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学院背景下的应用型人才职业素养培养探析

2018-09-04 04:57徐金益户廷勇
大学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应用型人才

徐金益 户廷勇

[摘 要]职业素养是应用型人才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行业学院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紧密对接产业,集聚各方优势资源,让学生通过“做中学”,在具体的职业情境中实现自身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为应用型人才职业素养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绝佳平台。应用型高校应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创新工作理念、工作方法,系统化、一体化地对应用型人才职业素养培养与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进行设计,从而提升职业素养培养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职业素养;行业学院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6-0153-03

职业素养是应用型人才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应用型人才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人才培养规格的完善,培养模式的改革,教学理念、方法的改革,教师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以及人才培养评价机制的重构等。三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突破口。行业学院集聚“政、校、行、企”四方资源,共同合作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一种深化,是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落地的关键和特色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如何依托行业学院平台,发挥“政、校、行、企”多方资源,创新工作理念、工作方法,通过系统性、综合性的设计来实现应用型人才职业素养的提升,对其来说至关重要。

一、行业学院的内涵

行业学院是学校与行业、行业中的若干企业合作建设的新机制运行的“二级学院”,旨在为行业培养各类专门人才。行业学院是加强高校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实现教育与业界协同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1]。行业学院具有高度的实践性特质,在这个平台上,行、企、校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应用型课程、共同编写应用型教材、共同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及评价机制,通过项目化教学,打造真实的职业情境,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都为应用型人才职业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协同育人环境。

二、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人才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2]。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的素质“冰山模型”将个体的素质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冰山以下部分”是指不太容易受外界影响而改变的人的内在特质,但往往对个体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3]。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而言,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就相当于“冰山以上部分”,即显性职业素养,而与之相对的职业道德、职业作风、职业意识等则属于隐形职业素养,是决定个体能否胜任工作的关键。职业素养并非天生,而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和习得养成的,这也为应用型人才职业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契机。

三、依托行业学院加强应用型人才职业素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加强应用型人才职业素养培养是社会各方的共同诉求

1.经济转型升级呼唤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要想实现经济增长,关键是靠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升级,而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必然产生对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经济社会的每个领域都需要大批兼具先进产业技术和较高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这是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4]。

2.行业学院平台上的合作各方对应用型人才“软实力”的共同期待。随着社会各界对高校毕业生“软实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素养的培养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基于行业学院的“政、校、行、企”合作各方在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方面有着共同愿景,而这种目标合力,势必会为应用型人才的质量提升注入持久动力。

3.提升职业素养是应用型人才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是一个人职业发展的基础,那么职业素养则是“助推器”。当前,大学生对自身职业发展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普遍希望学校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服务,创造更多实习实践或职业体验机会,帮助自己缩短职业适应期,更好、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因此,对于定位“毕业即就业”的应用型人才而言,其职业素养的提升有着来自社会和学生自身的双重驱动。

(二)行业学院为应用型人才职业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有效载体

1.行业学院是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性、系统性改革,对于破解当前应用型人才职业素养教育边缘化、零散化的现状,打破学校更加关注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等显性要素的片面性,实现职业素养与专业知识及技能的一体化教学设计提供了有效载体。

2.行业学院的实践性特质与职业素养养成的实践性特点具有共通性。职业素养教育是一种实践教育和过程教育,它让学生在职业体验和实践过程中感受到职业发展和事业发展的要求[5]。行业学院是緊密对接产业,在具体的职业情境中,以“做中学”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实践性特质为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提供“同质化土壤”。

3.行业学院打破了一般校企合作浮于表面的形式化桎梏,实现了政、校、行、企四方资源的深度交融和互动,有效弥补了校企合作中政、行要素缺位的问题,提升了应用型人才职业素养培养的针对性,也为面向行业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实施应用型人才的“因类施教”,即根据行业特点培养人才提供了可能。

四、依托行业学院开展应用型人才职业素养的培养实践

笔者所在的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依托行业学院开展应用型人才职业素养培养的总体思路——以职业素养与专业知识、技能的一体化设计为理念,以“画像—塑像—成像”为主线,充分发挥基于行业学院的“政、校、行、企”的多方资源,力求让学生在企业导师和专业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承担真实的实践项目,实现职业素养的提升。

(一)依托行业学院,确立人才培养规格中的职业素养标准

确立本专业职业素养要求与能力标准是实施应用型人才职业素养与专业知识、技能一体化设计培养的首要环节。不同行业、不同职业有不同的岗位职责、工作要求和职业规范,因而,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必须表现出鲜明的行业差异性和职业差异性。行业、企业专家对本专业职业素养标准的确立至关重要。为此,学校组织各专业开展应用型人才“画像”:专业教师深入行业企业,对本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职业素养,进行动态跟踪、调研、分析、归纳,邀请行业学院平台上的来自政、行、企的各领域专家对“画像”结果进行把关,最终形成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素养标准。以环境工程专业为例,该专业依托检验检测行业学院,邀请了来自国家、省、市级环保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知名企业专家等对本专业“画像”结果进行“把脉”,找准了环保领域的人才缺口,确立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同时将环境检测行业标准、企业对环境检测领域人才的职业素养要求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标准,从源头上保证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适用性。

