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眼弱视儿童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8-10-18 06:34叶志桃钟颖李荣需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8期
关键词:戴镜单眼弱视

叶志桃 钟颖 李荣需

儿童单眼弱视在临床上为常见的少儿眼科疾病, 主要是因为患儿在视觉功能发育期间, 一只眼发育正常, 另一只眼发育迟缓[1]。在临床上, 儿童单眼弱视可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按照患儿的病情展开针对性治疗, 这样才可保障患儿的治疗效果[2]。本文选取2015年3月1日~2018年3月1日于本院治疗的80例单眼弱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儿童单眼弱视经过单眼遮盖+戴镜联合治疗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1日~2018年3月1日于本院治疗的80例单眼弱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患儿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 各40例。常规组男女比23∶17, 年龄3~10岁, 平均年龄(6.5±1.8)岁。实验组男女比21∶19, 年龄4~10岁, 平均年龄(7.0±1.5)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次参与研究的患儿和家长均了解治疗方案, 患儿家长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患儿和家长可配合医师完成治疗研究。排除药物过敏、精神障碍、资料不全者。

1. 2 方法

1. 2. 1 常规组 患儿进行传统单眼遮盖方式治疗。采用专门遮盖眼罩对患眼畸形遮盖, 以改善屈光参差不齐的状况。若患儿的年龄<3岁, 则在连续遮眼3 d后开放1 d, 若患儿的年龄>3岁, 则在连续遮眼3 d后, 开放1 d。

1. 2. 2 实验组 患儿进行单眼遮盖+戴镜综合治疗。采用1.0%硫酸阿托品眼膏进行涂眼治疗, 3次/d。采用电脑验光机展开验光, 主要是检测患儿弱视性质以及眼底, 以检验结果作为依据, 选择佩戴适合患儿度数的全矫眼镜, 以矫正屈光不正以及散光问题。加强患儿的描图、穿针以及刺绣等精细视觉练习, 若患儿为严重弱视, 则需要给予额外的视觉治疗仪器和红光闪烁治疗。

1. 3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后, 患儿弱视症状得以明显缓解,视力出现明显上升, 则为显效;治疗后, 患儿弱视症状得以缓解, 视力出现略微上升, 则为进步;经过治疗后, 患儿弱视症状未得到缓解, 视力并未出现上升, 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进步)/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显效21例, 进步17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5.0%;常规组显效15例, 进步14例, 无效11例, 总有效率为72.5%;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

3 讨论

儿童弱视在临床上为常见的眼科疾病, 患儿眼部并未出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或损伤, 但是其视力水平无法达到正常的视力水平, 在临床上呈现出高发病率的特征[3]。其中, 儿童是弱视疾病的高发群体, 主要是患儿先天性视力系统发育期间, 因为斜视和屈光不正等影响, 对患儿的光线刺激不充分, 眼睛内部视觉系统无法得到充分的刺激, 进而出现单眼视力减退。早期诊断和干预对患儿的治疗意义重大[4]。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显效21例, 进步17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5.0%;常规组显效15例, 进步14例, 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2.5%;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实, 单眼遮盖+戴镜联合治疗可有效保障患儿的治疗效果, 进而提升其视力水平。分析弱视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 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①年龄。在临床的研究之中, 3~8岁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9~12岁的治疗效果, 其中3~5岁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可以达到100%, 由此证实, 患儿年龄小其治疗效果也越好。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为儿童出生之后2年, 敏感期在9~12岁, 因此需要做到及早发现和及早治疗。②视力监测。日常的视力检查十分重要,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监测患儿的视力。若患儿无法识别日常所用的视力表, 则可以改用儿童形象视力表, 这样可正确的区分患儿弱视状况。③加强训练的有效性。弱视治疗所需时间长且十分耗力, 需要家长和老师进行配合。家长不可过于溺爱孩子, 这样十分容易影响患儿的治疗效果, 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因此, 需要让家长了解弱视对于患儿未来成长产生的影响, 让家长充分了解弱视产生的严重后果, 进而可顺利的展开治疗[5]。因为弱视治疗时间长, 儿童年龄较小, 容易产生不耐烦和焦虑情绪, 需要家长做好督促工作, 及时带患儿进行复诊。④饮食指导。在日常的饮食之中, 需要指导患儿家长为患儿补充足够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A, 加强蛋白质和果蔬的摄入, 加强甜食的控制。对于弱视, 提倡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在治疗期间需要医务人员和家长、患儿以及老师之间的互动, 通过多方面提升患儿的治疗效果, 构成医院为主, 家庭和学校为辅的治疗网络,充分关注弱视儿童的群体力量, 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案, 让家长和老师共同参与其中, 可有效的缩短患儿的所需的治疗时间, 进而提升患儿的治疗效果[6-10]。

综上所述, 在儿童单眼弱视患儿的治疗中采用单眼遮盖+戴镜综合治疗, 可有效提升患儿治疗效果, 有助于改善患儿的视力水平。年龄、视力监测、训练以及饮食均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需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猜你喜欢
戴镜单眼弱视
弱视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研究进展
视力下降的机动车驾驶员驾车时戴镜行为研究
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脉络膜厚度及眼轴的变化
基于互联网延续护理在单眼孔源性视网膜脱落术后的应用效果
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调节幅度的改变及其控制近视进展的临床观察
光学离焦时长对小鸡屈光度及眼轴向参数的影响
食肉动物眼睛向前,而食草动物长两边
为什么弱视的蝙蝠可以在晚上飞行?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方法及远期疗效
监督不因面熟而“弱视”——不主动作为的监督,就是形同虚设的“稻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