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我国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专业化发展趋势

2018-09-04 04:57赵海鹏王文龙
大学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内容分析高校辅导员

赵海鹏 王文龙

[摘 要]心理健康工作能力是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内容分析法对2007~2016年十年间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七种思想政治教育类期刊中的129篇相关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专业化研究已全面开展,但仍处于吸收借鉴期;高校辅导员面临诸多心理困境,急需进行关注与提高;心理健康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相辅相成、互为助益;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的相关研究相对于政策的制定出台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内容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6-0181-03

近年来,有关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研究和文献逐年增多,其中与心理健康工作相关的文献占有一定比例。心理健康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辅导员与心理健康工作的相关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特征,主要运用相关的心理健康量表对辅导员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整体状况一般,但在某些维度高于一般人群[1],并存在职业倦怠[2],进而探讨了辅导员应该具备“社会型—事务型—研究型”的综合型职业心理特征[3];二是辅导员在心理健康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如何提高辅导员的心理健康工作胜任力[4],包括如何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对学生开展工作,如何巧妙地运用心理访谈策略,尤其是在危机事件中的处理和应对[5];三是探讨了辅导员如何协调发展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工作的关系,其中既包含相互的启发和帮助,也蕴含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尤其是身份性矛盾、原则性困扰和操作性漏洞,都需要辅导员进行合理的调整与平衡[6]。

本研究通过内容分析法对2007~2016年十年间七种较有代表性的思想政治类期刊的相关论文进行研究,探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颁布实施十年来我国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能力的发展情况。

一、研究设计

第一,选取较有代表性的思想政治类学术刊物。目前国内思想政治类的学术刊物较多,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选取了《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思想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校辅导员》《高校辅导员学刊》《思想理论教育》 共七种较有代表性的学术期刊。然后以“辅导员”和“心理”为关键词,检索设置为模糊,发表时间从2007年1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依次对这七种期刊进行检索,共检索出223篇论文。

第二,剔除不符合要求的论文,筛选出可以进行统计分析的论文样本。剔除的论文包括期刊总目录和征稿启事,以及只谈心理健康工作或辅导员工作,而没有将这两者联系起来的论文。对于那些在三级标题中都没有出现心理健康工作类名词,而只是在文中偶尔出现的论文也一并剔除。最后得到符合要求的论文共129篇。

第三,研究变量的测量与编码。根据2014年教育部制定颁布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在对样本论文进行初步审阅的基础上,将测量的内容划分为心理健康工作内容、辅导员心理素质、心理健康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工作体系四个维度,心理健康工作内容维度包括整体的心理健康工作能力、心理筛查与测验、心理问题的识别与转介、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辅导与咨询、心理危机干预七个方面,辅导员心理素质维度包括辅导员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较高、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辅导员优秀心理品质、辅导员心理困扰、辅导员心理提升策略六个方面,心理健康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维度包括沟通策略、相辅相成、矛盾与调试三个方面,工作体系维度包括心理健康工作体系、辅导员工作体系两个方面。具体编码情况见表1。

第四,根據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的测量内容对129篇论文进行编码,并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的研究主题分析

通过对2007~2016年七种期刊中129篇相关论文进行内容分析,发现对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工作能力研究最多的主题依次是辅导员心理提升策略(21篇,16.28%),主要探讨通过心理契约、心理授权、心理资本等理论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忠诚度、职业效能感和幸福感,以此促进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包含心理健康工作的辅导员工作体系(20篇,15.50%),论述了辅导员工作的职能定位、技能标准、角色定位等,其中包括心理健康工作,说明心理健康工作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心理困扰(19篇,14.73%),主要包括角色混乱、职业认同感不足,以及由此导致的职业倦怠和幸福感低下,反映了辅导员群体普遍存在的心理困境;心理健康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相辅相成的关系(19篇,14.73%),说明了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的使用可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思想政治工作也为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平台和支持。具体分布情况见表2。

1.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内容研究

研究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内容的一共有29篇,占比22.48%。其中,总体论述心理健康工作能力的有8篇,但这些论述都是建立在研究者自身对于心理健康工作的理解,只包括了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中的某几个方面,例如心理筛查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研究辅导员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的有11篇,在心理健康工作内容中所占比重最大,主要探讨了辅导员在心理危机的预防、应对处理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辅导员在危机干预中的优势、能力特征、提升路径。研究辅导员心理辅导与咨询能力的有10篇,探讨了尊重、心理咨询的理念与技巧、使用心理咨询时的注意事项等,并进一步研究了辅导员应具备的心理辅导胜任力模型。没有相关论文是主要研究辅导员的心理筛查与测验、心理问题的识别与转介、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或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这说明对于辅导员的心理健康工作专业化研究主要是吸收借鉴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还处于吸收借鉴期。

2.辅导员心理素质研究

研究辅导员心理素质的论文有46篇,占比35.66%。其中,研究辅导员心理困扰的有19篇,主要包括角色混乱、职业认同感不足,以及由此导致的职业倦怠和幸福感低下,反映了辅导员群体普遍存在的心理困境,但具体调查研究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的只有5篇,其中反映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有2篇,采用的是心理学专业量表;反映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有1篇,采用的是自编问卷;没有明确说明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的有2篇,其中一篇为相关研究,一篇为综述。不同研究者针对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结果存在着矛盾的地方,一方面研究者认为辅导员具有很多心理困扰,但另一方面针对辅导员的心理健康调查却显示状况良好。这说明辅导员虽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但仍然可以让自己保持一个相对健康的状态。并且,辅导员在进行心理调查时,会倾向于更加积极的自我表露,这受到了他们自身角色的影响,需要积极的面貌面对工作和生活,同时也受到了社会赞许性的干扰。相应的,探讨提高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策略有21篇论文,阐述了通过心理契约、心理授权、心理资本等理论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忠诚度、职业效能感和幸福感,以此促进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这说明研究者意识到了辅导员面临的心理困境,并积极寻求改变的方法。

