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断脐时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

2018-10-18 06:34刘菁李秀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8期
关键词:娩出胆红素贫血

刘菁 李秀丽

胎儿娩出时, 脐带会被医务人员剪断, 终止其使命。然而部分研究发现, 新生儿娩出后早断脐(立即或不超过10 s断脐)可降低新生儿血液供应量, 甚至导致贫血、呼吸障碍及其他感染性疾病, 给其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本研究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本院自然分娩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不同新生儿断脐时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本院自然分娩的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每组60例。对照组: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8.5±3.2)岁;孕周37~42周, 平均孕周(39.2±1.0)周;新生儿出生体重2.2~3.9 kg, 平均体重(3.2±0.5)kg;产妇分娩前3 d血红蛋白水平95~120 g/L, 平均血红蛋白水平(108.0±5.5)g/L。研究组:年龄22~36岁, 平均年龄(27.8±3.5)岁;孕周37~42周, 平均孕周(39.5±0.9)周;新生儿出生体重2.2~3.9 kg, 平均体重(3.3±0.6)kg;产妇分娩前3 d血红蛋白水平98~118 g/L, 平均血红蛋白水平(106.0±4.2)g/L。两组产妇年龄、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与产妇分娩前3 d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且研究内容已告知产妇与其家属知情同意。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足月、单胎、头位自然分娩产妇;②初产妇。排除标准:①产前诊断新生儿存在先天畸形、宫内感染、溶血等严重疾病;②产妇存在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 以及导致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的高风险因素;③产妇存在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卵巢与输卵管手术史。

1. 3 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接受早断脐处理, 即胎儿娩出后立即或娩出10 s内利用2道丝线进行结扎断挤处理, 清理新生儿呼吸道, 并送至保暖台给予常规处理。研究组新生儿接受晚断脐处理, 即胎儿娩出后对其呼吸道进行清理, 用产包毛巾保暖, 待脐带停止搏动后或胎儿娩出>120 s时给予断脐,断脐操作方法与对照组相同。需要注意的是, 若产妇或新生儿发生病情变化, 应立即断脐并实施抢救。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与新生儿各项指标, 包括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胎盘剥离时间、新生儿娩出后1 min与5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娩出后24 h毛细血管血红蛋白、新生儿胆红素峰值。②统计与比较两组新生儿贫血发生率, 贫血:新生儿娩出2周内,毛细血管内血红蛋白<145 g/L。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产妇各项指标比较 两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胎盘剥离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产妇各项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产妇各项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产后2 h出血量(ml) 产后24 h出血量(ml) 胎盘剥离时间(min)研究组 60 220.5±50.6a 348.5±48.6a 8.0±2.2a对照组 60 218.6±60.4 350.6±47.6 7.8±2.4 t 0.187 0.239 0.476 P>0.05 >0.05 >0.05

2. 2 两组新生儿各项指标比较 研究组新生儿娩出后1、5 min Apgar评分分别为(9.8±0.2)、(9.7±0.4)分, 对照组分别为(9.8±0.2)、(9.8±0.2)分,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32,P>0.05);研究组新生儿娩出后24 h毛细血管血红蛋白水平为(180.6±16.8)g/L、新生儿胆红素峰值为(195.6±20.8)μmol/L,均高于对照组的 (162.5±15.6)g/L、(176.5±22.5)μmol/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115、4.828, P<0.05)。

2. 3 两组新生儿贫血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出现1例新生儿贫血, 贫血发生率为1.67%;对照组出现8例新生儿贫血,贫血发生率为13.33%。研究组新生儿贫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86, P<0.05)。

3 讨论

有研究发现, 足月妊娠后胎儿胎盘中和循环血量约为54~160 ml, 占胎盘总血量的25%~60%[2]。然而, 新生儿娩出后血红蛋白显著增加, 其幅度与结扎脐带的时间有关, 例如:胎儿娩出后1 min断脐, 可获取到80 ml血量, 3 min内断脐可获取到100 ml血量。同时, 由于新生儿刚从宫内娩出, 未建立好完善的呼吸循环状态, 仍然需要母体血液供应, 所以早断脐不利于胎儿健康, 甚至可导致窒息[3]。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胎盘剥离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娩出后1、5 min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32, P>0.05)。结果可见, 不同断脐时间对产妇产后出血量、胎盘剥离与新生儿窒息情况无明显影响。研究组新生儿娩出后24 h毛细血管血红蛋白与新生儿胆红素峰值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 晚断脐新生儿娩出后24 h毛细血管血红蛋白较早断脐组高, 究其原因可能与生理性胎盘输血机制有关, 即胎盘输血达到一定指标时, 可以导致脐血管自身闭合与终止。晚断脐新生儿胆红素峰值较高, 说明胆红素峰值与不同断脐时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随着断脐时间的延长可进一步增加胆红素峰值。然而,本次研究未见高胆红素血症病例, 所以晚断脐操作对于新生儿胆红素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有学者研究指出, 晚断脐新生儿出生后的贫血发生率显著低于早断脐新生儿[4-8]。本文研究中, 研究组新生儿贫血发生率为1.67%, 低于对照组的1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 晚断脐可以有效增加新生儿的血液供应量, 预防贫血等症状, 保证发育质量。

综上所述, 相较于早断脐, 晚断脐可以预防新生儿贫血有效保证妊娠结局, 适于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娩出胆红素贫血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就是贫血?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没有精神就是“贫血”
贫血了?先别急着补铁
复合先露分娩发生肩难产1例分析
剖宫产不同胎盘娩出时间对产妇凝血功能、纤溶指标的影响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13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