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俊林:胸怀“匠心”“焊接”世界

2018-09-29 02:14雷怡安
一带一路报道 2018年5期
关键词:资阳中车机车

文/本刊记者 雷怡安

2018年8月4日一早,身着工作服的钟俊林来到车间,“监督”年轻焊工的手上功夫。焊工监督是师傅钟俊林对徒弟们的一项重要考察,他说:“学习焊工标准是一回事,如何把标准执行下去又是另一回事,这需要将环境、心理、手上等多种因素全部结合,综合判断,马虎不得。”

46岁的钟俊林黑黑瘦瘦,但当他一开口熟练地讲自己的专业技术,再一看他工作室里的奖牌,谁都会对他油然生出敬意。从业27年,钟俊林从一名小小的焊工成长为了一名大国工匠,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而他也将旁人看似枯燥的焊工技术转化为了一项需要用心用脑用情的艺术,将焊接技术带出了中国,走上了世界的舞台。

“不想干尽早转行”

上世纪90年代,中国掀起了“下海”热潮,一部分年轻人投身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在那里实现人生的价值;也有另外一部分年轻人,没有去“踏浪”也没有去“掘金”,而是传承了父辈们的职业,进入工厂成为了一名普通工人。

钟俊林正是这样的一名年轻人。当年19岁的他从技校毕业后,就来到了父亲工作的单位431厂(现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开始了学徒生涯。工厂,在中国有着特殊的含义,它是工作生活的所在,也是情感寄托的地方。对钟俊林来说,更是如此。这里凝结着父辈们的回忆与汗水,也是自己将为之努力奋斗一生的地方。

但是令很多人,特别是钟俊林父亲不解的是,许多轻松的工种钟俊林不选,却偏偏选了一项难度系数最大且最枯燥的焊工来做。父亲给他做思想工作,也找了单位领导帮他调换工种,但钟俊林却执意要当一名焊工,他说:“我就喜欢这个工种,喜欢焊接技术,我要一直做下去”。

钟俊林(左一)在孟加拉电站项目施工现场为当地员工讲授焊接知识

钟俊林(中)为年轻学员教授焊接技术知识(本文图片由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提供)

钟俊林兑现了当初的承诺,一做就是27年。这27年里,他吃过的苦受过的累不计其数。这期间,他因为工作中长期保持一种姿势,造成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还曾从工作台上跌落下来,受伤严重。但他始终对焊接保持着最初的热爱。

不仅对自己严格,他也同样严格要求其他年轻人。对于工作时三心二意的人,钟俊林常会对他们说,“来了就认真干,如果不想干,趁年轻赶紧转行,不要在不喜欢的工作上浪费自己的时间”。

从焊工到大国工匠

2009年,中车资阳公司“内电并举”,在研发生产内燃机车的同时,着手“和谐号”电力机车的生产。这次转变,需要把焊接标准上升为欧洲的EN15085焊接体系标准来执行,这对焊工们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当时,焊工都只有国内焊工等级证书,而采用欧洲标准,这个证将不再被承认,钟俊林作为公司焊工教师必须重新考取国际焊工技师证书(当时称为欧洲焊工证书)和国际焊工教师证书,否则企业连出国谈项目的资格都没有。

但考取这个证书谈何容易,需要全新的成体系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际操作。公司派钟俊林和另一位同事到哈尔滨焊工培训中心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培训考试。当时全国有30多名选派来的焊工参与培训,他们要在一个半月后进行考试,拿到国际焊工证书。“这一个半月相当辛苦”,钟俊林回忆起当时的学习情景很感慨。为了能更加精准地掌握要领,钟俊林和培训老师搞好关系,为了晚上能在磨具上多操作一会儿。

功夫不负有心人。钟俊林在一个半月后的考试中一次性通过了15项高难度的焊接任务,顺利获得了第一批国际焊工证书。

学成归来,钟俊林自然成了厂里传授最新技术的师傅,连厂里的老技师都要向他讨教。如何将焊接技术做到严丝合缝,如何保证每一道工序都标准合一……这些成体系的科学方式挑战着传统的“传帮带”,也挑战着每一位焊工从业者的适应能力。如今,中车资阳公司里200多名焊工全部拥有国际焊工证。而钟俊林更是凭着好学钻研、刻苦勤奋的精神,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中国南车首席技能专家”“四川省劳动模范”等称号。

