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生活化教学之我见

2018-10-20 09:34凌琳
家庭教育报·创新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化生活

凌琳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社会改革家,他一生奉行“大众教育”的理念,坚持“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的教学理论,直到今天,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仍然能给予我们许多启发。

《生活即教育》涵盖了陶行知先生生活化教学的主要观点,该文源于1930年1月16日全国乡村教师讨论会上的演讲。在文中,他总结了美国著名教育學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社会即教育”的思想理念,通过反思中国传统“人上人”的教学观点,提出了“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两个全新的观点,要求我们关注生活、化生活为教育。阅读此文后,不由得让我反思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生活化教学”之路任重而道远。

一、当前语文教学与生活化教学的隔膜

陶行知先生对如何实现生活化教学,他划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生活是生活,教育是教育,两者是分离而没有关系的”;第二个时期“是教育即生活,两者沟通了,而学校社会化的议论也产生了”;第三个时期“是生活即教育,就是社会即学校了……这一期,也就是教育进步到最高度的时期。”反观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学,单从教材来看,语文课本内容丰富多彩,似乎已经融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影视剧本、武侠小说等最具新鲜感的文本都已选入课本,甚至连广告公司的设计文案都有涉及,在加之各种不同类别的选修课本,可以说最新的语文教材已经将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好地涵盖进去了。但即使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也只能达到陶先生所说的第二个“教育即生活”的时期,即将我们生活中的东西都进课堂。但这并不是陶行知先生真正所指的“生活化教学”。为什么呢?陶行知先生做了一个很生动的比喻:“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里一样。它要以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上所有的一切东西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社会即学校则不然,它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他能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因此,光对着课本学是远远不够的,学得再好,学生也只能是关在笼子里面的鸟儿。

我们再来看一看学生的语文能力,或许就更不敢提“生活化”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些看似语文成绩不错的学生,连日常需要的请假条、告示、书信等应用文都无法完成。更突出的现象是,在学生的日常习作中,许多学生为了追求文采的华美,往往故作高深。书写的内容不再是生活中的真情实感,自己内心的真实体验,而是一味地卖弄辞藻、无病呻吟。甚至乎在作文中出现了伪“意识流”的创作,这类作文已经背弃了作文“沟通”的原则,将作文变成了一种只有自己读得懂的日记体。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创作这类作文的学生往往语文基本功都不错,非但不讨厌语文,反而“钟情”语文。可这种一味追求唯美、虚无的“剑走偏锋”式的文学创作,只会如眩人眼目的“七宝楼台”,细拆下来“碎不成片”罢了。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我们此地的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纵观当前语文教学, “生活即教育”的路更是很相当漫长,语文的生活化教学之困亟待解决。

二、走出课堂,才能发现更大的课堂

陶行知先生说:“书不过是一种工具罢了。书是不可以死读的,但是不能不用。从前有许多像这样的东西,非推翻不可的,否则不能实现生活即教育。”这不禁让我想到,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奉为经典的篇目,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应该怎么样应对这些经典篇目?大部分老师的做法是按照教案千篇一律地上课,这不正是陶行知先生说的“死读”吗?例如语文课本中《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向我们详尽地介绍了“荔枝”这一种水果。这篇文章入选课文的年代是上世纪80年代,当时国家交通不便,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见过“荔枝”,因此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多详尽地介绍荔枝为何物,好让学生有直观地了解。然而时至今日,荔枝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或许可以省略掉繁复的说明、讲解,以一种新的视角来审视这篇课文。再如,《景泰蓝的制作》一文,叶圣陶先生以详尽的笔触介绍了我国著名工艺品“景泰蓝”的生产过程。虽然文章写得详尽、明了,但随着传统手艺的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解读这篇文章也变得更加晦涩。大部分学生连何为“景泰蓝”都无从谈起,更不要说了解它的制作工艺了。如何解决认知的问题?我师傅在上这堂课的时候就巧妙地引入了“生活化”的教学,她传统的把课堂放引申到了室外——参观无锡泥人工艺品厂。通过对无锡泥人手工艺厂的参观,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到制作手工艺是需要怎样的工序,简单、明了地解决了上课时候复杂的叙述。在参观完之后学生照着课文仿写了一篇无锡泥人的制作,从自己的写作中揣摩出叶圣陶先生如何精确提炼制作工序、制作步骤、如何正确地运用说明方法,切实了解到如何写作事理说明文。

这类将课堂放归社会、放归自然地做法正是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他能任意翱翔”。陶先生一生很向往上古时代的教育,他说:“太古的时代,社会就是学校,是无所谓社会自社会、学校自学校的。”这就如同孔子所说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真正将教育融入了生活。于是我们也仿照这一想法,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效仿先贤,组织了一个别样的诗歌朗诵会。我们将各班级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在校园中找一适合的地方,学生或在柳荫下,或在八角亭中朗诵自己或名家的诗作,在自然中感受、体悟诗歌的意境,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三、融入时代、树立大语文观念

陶行知先生的文章虽写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但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以三十年代的角度审视今天的教育。同样,“生活化教育”也应该是与时俱进的教育,是活在当下的教育。当今是信息化的时代,网络中的资源可能比我们教师上课的内容更为生动与丰富。因此我们在处理一些简单的课文时,不妨让学生在电脑机房查找资料、深入学习。例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课,我们给定学生几个问题,让他们在网络中自己搜寻答案,在整理之后记录下来。在下一堂课的时候,分成小组,让学生对这几个问题展开自己的陈述与交流。通过这两节课我们发现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远比单纯地听课来得更为深刻。尤其在对于海子“自杀”这个问题上,有了许多非常深入、值得探究的观点,有的观点甚至可以整理成小论文。

语文可以在利用网络将知识学“活”,同样地,在信息化的今天,语文其实也无处不在,“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孔子当时所说的“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放到今天的社会恐怕就要改成多了解当今的资讯了。这无非就是陶行知先生说的“生活化教学”。

总结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即生活”、“社会即教育”的理念,无非就是让学生回归于生活,学会真正的生活。今天我们的学生仍在两点一线中徘徊,试想,连生活都没学会的人又如何能真正学会知识呢?

猜你喜欢
陶行知生活化生活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陶行知夜归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