3.心理健康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研究

思想政治工作包括心理健康工作,但这两者的关系却有点复杂。有32篇论文探讨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占比24.81%。其中有2篇讲到了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工作的角色冲突和伦理困境,但有19篇探讨了这两者之间的相辅相成,在认清两者关系的前提下,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合作,并且有11篇论文具体探讨了如何将心理学理论应用于与学生的谈心谈话或对班级的沟通管理中。

4.工作体系研究

心理健康工作和辅导员工作都有其自身的工作体系,有22篇论文探讨了这两个工作体系的构建,占比17.05%。其中有20篇是关于辅导员工作体系的,认为心理健康工作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有2篇是关于心理健康工作体系的,辅导员也在其中担任了重要角色。

(二)不同年份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研究论文数量的变化

1.相关论文发表总量偏少。近十年来七种思政类期刊共发表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类论文129篇,平均每种期刊每年发表1.84篇相关论文。这说明相关论文的发表数量还是非常少的。

2.年度发表论文数量逐渐增长,但增速缓慢有波动。年度发表的相关论文数从2009年开始增多,这与《高校辅导员》《高校辅导员学刊》这两本主要面向辅导员队伍的期刊创刊有关。年度发表论文数量到2011、2012年达到顶峰,平均每年19.5篇,之后有所波动,每年在11~20篇之间。

(三)不同期刊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研究论文数量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的相关论文在不同期刊上的发表数量有较大差异。相关论文主要发表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32篇)、《高校辅导员学刊》(32篇)、《高校辅导员》(27篇),其次是《思想教育研究》(17篇)、《思想理论教育》(11篇),最后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7篇)、《思想理论教育导刊》(3篇)。其中《高校辅导员学刊》和《高校辅导员》共发表59篇,占比45.74%,说明这两种期刊是辅导员相关论文的主要发表平台。

三、结论与讨论

1.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专业化研究已全面展开,但仍处于吸收借鉴期。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内容维度的研究最能体现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工作专业化水平,但该维度的研究较为片面,主要集中在心理危机干预、心理辅导与咨询以及整体心理健康工作能力方面,仍有较多方面没有重点涉及,且研究大多为个人经验之谈,缺少理论的提升与升华。并且,该模块的研究要少于辅导员心理素质维度和心理健康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维度。这说明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专业化研究主要是吸收借鉴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还处于吸收借鉴期,之后的研究要逐步从思想政治教育出发构建具有辅导员特色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并进行细化深化研究[7]。

2.高校辅导员面临着诸多心理困境,急需社会关注与自我提高。

研究辅导员心理困扰(19篇)及相应的心理提升策略(21篇)的论文共40篇,占比31.01%,是研究最多的主题。这说明了辅导员存在较多的心理困扰,主要表现为职业倦怠,这与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混乱、角色压力较大、缺少职业认同感有关,并提出了通过心理授权、心理契约、社会支持等方法提高辅导员的积极心理资本,提升其主观幸福感[1]。但研究辅导员优秀心理品质的只有1篇,这说明研究者是从问题角度来研究辅导员群体的,没有发掘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且心理提升策略的研究多是理论研究,虽然提供了较好的理论视角,但仍应该应用于实践当中,应增加相应的应用研究或实验研究。

3.心理健康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求同存异、相辅相成。

虽然心理健康工作属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但它们在工作的理念和方法上却有诸多不同之处,这也是辅导员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有两篇论文探讨了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认为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工作存在身份性矛盾、原则性困扰和操作性漏洞[6],但这也是为了明确辅导员自身定位,更好地开展相应工作。大部分研究者都认为心理健康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是相辅相成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依托,心理健康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

4.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相关研究相对于相关政策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在2004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2006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都提出了心理健康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相关论文在2009年才开始增多。这说明相关研究相对于政策的出台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之后的研究应该立足于当下需求,把握前沿走向,为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和支撑。

四、结语

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专业化发展,一方面是辅导员自身的人格发展,克服职业倦怠,塑造积极心理品质;另一方面是心理健康工作能力的发展,包括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讲授心理健康课、疏导心理问题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等。同时,辅导员也在寻求着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工作的相互促进和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杨雪龙. 高校青年辅导员的心理问题发生机制——基于压力—资源模型的视角[J]. 思想教育研究,2015(7).

[2] 闫广实. 专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106-108.

[3] 神彦飞,赵健. 职业化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特质论析[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8):135-139.

[4] 张力. 高校辅导员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J]. 思想理论教育,2012(19):82-84.

[5] 倪娜,陈姗姗,付小卫. 高校辅导员处置心理危机事件能力提升的路径[J]. 高校辅导员学刊,2016(2):75-78.

[6] 陈新星. 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伦理困境及应对[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2).

[7] 佘双好,张莉华.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现状、问题与发展[J]. 思想理論教育,2014(10).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内容分析高校辅导员
改革开放以来幼师学前心理学教材发展演变历程
“老人摔倒”新闻正面报道的负效应研究
2016年《中国日报》“两会”数据新闻报道研究
从《远程教育》35年载文看远程教育研究趋势
发展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探析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