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高等院校体育课程发展变革研究

2018-10-16 11:27沙鹏长安大学体育部陕西西安710064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19期
关键词:大学体育课程

□ 沙鹏(长安大学体育部 陕西 西安 710064)

1、前言

课程论在西方国家已经研究了百年,在我国才发展了二十多年,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领域,需要学习和借鉴教育发达国家课程论新的理论、先进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国情教育,才能有力推动和加快我国课程论的发展。高等院校体育课程作为课程论研究内容的一部分,它的发展与课程论紧密相连,在发展我国高等院校体育课程中,我们也要“洋为中用”,在融合中求发展,在探索中求改革。笔者通过对国内外高等教育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和变革进行研究,为进一步探究国内体育课程发展变革提供理论依据。

2、国外(美国)高等教育体育课程研究

西方具有现代特点的的课程理论出现在20 世纪。1918 年,美国课程理论家博比特(F·Bobbitt) 出版了《课程》(TheCurriculum)一书,该书被认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标志。之后,课程理论不断发展, 在不同的阶段出现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课程开发理论,形成了课程理论多样繁荣的局面。

在美国高等教育中,体育课程是通过体育活动和健康健身信息为学生提供维持一种积极健康生活方式所需的知识的学习课程。美国长期以来没有国家规定的统一的全国中等教育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主要在于美国是一个地方分权制国家。

在19 世纪下半叶,大学体育教育者们参照德国和瑞典体操系统中的教育学, 在此基础上美国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育教育体系,被称为“系统之战(Battle of the Systems)”,强调身体素质和体育活动,是促进青年健康的途径,在21 世纪初成为体育教育方案的规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20世纪50年代,越来越多的人从批评角度对体育教育学和课程论的学术研究进行分析,关注于其科学和技术层面。体育的技术分析着眼于课程相关问题,例如项目目标及对体育教学的见解;对体育的科学分析着眼于体育的好处,以解决健康和健身或健康主张。直至现在,关于如何开展体育教育他们仍然秉持不同立场。

是否把体育纳入课程中以及体育课程的内容反映了该院校对于体育课重要性的认识。如果体育是由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的,它作为一个学习领域的包容性最有可能意味着在体制上制定的课程战略。课程的战略特点影响到所有主要的内部和外部决策领域,例如:大学或大学的资源、趋势和一个大学的组织结构。如果提供了体育教育,它要么存在的,要么取消的,而观点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例如,与中小学学校的体育不同,大学体育课程不包括培养身体能力。相反,大学体育课程侧重于体育活动,并把其作为学术课程和学生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2000年美国一些高校在减少或消除体育教育方面的趋势。

从逻辑上讲,体育教育作为学术课程的一部分,是符合大家对于本科教育课程一致性的重新定位。这些新观点已得到高校的高度重视,包括协作能力、整合知识和更加重视学生个人、知识和社会能力的发展。随着对本科课程的重新认识,体育与学生的身心健康休戚相关,体育倡导者支持这种观点。例如,美国国家运动与体育协会(Nat ional Associat ion f or Spor t and Physical E ducat ion——NASP E)、学院、大学体育委员会,建议学院和大学在k-12阶段后继续健康和体育教育,并将其作为大学课程的一部分。为了培养学生将来成为优秀人才,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体育至关重要。因此,NASP E发表了指导方针,不仅有助于促进大学体育和体育活动,而且还对于学术环境中对健康和健康的固有观念提出了挑战。根据NASP E,大学体育活动教学计划是一个项目:(1)教育作为其中心任务;(2)注重与健康有关的体育活动和运动技能;(3)开设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课程,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4)适应社会需求;(5)掌握科学的运动方法,培养终身锻炼习惯,增强体质。体育课首先关注于鼓励终身运动,并且提供学生了解相关体育知识,让学生掌握自我调节的运动技能,培养健康意识。换句话说,一旦学生走出校门,不再接触高等院校的体育课堂,体育课程的益处可以持续终身。因此,基于内容的课程规划可以为学生将来从事或者继续不同的体育活动奠定基础,同时也可实现其他的课程教育基本目标。