(二)依托行业学院,实施基于职业素养与专业知识、技能一体化设计的教学改革

实施职业素养与专业知识、技能一体化设计的教学改革是应用型人才职业素养培养真正被纳入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只有当职业素养与专业知识、技能标准共同被作为人才培养规格的组成要素,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应用型人才职业素养的培养才能落到实处。为此,学校各专业与行业、企业专家合作开展了“塑像”,即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开发应用型课程,将“画像”得出的职业素养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课程内容,构建直接对接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的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上,以大数据行业学院为例,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一线研发工程师共同研讨、制定大数据方向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同编写大数据相关课程、建立项目案例库,企业工程师直接“进课堂”培养数据工程师;在教学模式上,以检验检测行业学院为例,基于该平台培养的环境检测方向的学生在整个大四阶段通过平台上的企业全程参与到了实际的环境检测服务项目中,真正实现了以项目为载体的“做中学”模式,成为兼具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环境检测行业的行家里手,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三)依托行业学院,构建职业素养培养的真实职业情境

真实的职业情境是应用型人才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职业素养体现在职业活动中,并与职业活动的其他要素紧密相连,如果脱离了具体的工作任务和职业情境,职业素养也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6]。为此,学校各专业(群)依托行业学院,或引企入校,或与国内知名企业合作,或与长三角地区创新型企业群合作,着力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搭建平台,让学生在校内就能参与到真实的企业项目中,从而帮助他们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掌握职业岗位流程,执行职业标准,感知职业素养要求,感受和认同企业文化。以环境工程专业为例,该专业依托检验检测行业学院,与环境检测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群通过产学研合作方式在校内组建了第三方环境检测公司,专业学生在大四阶段像企业正式员工一样在平台上参与真实项目训练,并在八个预设的从环境检测业务开拓到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直至客户维护和回访等岗位上轮岗实习,完成毕业设计。在这个过程中,该专业还专门设计了学生成长手册,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予以全程跟踪、指导和培养。

(四)依托行业学院,打造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双师双能”教师队伍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应用型人才职业素养的培养还要仰赖于一支具备较高职业素养的师资队伍。为此,学校要依托行业学院一方面“引进来”,聘请行业企业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鼓励他们带着项目和任务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打造“双师”结构队伍;另一方面,学校专业教师在“访问工程师”制度支持下要深入企业生产管理一线,参与企业技术革新与研发,实现自身知识、能力、素质的“重构”。大数据行业学院、3D打印行业学院均有一支长期驻校的企业工程师队伍,通过实践课堂将企业的职业素养要求直接带给学生;检验检测行业学院的环境检测平台的总工程师、授权签字人、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内审员等主要岗位均由专业教师担任,他们具有教师、检测平台员工、管理人员等“多重身份”。正是这样一支队伍用他们的身体力行、躬亲示范,将职业素养潜移默化地融入课堂,实现了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提升。

(五)依托行业学院,实施应用型人才职业素养养成的评价反馈机制

正因为行业企业是应用型人才职业素养标准的主要参与制定者,由他们对应用型人才职业素养的养成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是最佳选择,他们立足于用人单位的评价往往更客观、更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此,学校实行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要建立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对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实施评价、反馈、纠偏,确保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构成与“画像”要求相符合,实现应用型人才的精确“成像”。环境工程专业依托检验检测行业学院,组织开展毕业生综合技能大比武,邀请省内检测行业的骨干企业老总和总工进行评价;电源设计行业学院实行企业项目化管理模式,由行业企业专家从企业实际生产中遴选课题,由学生分工完成,并由行業企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对毕业生能力素养进行考查。这种评价反馈不仅提升了专业在相关行业领域的影响力,为学生展示过硬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搭建了舞台,也为企业选聘适用人才提供了平台,达到了校—生—企“三赢”。

五、结束语

毕业生职业素养是检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成效的关键因素。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复杂的过程,只有将其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各环节,实现专业知识、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的水乳交融,才能真正培养出具备较高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而行业学院恰恰为实现这种水乳交融提供了创新范式。行业学院既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一个载体。在行业学院平台下,政、校、行、企四方长期合作的过程中,如何通过稳固的合作机制建设、专业教师自我转型意识的唤醒等进一步巩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成效,是今后应用型人才职业素养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研究课题,同时也将为应用型高校的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 参 考 文 献 ]

[1] 朱林生,孙金娟.行业学院模式: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探索[J].大学(研究版),2012(12):18-23+10.

[2] 职业素养[EB/OL].https://baike.so.com/doc/1124622-1189772.html.

[3] 冰山模型[EB/OL].https://baike.so.com/doc/2035894-2154138.html.

[4] 唐景莉.创新驱动:人才培养格局促变阵 访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陈锋[N] .中国教育报,2014-10-20(09).

[5] 魏启晋.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J].职业教育研究,2012(7):19-20.

[6] 许亚琼.职业素养概念界定与特征分析[J] .职教论坛,2010(25):15-18.

[7] 蒋乃平.职业素养训练是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特点[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78-83.

[8] 徐军.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研究与实践[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157-161.

[9]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建设真正服务地方发展的“泰州大学”[N] .泰州日报,2017-5-20(16).

[10] 赵建春,缪志聪.行业学院:找准支点好发力[N].中国教育报,2017-6-3(01).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应用型人才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教育国际化视阈下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之职业素养培育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