面对荣誉和嘉奖,钟俊林并没有故步自封,也没有只为己用。2015、2016年,中车资阳公司机车出口25个国家,钟俊林也随之走向了国际培训场。2015年,中车资阳公司向巴基斯坦出口5台机车,钟俊林先后两次赴巴基斯坦向当地机车工人们传授机车维护修理的各种理论,并手把手地教他们实际操作。钟俊林笑着说:“我不太懂英语,我们就比手势,或者我握着他们的手一条缝一条缝地教他们焊。”巴基斯坦工人们对中国师傅特别尊敬,师傅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一丝不苟、极其认真。钟俊林也将自己所学毫无保留地教给了这些外国徒弟。在孟加拉,钟俊林也培训了100多名工人,现在一些工人还会在春节给钟俊林打来电话问候。

迎接新技术挑战

为国增光是钟俊林的人生目标。在国际焊接项目中,钟俊林无愧于他所获得的荣誉。“越南桥散索鞍”项目是难度较大的一项国际任务,桥梁散索鞍焊接技术在国内尚属空白。接下这个项目后,钟俊林带领团队,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不断试验。为了保持温度,他们24小时不间断,两台焊接机器同时工作,7位焊接操作人员轮流操作。一个月后,他们完成了项目,并一次性通过了验收。

2015年,企业响应国家环保节能政策,研发了世界最大功率的油电混合动力机车。因为内部结构不一样,焊接的方式也要全部重新设计,技术也需要大大提高。最新型的车型需要最好的焊工师,钟俊林作为中车资阳公司最好的焊工师接受了这项任务。为解决车架焊接、牵引架焊接、构架焊接等工艺方案,钟俊林和团队做了一次又一次“实践”,又推翻了一次又一次,在无数次的推翻重做和技术创新后,混合动力车焊接方案通过了最终考核,这意味着可以进入实际操作。而这项方案的通过,也让中车资阳公司在混合动力车方面走在了全国的最前列。

采访中,钟俊林直言自己已46岁,其实已经过了焊工师的黄金年龄,所以除了继续加强焊工技术外,他现在的另一重心是培养“接班人”。

缪辉、王福林是钟俊林的两位得意门生,30岁上下的年级正是焊工最好的年纪。而他们也不负众望,成为了行业内的佼佼者。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中国“制造”正向“智造”迈进,其中,焊工技术在经过了几十年的锻造磨炼后,向着更先进更创新的方向发展。焊接机械手是工业化到来后,必不可少的产物,它们将大量取代人力,进行更为专业更为精准地操作。虽然一部分人力被取代,但一些新兴的工作任务也涌现了出来,编程正是机械手开启工作之前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

钟俊林说编程决定着这些机器最终完成的精确度,可以说编程就是这些机器的大脑。因此在行业内,只有焊工技术一流的焊工师才能进行编程学习和应用,钟俊林的两位徒弟如今已在编程方面有了自己的成就和创新。两位徒弟谈起师傅,敬仰与感恩之情溢于言表,“没有师傅的耐心细心教导,就没有我们的这些成绩。”

2018年1月15日,首届“四川工匠”命名仪式启动,钟俊林和其他29名工匠一起站上了“四川工匠”颁奖舞台。万众瞩目下身着工装的钟俊林朴实地说:“我将在这个行业一直干下去!”

猜你喜欢
资阳中车机车
品牌护航中车高质量发展
《资阳人·城市文化读本》打造资阳第一城市文化读本 代言资阳城市文化点点滴滴
《资阳美食文化》
驰骋的城市名片
“周恩来号”机车连续40年投入春运
DF8BI内燃机车整车称重调簧工艺适用条件研究
机车英雄
中国中车再次斩获美国地铁列车大单
中国中车再次斩获美国地铁列车大单
在塞纳河畔遇见的“他”邂逅机车收藏家He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