美国高等体育教育是没有全国统一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对体育在教育中的作用、是否把体育纳入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各个高等院校都持有不同的观点。时至今日,随着对本科课程的重新认识,体育教育也得到了高等学校的认可,体育教育在高等教育中也有了相应的地位。

3、国内高等院校体育课程研究

体育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基础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育部规定实施高等院校开设公共必修课程之一,其目的参与运动、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促进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部(原国家教委)一直高度重视大学体育课程的发展,先后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有关大学体育课程政策,从时间角度出发,其政策的演变过程和特征(见表 1)。

时间 政策特征1979年` 《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大纲》 政策目标由关注生理健康为主逐步向关注全面健康转移1992年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政策重心由身体发展教育向重视运动基础教育转移2002年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政策取向由“体育学科中心论”向“人本主义教育理念”转移

教育部各时期新的普通高校体育政策颁布和实施,指导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方向,进一步巩固高校体育课程发挥它在教育中应有的作用。随着教育部对大学体育政策的演变,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思路应该与政策相互对应,过去的经验和固定的授课模式即“三固定”(固定的学生、固定的老师、固定的课程),已无法适应大学生的需求,现行体育课程改革必须在时间上、空间上、组织形式上实现重新组合,重新开发,推行“三自主”模式即(自主上课时间、自主上课内容、自主上课教师)。在实时政策指导下,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思路呈现出:改革以增强学生素质为目的;以需求为导向,以“以人为本、终身教育”为理念而展开;改革的理念进一步明确;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课程模式进一步创新;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内容进一步丰富。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体育的要求,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是必然的趋势;总体表现在“四性”、“六化”“两重视”。“四性”(教学大纲的统一性、权威性、指令性与教师、大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性);“六化”(教学内容走向多样化、弹性化、生活化、社会化、乡土化、实用化);“两重视”(重视大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增加大学生的自练、自学、自评;重视大学生终身体育能力、态度和习惯的培养);课程开展,以体育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主要授课途径,以体育俱乐部为大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主要方式,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时代给高校体育课程带来机遇和革新,在这种带环境下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大学体育课程目标不明确;大学体育课程内容有待完善;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组织形式沿袭传统形式;场地、器材不足;教学偏形式,缺少实用性;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对身体锻炼的缺乏科学的态度。新时期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指导思想亟待转变;教学方法呈现落后态势;教学系统性不足。在问题面前,要勇于面对,逐步化解,做出相应的对策,创新改革机制与运行机制;课程评价模式的创新;“体育俱乐部”模式有效转变体育课程理念;构建有效的体育教学模式;设置有效的体育课程内容;体育课程评价系统得到了完善。综合发展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过程;采取多样化的理念进行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改变;采用生活化的理念进行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改变;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和体系;构建系统性教学评价体系。教学改革应主要从注重课程设置的层次性和针对性、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凸显学生的自主性等方面入手。

体育课程是我国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体育课程在不同时期,教育部都有统一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政策和纲要,为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的开展做出了科学、规范、详尽的指导。

4、结论

通过对国内外高等院校体育课程的分析,可以发现国内外体育课程发展各具特色、各有特点,但整体看来国外体育课程发展各抒己见、百花齐放,在不同观点和争议得以发展。我国体育课程是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作为高等院校必修课程,规定相应的教学时数,还有统一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政策和纲要,它的发展是建立在教育部统一要求基础上,有计划、有组织向前推进。从现有我国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来看,效果不太明显,需要我们及时跟踪国外体育课程领域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课程发展的主线,从理论和时间上不断探索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体育课程,探索领先于世界发展水平的课程。

猜你喜欢
大学体育课程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大学求学的遗憾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2016体育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