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骨上端截骨联合关节镜清理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2018-10-18 06:34熊亮任慧娟毛波李德平潘伟明李军娄冰张大保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8期
关键词:膝骨性腓骨关节镜

熊亮 任慧娟 毛波 李德平 潘伟明 李军 娄冰 张大保

膝骨性关节炎主要表现为膝关节活动受限、僵硬、疼痛等, 具有病程长、难治愈、发病率高等特点, 属于退行性病变,早期病理核心变化为内侧关节间隙变窄、继发骨质增生、关节软骨损伤等[1]。目前常实施手术治疗, 早期常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 虽可发挥一定作用性, 但费用昂贵、风险高、创伤大, 不利于推广, 因此部分学者提议实施腓骨上端截骨联合关节镜清理治疗[2]。而本文旨在探讨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不同手术方案的价值性,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信封随机分组模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30例。观察组男15例, 女15例;平均年龄(64.85±2.33)岁, 平均病程(6.25±1.74)年;侧别:左侧17例, 右侧13例;关节炎分级:Ⅱ级13例, Ⅲ级12例,Ⅳ级5例。对照组患者男16例, 女14例, 平均年龄(64.62±2.15)岁, 平均病程(6.97±1.32)年;侧别:左侧18例, 右侧12例;关节炎分级:Ⅱ级14例, Ⅲ级13例, Ⅳ级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标准 ①患者均存在指压痛、静息痛、活动性疼痛等, 主要以内侧间室病变为主;②患者经X线、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确诊为膝骨性关节炎;③患者年龄≥20岁。

1. 3 排除标准 ①排除存在因代谢障碍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膝关节炎;②排除存在髌股骨关节炎症为主,膝关节外翻畸形;③排除合并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

1. 4 方法

1. 4. 1 对照组 采用关节镜下行膝关节清理术治疗。对患者进行椎管内麻醉, 采取仰卧位, 并将止血带绑在大腿近端,进镜位置可选择在膝内侧入路, 置入器械后, 检查关节腔,将增生滑膜全部清理, 并摘除已剥脱关节软骨、修剪已撕裂半月板, 随后再清理骨赘和关节游离体, 最后放置引流管,缝合各层组织[3]。

1. 4. 2 观察组 采用腓骨上端截骨联合关节镜清理治疗。对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全麻), 常规实施铺巾,协助患者采取仰卧位, 在患侧肢体绑上止血带, 置入关节镜,并在引导下完成软骨碎片和碎屑的清除, 取出赘生物和游离体, 清除炎性增生的滑膜组织, 修整退变撕裂的半月板组织,随后对关节腔进行冲洗, 常规缝合切口, 放置引流管, 随后在腓骨上端腓骨头下6 cm处确定腓骨长肌间隙和小腿三头肌前方位置, 并实施切口, 对腓骨长肌后方的肌间隙进行钝性分离, 促使腓骨的暴露, 截除腓骨3 cm, 并标记好计划截除腓骨上下端, 随后使用克氏针分别钻透一排小孔, 咬断腓骨,并对腓骨上下两断端进行骨蜡封闭, 最后冲洗创面口, 缝合各层组织, 放置橡皮引流条[4]。

1. 5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KSS评分、HSS评分、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KSS评分、HSS评分、VAS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KSS评分、HSS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对照组患者KSS评分、HSS评分、VA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KSS评分、HSS评分、VA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KSS评分、HSS评分、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

表2 两组KSS评分、HSS评分、VAS评分对比(±s, 分)

表2 两组KSS评分、HSS评分、VAS评分对比(±s, 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 aP<0.05;与本组治疗前对比, b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KSS评分 HSS评分 VAS评分观察组 30 治疗前 52.46±2.39 56.41±2.62 6.85±0.41治疗后 68.19±4.51ab 72.86±4.61ab 2.18±0.55ab对照组 30 治疗前 52.98±2.15 56.23±2.41 6.19±0.52治疗后 58.74±2.33b 65.39±2.55b 3.65±1.42b

3 讨论

膝骨性关节炎可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减轻患者心理、生理压力, 恢复以往正常生活运作, 还需加强手术治疗, 从而改善膝关节功能, 减轻患者疼痛感, 早期常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 其能够通过松解关节囊、切除内外侧半月板、去除破坏的增生骨赘和软骨, 从而改善膝关节功能,纠正下肢力线, 但此类操作复杂性较高, 且费用较高, 不利于推广[5-7]。腓骨上端截骨联合关节镜清理治疗能够清理嵌顿滑膜, 修整半月板, 取出游离体, 清理髁间窝增生滑膜, 修复内髁退变的软骨和内侧半月板、增生骨赘, 利于疾病恢复,减轻患者膝关节疼痛感, 缓解内侧平台压力, 防止膝内翻畸形的发生, 同时通过联合性治疗, 能够运用“弓弦原理”, 减低内侧平台张力, 促使关节腔获得一个相对良好的环境, 缓解膝关节疼痛感, 减轻膝关节内侧间室负荷, 防止小腿弯曲度加重, 促使肢体功能恢复[8-10]。

综上所述, 腓骨上端截骨联合关节镜清理具有疗效高、操作简单、安全性等特点, 用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中效果明显, 可尽早恢复患者肢体功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膝骨性腓骨关节镜
体外冲击波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MRI诊断鞘内型腓骨肌腱半脱位的价值
我国中医传统功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及热点
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痛敏点特征与规律的动态临床观察
崴脚千万莫忽视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壮骨汤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对胫腓骨干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的影响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固定技术修复大型肩袖撕裂的临床观察
腓骨移植在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