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如何做好幼儿心理教育

2018-10-20 09:34苏卫华
家庭教育报·创新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心理健康幼儿

苏卫华

摘 要:健康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幼儿的健康知识水平,改善幼儿对待个人健康和公共卫生的态度,培养幼儿的各种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健康行为与习惯。因此,幼儿健康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和鲜明的特点,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格外重视。幼儿园阶段是一个人最早接受到教育的时期,幼儿的学前教育对其之后的学习乃至人生道路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幼儿园必须把幼儿的心理教育提到日程上来,尤其是现在心理疾病发生概率越累越高的情况下,更是要对心理健康加以重视。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心理健康

进入到21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患心理疾病的人数不断呈上升趋势,且人数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从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来看,从婴幼儿到学生阶段,再到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其身心状态都处于发展当中,并且各个阶段的状态都是有密切的联系的,因此,成年之后患心理疾病的人,肯定从幼儿时期开始心理健康就会有一定的问题。由此看来,在学前教育阶段做好心理教育是必要之举。

1.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1.1 传统的教育观念。《纲要》指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许多幼儿心理问题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的教育方法、态度以及对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有关。解决目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可通过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为幼儿心理健康创建良好的环境、在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等方法。在幼儿健康教育时,既要注重幼儿身体健康,还需维护和增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提高幼儿心理素质,让幼儿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教育观念,使得幼儿的生活与活动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幼儿长期生活在较为压抑的环境下。除此之外,学前教育阶段教师的教育活动主要围绕着"学什么"来展开,对幼儿是否愿意学、怎样学都没有太大的关心,时间久了教师对幼儿心理活动的关心越来越少,在幼儿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不能及时发现。

1.2 幼儿园、家庭、社会教育严重脱节。现在的家长工作都比较忙,对幼儿学习上的关心不够,很多家长认为学前教育就是幼儿园的责任,忽视了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另外幼儿很少有机会接触社会,因此受到的社会教育少之又少,使幼儿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很难实现。

1.3 对幼儿心理健康的认识不够。现在的学前教育,教师和家长的关注点都在于幼儿应该学什么知识,怎么做才能不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因此往往会将一些成人的主观思想强行灌输给幼儿,而没有考虑到其是否符合幼儿的接受能力的范围,这会使幼儿的心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伤害,之后甚至会发展成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2.如何做好幼儿的心理教育

2.1 优化教育环境。作为幼儿最主要的生活场所之一,幼儿园应该肩负起心理教育的主要责任,最基础的做法就是要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种。优化物质环境就是让幼儿在健康的环境下学习与成長,例如在10月10日世界心理健康日这一天,用相关的信息布置板报,使幼儿对心理健康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心理环境的优化主要是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认真对待每个孩子,比如说幼儿刚开始到幼儿园上学时,会因为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而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了解幼儿的心理,与他们做游戏,转移其注意力,不要让幼儿留下心理上的隐患。

2.2 开展针对性教育。针对性教育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根据幼儿个性的不同对其进行较为具体的教育。幼儿的心理状态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个性和特点,并据此制定出具体的教育方案。例如幼儿出现厌学心理的时候,教师不能强迫他们必须学习,而是要通过劝导工作,让幼儿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一味的强迫只会使幼儿的心里更加反感。

2.3 幼儿园、家庭、社会合作教育。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心理教育的发展,必须坚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相互合作。幼儿园可以让幼儿更多地参加社区活动,例如"学雷锋活动"等等,让孩子在社会活动中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对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十分有利。至于家庭方面,家长要注意积极配合幼儿园的相关教育活动,参加幼儿园开展的观摩活动等等,对孩子的心理状态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2.4全面监管,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共同教育。

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对幼儿的健康教育都有着重要影响。幼儿园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的健康教育活动十分必要,但家庭和社会的作用也是很关键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学习的启蒙学校,家庭教育对孩子有深远的影响。同时,社会上各级专业教育机构和各级文化和娱乐部门等团体也要发挥幼儿健康教育的宣传、引导、监督和教育功能,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发挥各自作用。当然,家庭、学校、社会要相互补充,全面协调,才能使幼儿健康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学前教育作为一个人接受教育的最初阶段,因此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这有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更能降低成年之后患心理疾病的几率,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慧.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J]. 科学中国人. 2015(09)

[2] 李重阳. 积极心理学视角:家庭如何培养幼儿积极人格[J].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10(03)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心理健康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