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老师的“怪”话题

2018-09-29 19:47邓国辉
湖南教育·上 2018年9期
关键词:女孩子聊天日记

邓国辉

蒋同学日记片段———

今天我们进行了一次奇怪的谈话。老师问我们:“你们喜欢谁?”话音刚落,教室里哄地炸开了锅,有的同学笑,有的同学不作声。

老师点到了源,他把头埋在手里。老师要他站起来,他面红耳赤,傻笑着,脸红得像七月的苹果。他刚想说什么,欲言又止。终于,他小声地说:“阳。”教室里的哄笑声像打雷一样,同学们都拍着手,源羞得恨不得挖个洞钻进去。

其实,喜欢只是简单的两个字,它只是代表我们看得顺眼、愿意交往的人。

孙同学日记片段———

“人人都有喜欢的人,不是吗?”今天下午,邓老师提出了一个奇怪的话题,老师问我:“你觉得班上哪些同学会喜欢你?”我指了几个平时和我关系好的女同学:阳,娜,佳,璇,赛。我喜欢他们但他们不一定喜欢我,不过没关系,有句话说得好:“我帅我任性,帅到没朋友。”

杜同学日记片段———

老师叫一名学生来回答,那名同学害羞地仿佛想钻个洞把自己藏起来,始终不说。老师说:“这只是一种单纯的喜欢,没有加任何杂质的感情,喜欢只是欣喜而已,不要想得太复杂。”可同学们还是误会了这种单纯的想法。

有一个男同学勇敢地举起了手,我还很期待。可他张口却是说:“我喜欢我的妹妹。”老师好像比我还着急,连忙说:“必须是班里的异性同学。”他不好意思地笑笑,冷静地说:“我比较喜欢璇。”我没听错吧,居然是班里最调皮的女生,但朱璇平时大大咧咧,估计全班同学都喜欢她。

老师说:“你们现在的喜欢,还是单纯美好的,比如,邓老师小时候也喜欢那些干净的男生,特别不愿意和那个脏脏的男生同桌。还喜欢那个吹笛子的男生……”

邓老师说得很对,我们的喜欢都是很单纯的,但像邓老师这样的老师很少,我还没有遇见过这么独特的老师。

以上是班里一次聊天后孩子们的日记。这次聊天涉及到了一个孩子们认为很羞涩、很神秘的问题———“喜欢”。

之所以进行这一次聊天,第一个原因是晨读课下课时,有孩子委屈地告诉我,谁在说他喜欢谁,他委屈得直抹泪。第二个原因则是“蓄谋已久”。

还在上学期,我就发现我班有三个女孩喜欢和六年级的两个女孩子来往。而这两个女孩子在学校有点名气,是因为她俩很活泼,平时喜欢和男生打打闹闹,甚至有传言说她们正在早恋。这两个孩子一个是留守儿童,一个父母离异,和奶奶生活在一起,都是缺爱的孩子。

当时我很是纠结,也不能直接说这两个孩子是“坏孩子”,禁止她们来往。因为这两个女孩子在学校表现也不错,都是少先队干部,成绩不错,大方有礼貌。

过不了多久,又有一个女孩子向我报告,说六年级的女孩说要给我班一个女孩子介绍男朋友,而那个傻姑娘竟然真的答应了。怎么办?青春期的教育要怎么做?

上学期,隔壁班的蒋老师提到他们班有两个女孩子,特别喜欢班上的两个男孩,一下课就会跑到男孩身边,有好吃的也惦记着他,估计是朦胧的喜欢了吧。

从学生的日记来看,他们所谓的“喜欢”其实也只是喜欢和某个孩子玩而已,并不是真正的早恋。或者仅仅只是因为他或者她性格好,而愿意和他或者她玩。但是因为其他孩子的起哄,他就会以为这是一种成人之间的“喜欢”了。因此,去除“神秘感”,让喜欢更透明,让喜欢变成一种很自然的学习动力,这是我们小学高年级老师所应该做的。

因此,我故意在一个随意的时间里开始了随意的聊天模式。当时,孩子们也都被我吓坏了,以为我真要让他们说出谁“喜欢”谁。

我告诉孩子们,喜欢是很简单、美好的,因为每一个人生下来就向往美好。只是,唯有同样美好的人在一起才是真正的美好。喜欢没有错。如果喜欢,就要变得像别人一样美好、一样优秀。

一堂课下来,他们都懂得了:原来,喜欢可以如此简单,只是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分享。

很多时候,孩子们说:“老师,你是个‘怪老师!”有时候,他们说:“老師,你的套路太多了。”有时候,他们又说:“老师,你太幽默了,服了你!”

像这样奇怪的话题还有:“你觉得什么样的男生最帅?”“你喜欢什么样的女生?”“妈妈生了二胎、我好累”……通过这些有点奇怪的话题,直指孩子们内心那些或封闭或柔软的角落,让一个个调皮的孩子更懂事,让一个个倔强的孩子更乖巧,让一个个内向的孩子更开朗。

在这次聊天过程中,有同学说喜欢璇。璇是去年转到我班上来的,行为习惯也不好。上课喜欢玩小动作,不听课;下课就和男生一起坐在地上玩扑板的游戏,成绩也不是很理想。借着有同学喜欢她,我指出她其实可以更优秀,如果在行为习惯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学习上更努力,就会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女孩。当听到我这样说的时候,孩子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她的脸也红了。

欧阳是一个内向的女孩,在这次特别的话题中,有许多孩子说喜欢她,因为她平时待人很大方。但是这个女孩子由于父母离异,爷爷奶奶没法监督她的学习,因此,成绩有点提不上去。在孩子们的“表白”中,她的头一次次因为害羞而低下去,但我知道,她的自信心也在这时树立起来了。

李镇西说:“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个“心灵”既是指教师的心灵,也是指学生的心灵。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它是心灵对心灵的感知,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心灵对心灵的创造。

教育是纯洁的艺术,美丽的艺术,打磨的艺术。“玉不琢,不成器。”没有经过打磨的玉是易碎的。因此,教师应该蹲下身子,倾听、理解、懂得他们,再慢慢地将每一个孩子打磨得更美好。也许他不是最优秀、成绩最好的,但一定会是一个美丽而有爱的孩子。

我愿意继续当一个“怪”老师。

(作者单位:双峰县青树坪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女孩子聊天日记
女孩子间的友谊有多奇妙呢
女孩子的钱都是怎么花光的
我就是不想跟你聊天了
敞开门聊天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
贵在坚持
左手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