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荣: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8-10-20 12:33张秀荣
家庭教育报·创新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应用

张秀荣

摘 要: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单方面的向学生讲授知识,学生学习热情被磨灭,并且教学成果难以提高。但是,如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那么就可以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学生和老师进行互动,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要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成果,就必须在教学中应用创设情境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应用

新课改提倡使用有效的情境教学模式,创设轻松积极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老师要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想尽办法利用全部的教学资源,使学生视野变得开阔,做好跟学生的沟通工作。探讨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快乐的学习。

一、情境教学法的作用

1.创设情境,提高欣赏能力。音乐的审美特性最能充分表现,具有情感性的音乐符号能生动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人类心灵,触发人的自由体验,净化人的灵魂。所以,在小学教学中,使儿童建立起超越性、情感性的审美态度,使他们与日常生活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是非常重要的。自然界的音响具有美妙的音乐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组合拼接起“小鸟鸣叫清脆声”“小溪流水嘀铃铃”“蜜蜂翁翁叫”“马蹄哒哒响”等音乐片段,一边配以神秘的森林画面,一边播放动漫《龙猫》里的插曲《风之甬道》,引领小学生想象自己游玩在神秘的大森林里,播放结束后,让小学生说出自己听到了什么,又仿佛看见了什么,再把它写下来,此举锻炼了小学生的听力、想象力、写作能力。

2.创设情境提高小学生自主合作精神。高尔基曾说:“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小游戏能触发儿童的运动器官和感知记忆能力。老师从不同的教学要求出发,设计出有趣的游戏情境。教学詩词时,让小学生自动分成几个小组,使得以发挥他们天生爱模仿爱表演的天赋,自己编排动作,自己揣摩诗人的心情,一问一答,增进小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使他们陶醉于文字的海洋里。这都是情境创设带来的成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意义

1.小学语文教学中作用创设情境教学,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鉴赏水平。情境教学法的关键在于通过音乐、视频或者图片,教师口头讲解等方式来为学生创设一个和教学内容相匹配的环境,通过这种方法给学生创造一个比课本更加形象生动的环境,通过情境教学法来打动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语文鉴赏能力的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融合进学生的真实生活经历,可以使得小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课本知识,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成果。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小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知识灌输,课堂气氛沉闷,但是通过创设情境法,将课堂和学生个人的生活经历相联系,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小学生思维活跃,自制能力较差,在课堂中难以集中注意力,而利用情境教学法,可以调动小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学习上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在小学教学中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团体合作的精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时常通过游戏来创设情境。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参与游戏来进行学习,一般的游戏大多为集体合作的游戏,这就需要小学生团结友爱,具有团队合作的精神。通过让学生参与到游戏中,可以提高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锻炼小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小学生的身体协调力。教师在课堂中开展不同的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并且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由发挥,有利于维护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大脑。

三、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吸引小学生的兴趣,老师要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引领小学生进入课文中描写的境界,靠近作者的心灵,融合文章的旨意。因此,老师必须在课前认真研究教材,创设恰如其境的情境,拉近小学生与课文的审美距离,将美的种子撒在小学生的心田。

2.激发情感。小学语文课本中大量文字优美的作品里都有作者的主观烙印,文章里字里行间都表现着作者的爱恨,这使得情境教学具有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文章中每一个有趣纷呈的情境都能激起小学生心中情感的回荡,感人肺腑,利用课文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来诱发小学生的共鸣。这就要求老师在讲课时,要会引导小学生怎么走入作品的艺术境界中,融入课文的情境,激发小学生的情思和遐想。比如,老师讲到孟浩然的《春晓》这首古诗时,教一位小学生如何扮演诗人孟浩然把“诗”朗诵给大家听。该小学生假装正在睡觉,深夜里,忽然被风雨声、鸟叫声惊醒,揉眼睛起身后,一边念念有词:“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一边走到窗前看。他忽然拍了一下脑袋,好似灵感忽然从天而降,饱含伤感地念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个表演创设的情境不仅使表演的小学生深有体会,也深深感染着观看的小学生,使小学生们对诗歌的意境有了更深的体会。在课堂上将小学生熟悉的内容组合起来创设情境,给小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也锻炼着小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和记忆力。

3.凭借情境理性分析。创设情境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小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更好地吸收新知识。当小学生的思想进入到某一情境中去体验情感的境界时,老师就要引导小学生在这一情境中如何保持进行理性地思考,如何正确理解和评价作品。就比如,卢纶的《塞下曲》,诗歌中没有高大、英勇、威武等字眼,但却描绘了一个月夜出猎的将军形象,但这些意思尽含其中,这就是古诗所包容的形象美。因此,我们要启发学生在诗歌的情境中不仅要发挥想象力,还要理性地思考。智慧的老师还会在在情境中,鼓励小学生探究、合作、思考,鼓动小学生发表自己个性化的见解。让小学生由情感的体验上升到理性的思考,灵活地掌握知识与学习方法,个性化地解读作品,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总之,小学语文教育要想改变当前停滞不前的现状,就需要在教学中运用创设情境教学法,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强.浅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2017.

[2]王艳.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价值.2017.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应用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法探讨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