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教师终身学习的策略与途径初探

2018-10-20 09:34陈昌菊
家庭教育报·创新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终身学习调查途径

陈昌菊

摘 要:终身学习是应对人类社会知识信息创新速度、规模不断提升的重要策略及途径,教师作为教育主体之一,担负“教书育人”的职责,更要求通过不断的、长期的学习来维持自己较高的知识理论水平和教育实践能力,“终身学习”是以生命周期为基础的学习思维,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教师素养不断提升、对信息化社会环境的适应力强化,有着积极的促进和完善作用。本文基于实证调查的方式,探索影响教师终身学习的不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激励策略与途径。

关键词:终身学习;调查;策略;途径

一、教师终身学习理论概述

现代意义上的“终生学习理论”源自于西方,20世纪60年代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并被广泛接纳。但事实上,中国教育史上“终身学习”的观点很早就已经出现,《说苑·建本》提出“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的学习态度,中国民间俗语也说“活到老、学到老”,本质上是中国哲学精神在学习方面的折射,即对有限生命和无限知识之间关系的论证。

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终身学习显得更为迫切,人们一方面要应对已经存在的“无限知识”,同时又要接受“创新知识”的挑战,终身学习的目的不是穷尽一生而掌握所有知识,而是确保在一生只能对知识具有适应能力。教师作为教育从业者,理所应当通过终身学习不断自我,并引导学生形成终身学习习惯。

二、教师终身学习调查分析

本课题研究通过“教师终身学习现状调查与研究”调查问卷收集一手材料,共计发放问卷527份分、收回527份,其中有效问卷共计524份、有效回收率为99.43%。具体调查内容如下。

(一)调查内容与实施

本次调查表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方面、终身学习方面、中小继教方面;其中,调查对象中男女性别几乎相当(258/266),年龄主要集中在30-50岁之间,约占总人数80.45%,教学层次以小学、初中为主,比例约为78.0%,学理主要集中在大专(260)、本科(294),教师中级职称为326人,具有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在教学科目方面,“语数外”三科为主,共计366人。

针对终身学习必要性方面,多数教师认为给予积极肯定态度,“比较有、必须有”的统计人数为450人,80.65%的教师采取“积极学习”的践行模式,70.78%的教师认为终身学习对自己“有积极影响”。在开展终身学习的方式上,主要途径为网络、书籍两种,终身学习的动力来源主要有“知识更新太快”、“提高自己竞争力”、“科技发展迅速”三个方面的考虑。

在中小继学方面,积极学习的教师人数为408,认为“作用很大”的人数为294,整体上来说,“中小继学”开展对于提升教师素质的功能得到了认可。但在开展途径方面,“专家讲座”和“同行交流”的选择占据比例很大,表明网络学习仍然有很大提神个空间。同时,在提升素质能力的需求上,“多媒体技术”、“教学教法技能”、“班主任能力”三个方面得分较高,而“师德师风”方面存在“冷落”。

(二)存在问题与分析

结合调查,目前本地区教师终身学习主要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三个方面:(1)认识程度不足。多数教师虽然明确表示“终身学习”的必要性,但是对这一理论实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技能提升”层面,并且落实学科时也主要集中在“语数外”等主课上,忽视了“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2)学习观念滞后。结合调查数据显示,多数教师对于“终身学习”的途径,仍然比较看中“面对面”的现实交流,对于网络途径的热衷度较小,也从侧面表现出创新意识的差距。(3)组织方式缺陷。在“意见与建议”方面,许多教师反映终身学习培训的组织中,存在流于形式、干涉过多、“一刀切”等问题,忽视了学习的自主能动性。

三、激励教师终身学习的策略与途径

(一)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规范评价标准体系

结合教育部门、学校、教师等不同层次的特征,建立健全一套适应本地教育发展需求的激励机制,以此为基础,进而规范评价标准体系,如政策层面、经费方面、时间方面等,满足实际工作、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和谐性,减少教师“为学习而学习”的弊端,将视线放在“终身”层面,提高終身学习策略与途径的长效性。

例如,以学校组织为基础、以各年级教研组为基本单位,构建“教师终身学习班”,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丰富的终身学习资源,包括购置相关书籍、聘请指导专家、定期开课培训等,另一方面,以学习及考核成绩为基础,建立制度评价和教师互评相结合的方式,从外到内来共同监督,促进教师终身学习意识形成,并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强化,从“被动”转化为“主动”。

(二)丰富终身学习平台、优化学习培训安排

客观上,终身学习更应该是一种主观意识作用下的主动行为,与“学校教育”的一次性、阶段性相比,其学习过程不是连续展开的,而是需要教师在强有力支撑条件下展开“碎片化”学习,而在这一方面,互联网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一方面,借助互联网构建的终身学习平台,在组织方式上灵活方便,在资源获取途径上多元丰富,可以很好地将终身学习内容上应该和实际教学工作密切的联合起来,具有很明显的开放性特征。

基于此,学校在倡导教师终身学习的前提下,以全体教师为对象,通过互联网技术构建终身学习的虚拟平台,用于资源分享、观点交流、理论培训等,至于“怎么学习?何时学习?学习什么”等问题,要尊重教师专业化需求以及教师自主选择意愿。同时,强调互联网多媒体技术在终身学习中的应用,这样既可以实现现代技术运用能力,也可以实现跨区域、跨时空的终身学习培训方式,一举两得。

(三)加深终身学习理念、强化教师内部动机

结合调查结果,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于“终身学习”的认识不深刻,未能意识到这一举措对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因此,一方面要加强教师终身学习理念,强调“必要性”贯彻落实,实现认识层面的高度一致和全面覆盖。另一方面,“终身学习”的最大激励源于自身,要从内部入手强化终身学习动机,例如,从理论指导方面入手,量化学习工作评价标准,形成强烈的自我效能感。

参考文献:

[1]韩飞,孙建波.终身学习理念下职业院校教师应对慕课的策略研究[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03):9-11.

[2]金文植,陈志军.高校体育教师终身学习的策略构建[J].中国冶金教育,2015(04):33-36.

[3]张军翔,刘兴红.数字化学习环境下教师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5(02):102-105+118.

猜你喜欢
终身学习调查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基于终身学习理念高职财经教育品牌建设的探微
我国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研究综述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