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教学活动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2018-10-20 03:24王俊英
家庭教育报·创新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渗透方法现实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王俊英

摘 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语文课程本身的教育特色,也是教育改革和时代发展赋予学科教育的新任务、新使命。如何把握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并找准二者结合的切入点,让学生既能提升语文综合素养,也能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的心灵洗礼,这是当今语文教育研究工作值得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现实意义; 渗透方法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具有显著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特征,将语文教学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渗透有机结合,这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特色与优势。学生进入中学阶段,逐步养成强烈的自我认识,也是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熏陶的黄金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如果我們能把握语文教育特色与学生身心发展特征,有针对性地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我发展意识,则更利于增强民族凝聚感,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1.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

1.1 有利于进一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需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德育为先”的客观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中,正确地引导学生树立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另外在十八大报告中也再次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国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所以中学教育工作必须落实执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体系,尤其抓住语文学科的教育特色,充分利用语文教育资源落实素质教育,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需求,加快青少年群体的思想道德建设,提升社会凝聚感,引领社会思潮。

1.2 有利于推动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自然也是每一位中学生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和价值标准。而一个人的价值观念形成并不是与生俱来,需要经过后天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与教育。尤其中学生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青春期,此时的行为习惯与价值观念将对他们的未来发展起到关键作用,而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自然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语文学科凭借其教育优势,更要担负传播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使命,将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学生的心中,让学生深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与感染,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优良习惯与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青少年健康快乐地成长。

2.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

2.1 语文教学活动中的爱国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一直都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而现行语文教材中也有不少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合理运用并把握,一方面体现德育教育与语文教育的有机融合,另一方面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传播与发展。例如学习《最后一课》时,我指导学生着重分析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的语言、动作与神态,由此把握他们的内心世界。学生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体会到小弗朗士从一个不爱学习的小男孩转变为一个热爱学习、尊重老师的好孩子,通过这样的改变,渗透了小说中想要传达的爱国主义思想,学生也自然由此及彼地产生爱国热情。

2.2 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敬业教育

将敬业精神教育植入中学生的内心深处,形成强烈的学习驱动力,为学生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参加工作做好准备。例如学习《邓稼先》时,我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路:为什么邓稼先被称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为什么称赞他是“中华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围绕这些问题,学生找出了文章的关键词,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不能走”,这些都表现出邓稼先的坚定信念与优良本质,更让学生感受到邓稼先甘于为国家科学事业贡献生命的敬业精神。

2.2 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友善教育

新一代的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他们的自我意识强烈,缺乏为他人着想、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品质,甚至一些同学的性格孤僻,不善于人际交往,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渗透友善教育,让学生切身体会团队的内涵与价值。例如学习《登上地球之巅》时,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登山队员面对珠穆朗玛峰恶劣的气候条件时,坚强不屈、团结合作的崇高精神,由此我让大家谈一谈团队的意义,大家一起回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面对困境的难忘事件,进而加深对和谐、友善品质的认知,提高集体荣誉感与团队凝聚力。

2.3 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诚信教育

诚信是立身之本,诚信的缺失将导致人们在社会上毫无立足之地,所以现代语文教育要将诚信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在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诚信理念,激活学生的诚信意识。例如让学生课下收集与诚信有关的名人名言、古诗词,围绕“诚信”为主题召开班队会、开展学校文艺汇演,组织辩论赛、报告会、诚信故事演讲比赛等,在学校设立无人管理的“诚信图书阅览室”,开设无人监考的“诚信考场”等等,这些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责任感与荣誉感,通过多样化的诚信教育活动,让学生讲诚信、重诚信,在校园内营造“人人讲诚信”的良好氛围。

总之,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时代的召唤,也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应担负的重大责任。立足现行语文教材内容及教育改革大纲为切入点,让语文课堂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开展创新的、实用的、促进全面发展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做到生活自理、学习自主、思想自律及道德自修,这才是新一代中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薛苏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8,(20):58-59.

[2]张卓豪.初中语文教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5):22,128.

猜你喜欢
渗透方法现实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以形思数,以数想形
初中历史岳麓版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渗透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心灵的旅程
论“教之道, 贵以专”的现实意义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