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研究

2018-09-04 04:57张召友
大学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专业认同学制学前教育

张召友

[摘 要]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认同是影响高师院校师资培养质量的因素之一,为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高师院校管理者与教育者应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专业实践,帮助其在实践中提高自我,从而提高其自身与专业的匹配度;对不同学制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管理和评价方法,发挥其学习主动性;理解不同志愿动因学生的学习表现,对不同志愿动因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教育,以提高其专业认同。

[关键词]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认同;学制;志愿动因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6-0165-04

一、问题的提出

自我国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至今,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56.5%增加到77.4%[1]。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多,对学前教育人才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各高校为满足社会的需求,纷纷开设学前教育专业,扩大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数量。由此可见,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在供需两侧都取得了快速发展,但这仅仅是一种在人才供需总量上的平衡发展。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個局面:高校供给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并非完全能满足社会的要求。调查发现,多数学生是因家人期望或被调剂而选择学前教育专业,从而影响其对本专业的专业认同和专业满意度,进而导致其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全身心投入,难以获得优异成绩。而有些高校在利益的驱使下,又往往只关注到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量,不注重人才质量的培养[2]。以上只是导致高校输送的人才无法满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要求的诸多原因之一,但这已经足以影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鉴于此,本文从专业认同这一角度出发,采用调查法和访谈法详细了解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水平现状,并分析其成因,提出教育建议。

本研究中,专业认同是指“学习者在认知了解所学习的学科的基础上产生的情感上的接受和认可,并伴随积极的外在行为和内心的适切感,是一种情感、态度乃至认识的移入过程”,包括“认知性、情感性、行为倾向性和适切性”四个维度。其中,认知性是指对专业的了解程度;情感性是指自身对专业的接受程度;行为性是指自身在专业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适切性是指自身与专业的匹配性[3]。

二、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某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430份,回收问卷396份,回收率92.08%,其中有效问卷374份,有效率94.4%。被调查对象的组成情况见表1。

(二)研究工具

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由西南大学秦攀博编制,包括认知性、情感性、行为倾向性和适切性四个维度。共23题,5级评分,1为“完全符合”,5为“完全不符合”。将问卷所有项目得分反向计分后,计算问卷所有项目的均分,得分越高,表示专业认同水平越高。维度及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60~0.916之间。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为更具体地研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水平,本文在平均值的基础上对所得数据进行转换,将得分1~3,3,4~5,分别转换成中等以下、中等、中等以上水平。

(一)专业认同状况及其频率分布

1.专业认同状况

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反向计分后,我们对专业认同及其各维度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进行了统计。其中,最高为5分,最低为1分,中等临界值为3分,结果见表2。

结果表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总平均分,高于中等临界值(3分),从总体上看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水平属于中等以上。在专业认同的四个因子上,得分最高的是认知性因子3.848分,说明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比较了解,这也是产生认同的基础;最低的是适切性因子3.195分,说明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与专业的匹配性还有待提高。

2.专业认同各维度频率分布

由于表2只反映了学生整体的专业认同水平,因此,为了解学生在各维度水平的具体人数,我们对专业认同水平各个维度进行频率分析,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发现,在总分、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和适切性因子上,分别有11.8%,5.9%,16.6%,26.2%和46.5%的学生处于中等或以下水平。这告诉我们,虽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总分处于中等以上,但还是有大部分同学极少参与专业学习和实践活动,并且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不适合学习本专业。

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与学校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与实施方案有关。对个别同学进行访谈发现,学前学生在实习期前都没有幼儿园实习经验,同时大多数学生由于专业技能不突出,无法获得参与学校的专业比赛和汇报演出的机会,这些都是可能导致学生在专业认同的行为性因子上表现较差的原因。

另一方面,可能与学生的志愿动因有关。本研究中,适切性是指自身与专业的匹配性,有40.2%的研究对象在填报志愿时是因家人期望而选择本专业,这与46.5%的学生在适切性因子得分处于中等以下水平的比例基本一致,因此,两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这种依据家长期望选出的专业被称为“家长的专业”,结果就是进入大学继续迷茫,有六成学生就读一年后会提出转专业[4]。

(二)差异分析

1.专业认同在性别上的差异

对不同性别学生样本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其在专业认同上是否存在差异。表4显示,不同性别学生样本在专业认同各维度及总分上均无显著差异,但均表现为女性学生得分高于男性学生,这与国内其他研究的结论较为一致[2][5]。

2.专业认同在学制上的差异

对不同学制学生样本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其在专业认同上是否存在差异。表4显示,在专业认同总分上,不同学制学生样本有显著差异,表现为三年制学生高于五年制学生。具体而言,除适切性因子无显著差异外,不同学制学生样本在认知性、情感性和行为性三个维度上具有显著差异,且均表现为三年制学生样本高于五年制学生样本。可见,相较于五年制学生样本,三年制学生样本的专业认同水平各方面都高于五年制学生样本。

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招收三年制和五年制学生的起点不同。三年制学生经历了中等教育升入高等教育的入学选拔考试环节,在自主学习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独立学习能力等方面都优于五年制学生[6]。相较于三年制,五年制学生大多数是因为中考没能考取重点中学、对文化课失去信心或感觉将来难以考取大学的学生,甚至表现为对学习文化课存在抵触心理,偏爱于专业技能的学习。因此,在知识复杂繁多、强调系统化学习的大学阶段,三年制学生的学习潜力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得以形成较好的专业认知,而专业认知又是产生专业情感和专业行为的重要基础。由此不难理解,三年制学生的专业认同水平除适切性维度外都显著高于五年制学生。

