原则,打造研究方向鲜明、教学科研水平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强的教学科研团队,形成“服务区域、重点突破、示范引领”的学科团队建设模式。形成从产品市场需求分析到产品的概念形成、设计研发、生产制造、企业管理全过程的“大学科”学术团队,开展有区域主导产品特色的系列研究,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高层次智力支撑。

高校要按照分层推进、重点突破原则,强化学科团队建设的高标准和示范性。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的方针,集中有限资源打造符合区域经济行业发展方向的、有利于实现特色学科重点发展的教学科研团队。通过强化学科团队建设,形成示范效应,使之成为增长极,并最终建构开放融合、结构优化的学科方向群,引领和带动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

(三)通过校企融合,联合打造适应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教学科研平台

高校要按照立足区域经济、依托行业企业、突出特色发展的原则,打造校企融合、联合创新的教学科研平台。以领域性学科建设和发展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为根本任务,以服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为基本出发点,以产学研平台建设与机制建设为突破口,树立学科重点方向的领先意识和特色意识,推动以应用研究和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为重点的领域性高水平学科专业教科研平台的建设。

高校要密切联系地方支柱行业和特色发展产业,共建各类校企协同创新平台,强化与行业企业的科研项目合作。建立与区域经济及行业企业紧密对接的“平台+项目”运行架构,形成“项目引领—平台支撑—校企协同”的平台项目一体化建设模式。要以国家级项目、省部级项目为抓手,推进学科平台建设工作,全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通过开展各类产学研项目,在经费支撑、师资力量以及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获得国家、企业的大力支持。产学研一体化不仅帮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同时促进了学科平台建设,提高了学科建设水平。

(四)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打造“产学融合,能力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高校要以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办学,产学融合,突显“产学融合,能力导向”的全方位校企联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在培养目标确定、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资源建设、课程教学实施、师资建设、毕业设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主要环节实施深层次的产学融合,坚持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专业课程体系。

高校要加入行业工程教育联盟和区域工程教育联盟,强化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协同性。实施工程教育改革,明确工程人才基础能力和必备能力要求,按照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确定工程人才的拓展能力。以能力导向为主线,编制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吻合。同时学校通过选派教师到企业兼职工作,及时了解企业的技术难题和对人才的最新要求,促进学科教师团队建设和学科发展水平的提高。

二、基于能力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打造“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高校要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拓展多元培养的教育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争创优秀教学成果并在校内和同类高校示范推广。要与行业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研发中心和培训中心,建立教师通过认证的激励机制,提高执教者的理论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建立“教师自学—培训—认证—再学习”的终身学习体系。

高校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优势,联合行业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开放项目,让学生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完成毕业设计等实践性强的教学环节,创新校企“双导师”制度。以行业工程技术的应用为主线,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形成一整套有关行业工程技术融入全程教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和体系,在同类院校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实施现代行业工程技术融合企业案例的教育教学方法。

(二)突出能力、面向职业,结合区域经济产业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

高校要面向区域优势特色产业的实际需求,培养高水平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提升人才培养的社会契合度,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毕业生的发展能力。结合“创新驱动、智能转型”的发展趋势,调整现有的课程结构体系,完善“基础、应用、创新”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完善“企业导师”制度,围绕学生企业学习环节的有效性,制定学生企业学习质量评价标准,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适应工程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国际工程教育的对接,培养具有国际工程视野的工程技术人才。

(三)与行业企业共建实践教学资源,打造高水平应用型工程人才实践培育基地

高校要与地方行业骨干企业共同实施教学内容改革,共建共享实践教学资源,打造具有品牌效应的区域高水平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育基地。按照学科发展前沿和行业发展趋势,推进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将工程技术领域最新的理论、企业最新生产工艺与技术融入教学内容,坚持融入学科前沿知识和行业发展趋势进行教学内容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要依托校企联合建立的工程技术中心、实践教学基地、协同创新中心等实验实训平台,建设地方行业技术骨干培训基地,并以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大学创新活动、创业训练和课外科技活动为依托,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培养贯穿于实践教学全过程,坚持多类型学科竞赛的“项目驱动”式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满足行业企业对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以项目为载体,以共赢为目标,创新“校企联合、项目绑定”的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学校和企业双导师共同指导研究生参与项目研发工作,培养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构建“产学融合、项目绑定、过程控制”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四)整合校内外资源,探索“层次多样、全程保障”的校企协同创新机制

