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微环境改变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2018-10-18 06:34纪珮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8期
关键词:危型宫颈宫颈癌

纪珮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肿瘤之一, 全世界每年新发病例约为53万、死亡率每年达27.5万, 85%发生在发展中国家[1,2], 已经严重威胁到妇女的健康与生命。研究显示,宫颈癌发病率和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年龄、性伴侣过多、生育、过早性生活、HPV感染, 其中宫颈癌患者主要危险因素是高危型HPV感染和持续性HPV感染, 在宫颈癌患者病情发展的过程中, 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和自身阴道微生态环境改变和其密切相关[3,4]。因此, 本院对阴道微环境改变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进行分析和研究, 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2月于本院妇科健康体检或诊治的60例门诊就诊患者, 根据宫颈液基细胞学和宫颈活检病理结果分为观察组(宫颈组织病理学结果提示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患者, 30例)和对照组(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正常者, 3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0~50岁, 平均年龄(35.01±3.02)岁。对照组患者年龄21~50岁, 平均年龄(36.11±5.0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阴道分泌物检测方法具有多种, 例如分泌物湿片镜检、革兰染色镜检和联合检测试剂盒等。本研究使用本院提供的微生物五联检试剂盒、阴道微生态检测系统, 采集患者的阴道分泌物, 所有样本采集均在非经期, 取样前24 h禁止阴道检查、坐浴、性交, 使用两支一次性棉签在患者阴道穹窿后部采集分泌物, 一支放置在稀释管中进行稀释, 并取一滴放置在玻片上, 在显微镜下实施观察, 另一支用于五联检试剂盒检测。高危型HPV检测:使用采样刷, 刷取患者宫颈内标本, 将取样刷放入保存液内, 将其送往检查, 对其实施检测, 并将受检者相关检测结果详细记录。

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滴虫、霉菌、BV、高危型HPV检出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滴虫、霉菌、BV、高危型HPV检出率分别为83.33%、66.67%、63.33%、86.67%, 均高于对照组的10.00%、10.00%、10.00%、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滴虫、霉菌、BV、高危型HPV检出情况比较[n(%)]

3 讨论

阴道微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在一般的情况下,人体阴道微环境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 这种平衡有益于人体的健康。当阴道微环境发生改变, 病原体开始繁殖时, 易导致人体平衡受到破坏, 使生殖道疾病发生。研究显示, 正常的阴道微环境中, 乳酸杆菌占整个菌群的90%以上, 其通过将阴道上皮的糖原分解成乳酸, 从而保证正常的阴道内酸性环境。一旦平衡受到破坏, 乳酸杆菌数量减少, 乳酸分泌减少, 女性患者阴道酸性环境无法有效维持, 致病菌将占据主要的地位, 引起多种感染性疾病, 对女性患者身体造成影响。比如说, 当人体阴道乳酸杆菌减少时, pH值升高, 导致BV出现、阴道厌氧菌增多;而BV的厌氧菌代谢会产生有致癌作用的亚硝基胺。另外, pH值也和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和部分性传播疾病相关。由此, 可以得知, 阴道的pH值、菌群变化及BV是高危型HPV感染的危险因素, 而在本次研究结果内容中也显示, 观察组高危型HPV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多数患者发生高危型HPV感染之后, 发展为宫颈癌的患者只有少数, 由此也提示, 宫颈癌是由多种因素而导致的[5-7]。

综上所述, 维持阴道微环境的稳定, 保证阴道菌群的平衡及阴道正常的pH值, 可以减少BV的发生, 阻止高危型HPV的感染, 而对于已经有高危型HPV感染的患者, 则可以通过增加其清除率, 降低其持续感染的可能, 进而减少宫颈癌的发生。对于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患者, 除了需要关注每例患者的宫颈病毒学以及细胞学的异常, 还需要重视阴道微环境的改变, 对厌氧菌感染、原虫感染以及需氧菌感染也要及时治疗。

猜你喜欢
危型宫颈宫颈癌
硫利达嗪抗宫颈癌的潜在作用机制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昆明市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清除率相关因素分析
宫颈癌护理及心理护理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及应用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把好宫颈这道“安全门”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采用实时PCR检验诊断的临床研究
怀孕后宫颈管短怎么办
这几种“宫颈糜烂”需要治疗
HPV感染——“宫颈的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