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审美教学赏析

2018-10-20 03:24黄玉珍
家庭教育报·创新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意境诗词古诗词

黄玉珍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 薪火相传,源远流长,哺育了一代代华夏儿女,是祖国文化的命脉,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底蕴,更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新课程标准》还对小学生要背诵古代优秀诗词的篇数作了明确规定,这对小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品位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文化的情操有着极重要的作用。小学古诗词教学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自然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深刻领会古诗词的精髓,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通过审美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德,又能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以及创造美的能力,接受祖国灿烂文化的熏陶,塑造学生真、善、美的心理。

1、用“美”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古诗词是最精炼、最美的语言表达方式。如柳宗元的《江雪》这样写: “千山鸟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人把自己的人生情趣,人生意义倾注于所描写的雪景之中了。短短四句诗描写了现实雪景,经过诗人的心灵再创造,赋予了大自然以生的灵魂,透析出人生理想,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然诗中“孤”、“独”二字,既给人以清冷的感觉,又跟“绝”、“灭” 的情景形成强烈对比,更显得雪野空旷、寒冷和凄清。在教学中,用优美的语言把诗意表达出来,尽量给学生以语言的美。

古诗词讲究语言文字使用的精准,教学中应多引导学生加强对诗词中语言用字的探讨。叶志曰:“一字未宜勿,语语悟其神。”王安石的“春风又绿南岸”这一著名诗句的教学,重点应启发学生对“绿”字进行探讨。探讨的过程,就是学生寻求最佳最美境界的过程,即用最美的语言文字表达最美好的思想感情。学生在品析字词中,潜移默化地感知到中华语言博大精深的美,在教学中,不仅引导学生发掘诗句中文字、语言的美,激发出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在创作时遣词造句的能力,语言表达上仔细推敲,选用最恰当的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2、用“美”的画面,帮助学生想象古诗词的意境。

图画不仅是让学生将诗文简单再现,还应拓展儿童的想象,培养学生美感。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应图文结合,驰骋想象,加深对诗意的理解。“中有画诗,画中有诗。”教学中教师不能忽略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不能只让学生理解诗句字面上的意思。殊不知,一首好诗就是一幅优美的画,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短短两句诗中,“黄”、 “翠”、“白”、“青”四种鲜明色彩,织就了一幅瑰丽的图景。教学时,可以运用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有画的形象美,想象诗中的画面。小学生主要是凭借形象引发想象的,学生通过视觉去感受图画的美,与诗词中的描述相互印衬,而获得美的愉悦,进一步欣赏画面美。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课外让学生根据诗词的意境,想象出绘成的美丽图画,只有通过对审美客体进行联想,才能产生强烈的美感。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增强古诗词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喜爱古诗词的美。

3、用“美”的意境,沟通学生的情感。

叶志说:“鉴赏文艺,要和作者心情相契合,要通过作者的文字去认识世界,体会人生。”古诗词讲究的是写意境,但古诗词源于古代, 是当时的社会的产物,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文化与社会风俗人情,距今年代久远,对于缺乏历史文化知识的小学生来说,要领会诗词意境,的确不是易事,只有进入作者的创作意境中,才能引起情感的共鸣。古诗词十分精炼,短短几个字组成的一句诗、词往往包含了丰富的内容,笔者以为,只要发挥想象,创设“美”的意境,领会诗、词的意境,同作者沟通情感,唤起共鸣。如在教学《游园不值)一诗时,笔者努力发挥想象,在体会诗的意境后,將其改写成题为《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文章,再请学生认真欣赏,看哪些地方写得好。通过讨论,让学生知道,要根据诗意自构情景,这样就能教给学生改写古诗词的方法,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古诗词句的理解能力。

读课文要求有感情地读, 而古诗则更要有感情的去读,有感情朗读也是“美”诗词美的展现,即叶志称之谓“美读”,古人读古诗词时摇头晃脑,也是美读。通过美读,使作者的情感在读时表现出来,体会出来。如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读时就要激昂、兴奋。而《蚕妇泪》则要悲愤地读。读得其法,不但能了解诗意,还会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即由认识世界进而感悟人生,更有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审美作用。这样学生会觉得身临其境,与情感产共鸣,活跃了思维,激发了情趣,并借助声觉,再一次步入诗的意境中。

用“美”的意境去创造悦目、悦耳、悦心的情境,西汉刘向所谓“目说”,“耳悦”,“心悦”,鲁迅谓之曰:“意美的感心:音美的感耳;形美的感目。”教学中的图画展示、实物演示,语言描述、音乐烘托,都是创设古诗情境的方法,都具有形象性的审美作用,教学中创造激起共鸣的情境,即叶志的“披文以入情。”

4、用“美”的旋律,唤起学生的灵感。

古诗由于对仗工整,平仄押韵,读之琅琅上口,即具有了音乐美,《乐记》说: “凡声之起,由人心生世,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一首优美的乐曲,能感染人,愉悦人,让节奏融入音乐,使二者完美的结合。那么,它们就会用美来滋润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心灵也就因此而被美化。在教学中,配以优美的音乐,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唤起学生的灵感。当然,选取的乐曲,必须让其色彩、节奏等同课文的审美意象相结合,让学生随着优美的旋律,附合着、想象着,把古诗词的美深深地烙印在脑海中。

古诗词中的“美”随处可见,俯拾即是。教学中从语言美到情感美,从悦目到悦耳再到悦心,以达到情感共鸣之意境。这样,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高兴。

当然。古诗词的审美教学,还要体现文、理、情统-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观,让学生在古诗美的愉悦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树立祟高的生活理想,激励他们为争取美好幸福的生活而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意境诗词古诗词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诗词书法作品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诗词篇】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春色满园
猜诗词
一朵花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