另一方面,可能还和不同学制学生样本就读的学年数有关。有研究表明个体完成任务时的时间压力较小时,个体越容易拖延[7]。从目前的教育模式来看,五年制高师院校学生需五年才能完成学业,而三年制学生仅需三年。因此,五年制学生完成学业的时间压力较小,其产生学业拖延的可能性就越大,而学业拖延对学业倦怠又有显著预测作用[8]。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本研究中三年制学生样本的专业认同总分和各维度得分都显著高于五年制学生样本。

3.专业认同在志愿动因上的差异

本研究中,志愿动因有四种,包括自主选择、热门专业、家人期望和调剂或其他。对不同志愿动因的学生样本进行One-way 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其在专业认同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如表4所示,不同志愿动因的学生样本在专业认同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在专业认同总分和各维度得分上表现为自主选择>热门专业>调剂或其他>家人期望。进行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志愿动因为自主选择的学生样本的专业认同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高于动因为家人期望和调剂或其他的学生样本;志愿动因为热门专业的学生样本的在专业认同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上高于动因为家人期望的学生样本,在情感性维度得分上高于动因为调剂或其他的学生样本;志愿动因为调剂或其他的学生样本的认知性维度得分高于动因为家人期望的学生样本。总体而言,不同志愿动因的学生样本在专业认同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上都存在显著差异,且表现为动因为自主选择的学生样本专业认同水平最高,动因为家人期望的学生样本最低。

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首先,自主选择是一种个体自由选择的行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行为的发生是个体自由选择的结果,因此个体将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9]。本研究中,志愿动因为自主选择的学生样本在选择专业时实现了自由选择,因此其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将会承担起责任,更加认真地学习该专业知識。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志愿动因为自主选择的学生样本在四种选择动因中得分最高了。其次,志愿动因为热门专业的学生样本具有高就业期望。对个别同学进行访谈发现,在他们眼中热门专业即代表这个专业毕业后容易就业,这也是大多数贫困家庭选择专业的动因。期望理论认为,一个人对目标的把握越大,估计达到目标的概率越高,激发起的动力就越强烈,积极性也就越大[10]。因此,在高就业期望背景下,志愿动因为热门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将会更加积极主动,从而产生较高的专业认同水平。由此不难理解,志愿动因为热门专业的学生样本高于志愿动因为家人期望和调剂或其他的学生样本。此外,志愿动因为调剂或其他和家人期望的学生样本组的志愿选择权已被剥夺,但与志愿动因为家人期望的学生样本不同,志愿动因为调剂或其他的学生样本是经过自身的积极尝试,最终失败才处于被选择的情境。诚然,在有一定选择的前提下,未能实现愿望,自然会有失落感,同时在情感上也会对调剂的专业产生抵触,但这毕竟也是一种选择,其仍会积极面对这一结果。这使志愿动因为调剂或其他的学生样本在情感性维度得分上显著低于志愿动因为热门专业的学生样本,在认知性维度得分上显著高于志愿动因为家人期望的学生样本。

四、建议

第一,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专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从而提高其自身与专业的匹配度。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主要包括试讲、技能比赛、幼儿园见习与实习、班级比赛和专业会演等。虽然参与专业实践活动能明显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而提高其专业认同,但笔者对个别学生进行访谈后发现,除年度专业会演和见习外,只有少数学生参与了试讲、技能比赛和班级比赛,而且几乎所有学生都没有幼儿园实习经验。这说明高师院校应改革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与实施方案,力求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专业实践。如学校在举办全校性的班级比赛时,应加强宣传,转变学生纯粹为了获奖而选择参赛的观念,并以此避免出现班级为了获奖而忽视技能较差的同学,从而剥夺其参与专业实践机会的现象。

第二,相较于三年制,五年制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差,且更易产生学习拖延行为,在学习专业知识时自然会感到更为困难,而专业知识又与专业认同直接相关,这必然会影响学生的专业认同水平。因此,高师院校教育者与管理者应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出发改革学校的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实施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时,应根据不同学制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体验到成功,从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现教学目标。

第三,高师院校管理者与教育者应认识到不同志愿动因学生的专业认同水平不尽相同,理解其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各种行为,同时在入学教育期间应为不同志愿动因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如志愿动因为家人期望的学生就读一年后有六成以上想更换专业,这说明高校不仅要对志愿动因为家人期望的学生加强专业教育,也应提供转专业的途径供其选择;志愿动因为调剂或其他的学生在情感上对专业有所抵触,这说明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平等相待,形成开放的教学氛围,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专业实践活动,促使其在情感上接受本专业。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moe.edu.cn/jyb_sjzl/sjzl_fztjgb/201707/t20170710_309042.html,2017-07-10.

[2] 安燕.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价值诉求[J].教育探究,2013(4):62-64.

[3] 秦攀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 余靖静, 章苒, 王怿文.报志愿家长包办,孩子“选择无能”堪忧[N].新华每日电讯,2012-07-06(004)

[5] 楊宏,施远程.高校学生专业认同研究综述[J].中国电力教育,2009(10):173-175.

[6] 王迪,贺佐成.五年制与三年制高职学生学习能力比较研究——以部分广东高职院校学生为例[J].高教探索,2014(4):121-126.

[7]米豆豆,郑莉君.学业拖延研究述评[J].社会心理科学 ,2012(4):3-37.

[8] 徐明津,杨新国, 吴柑澜, 黄雪雯.大学生应对方式、学习倦怠与学业拖延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243-245.

[9] 郭昫澄,郭永玉.社会情境中的控制感[J].心理科学进展,2012(11):1860-1868.

[10] 袁勇志, 奚国泉.期望理论述评[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3):45-49.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专业认同学制学前教育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五行真经
学理与法理:中小学学制变革的依据
高职生专业认同与学习情绪关系的研究
高职学生的专业认同现状及对策研究
学制不缩短,那要怎么改?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