高校要围绕行业、区域对创新驱动的旺盛需求,整合高校、地方政府、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等多方资源,实现协同发展。通过构建政府政策导向、学校专项财政激发、企业投入保證的协同创新基金保障体系,形成“技术研发平台+技术培育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的三大平台联结机制和高端领军人才领导的多学科融合科研创新团队,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优秀中青年科学家,打造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人才高地、技术高地和产业高地,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高校要促进校企合作项目区分类型、统筹兼顾的多层次科研发展。要充分重视和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在制订学校科技发展规划及其实施路径的过程中,本着区别类型、统筹兼顾的原则,落实多层次复合科研体系全面发展。既要鼓励教师和企业合作争取各类科研基金资助,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也要广泛开展与产业界和经济界的产学研合作,强化科研成果转化、知识创新及其应用,通过协同创新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办学水平。

三、基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协调发展,打造基于目标管理的一体化管理考核机制

(一)定性与定量指标结合建立一体化的学科建设考核指标体系

根据学校发展总体目标,结合学校对各学科配置的教学资源、人力资源以及生源状况,高校要科学制定学校整体目标的任务分解,将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的各项指标根据各学科拥有的教育资源分解给各学科,作为各学科的阶段目标。同时,将学校年度目标分解给各个学科,作为二级学院年度考核指标。阶段目标和年度指标共同确定了本学科的总体考核指标。以定性与定量指标结合的方式设定考核标准,把学科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分为四个方面: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师资队伍工作和科研平台建设工作。

(二)建立以教学质量和科研社会贡献为导向的多元化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高校要突破以项目、论文、专利、获奖为主的评价机制,构建教学质量、学术贡献和经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评价机制,突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科技成果转化和解决地方重大产业需求的实效。同时,采取分类评价的方式,针对不同学科的创新模式和成果采用不同的评价体系,做到评价的科学性、系统性、完备性和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

(三)构建学科研究方向评估和优胜劣汰机制

高校要建立健全学科发展评估机制,构建将中长期评估和动态评估相结合、校内评估和校外评估相结合、国内评估和国际评估相结合的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实施定期学科发展评估制度和报告制度,使之成为学科建设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建立基于公平竞争的学科建设优胜劣汰机制,对在学科点申报、重点学科申报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学科,给予奖励和配套建设经费支持。对缺乏良好生源、就业前景不理想、师资队伍建设多年没有达到基本要求的研究方向,在战略布局上予以调整、转向或淘汰。

(四)加强制度和资源环境建设

高校要定期举行学科创新论坛、学术交流、教授沙龙和博士论坛等活动,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完善以校级项目为基础,以申报国家级项目为目标的项目预研和校内滚动资助的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津贴分配和职称晋升等政策,引导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实行学科方向带头人负责制,让学科方向带头人在确定学科方向的具体研究领域、目标任务以及落实方面具有更大的责权利,负责实施和管理学科方向的各项科研活动,推动学科交叉,提升本学科方向的自主创新能力。购置实验仪器设备,制定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机制,提高先进实验平台仪器的利用率。

(五)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高校要高度重视教学质量管理,注重教学管理过程质量控制,形成基于“动态梯次式目标管理”的教学管理特色。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建立规范、全面、科学的质量标准体系。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要完善、合理,且执行严格,主要包括:理论课教师备课质量标准、课堂教学质量标准、课程作业质量标准、辅导答疑质量标准、课程考核有关规定、实验教学要求和指导教师职责、实习教学要求和指导教师职责、课程设计教学要求和指导教师职责、试卷工作质量标准、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手册等,这些教学质量标准为各主要教学环节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操作性较强的规范,确保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四、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鉴于此,地方工科院校应面向区域优势特色行业,以强化学科方向特色和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深入实施“产教融合”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机制模式改革,不断创新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把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积极持续探索地方工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建设一支具备过硬专业素质和丰富工程经历的科学研究团队,建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校企共赢、开放共享的一流实践教育和科学研究平台,培养产业亟须的高水平應用型工程人才,成为“支撑区域经济、服务行业发展、方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工科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 参 考 文 献 ]

[1] 李长友,谭正航. 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与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机制的优化[J]. 高等理科教育,2014(2):44-48.

[2] 朱仲邃. 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地方高校办学体制创新[J]. 中国高校科技,2013(3):58-59.

[3] 周小朋.基于特色学科专业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大学教育,2015(1):78-79.

[4] 郑雷,周海,吴卫东,陈青,曾勇. 产学研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J]. 中国高校科技,2016(Z1):88-89.

[5] 倪亚红,王运来. “双一流”战略背景下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实践统一[J]. 江苏高教,2017(2):7-10+15.

[6] 肖慎华. 论大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J]. 高等农业教育,2015(2):69-71.

[7] 姜睿馨. 学科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协同互动[J]. 长春大学学报,2017(2):51-55.

[8] 张晓,马琳慧. 浅析学科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 [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4):281-283.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应用型校企区域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分割区域
擦桌子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区域发展篇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