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策略

2018-10-20 12:33盛鹏
家庭教育报·创新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音乐教学小学情感

盛鹏

摘 要: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去实施情感教育,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在练习中缺失情感,从而影响整体的教学质量,也会导致学生的音乐演奏毫无感情。在教育局发布的新课程改革教学的影响下,传统的教育模式弊端日渐明显,这就需要小学音乐老师们,在平时音乐教学中注重加强情感的教育,要把关注点集中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面,抓住创作者情感上的表达,在练习中多一些情感上的体验。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音乐教师要不断地将其付诸实践。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情感;策略

情感教育是一种态度的体验,学音乐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小学音乐教材中包含着大量好听的童谣,音乐教师需要采用一些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此作为激发学生音乐情感的手段,带给他们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塑造良好的评赏习惯。新课改要求下的小学音乐教学中,老师必须教会学生将他们的情感体验放在首要的位置上,以提升学生的音乐情趣与欣赏水平,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老师也要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同等的位置上,用学生的心理去思考问题,加强与他们的情感交流,将心比心。这样才能快速提升学生的情感素质,达到情感教学的目标。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一)情感教育对完善学生个性、培养合格人才有重要作用

小学是一个人一生成长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经过科学研究发现,一个人以后是否可以成为国家栋梁,小学时期对其有很大的影响。小学是孩子们的童年时期,孩子们开始第一次正式认识这个社会,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并且多动,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逆反心理。音乐教育对一个人的塑造有着重大的作用。所以,这个阶段的教职员工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心理特点,将音乐教育更好地进行发挥,引导学生的观念,注重对学生的培养,最终将学生培养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让学生们更好的健康发展。

(二)情感教育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密不可分

小学生们的健康发展是社会对于我们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开展小学教育的根本所在。在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人才教育的今天,帮助小学生们在这个大环境下进行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也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根据马克思主义中的人的全面发展学所讲,我们人类如果要进行全面发展,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情感教育。所以,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实行情感教育,不仅是为了更好的对我国的小学生们进行教育,同时也是我们对全面教育的一次勇敢尝试。我们通过情感教育不仅要培养出一批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更好地报效我们的祖國,还要培养出一批情感健全、情感健康的人才。只有情感和能力都全面的人才能称得上是高素质全面性人才,而到这一切的必经途径就是我们的情感教育。所以,在小学推进情感教育势在必行。

二、现阶段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情感教育的现状

首先,小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只有情感得到迸发,才会主动进行学习。在小学学校教育中,只有生动有趣的课堂才会激发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目前来看,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这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这样导致学生对学校产生恐惧感,对学习失去兴趣,不会主动学习,并且在学习中也会出现焦虑以及注意力不集中,厌倦等消极情绪。这样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效率。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学生苛求被关怀,教师必须要针对学生这种状况展开教学,要去理解学生,帮助学生摆脱负面情绪,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其次,小学音乐教学中,若是师生之间关系较为紧张,就会不利于小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因此,教师必须构建有效的师生关系,能够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以及亲近感。这样,学生才会主动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然而,目前来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导致其在教学中进行机械化的教学,教学观念落后,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仅仅利用课本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这样就导致学生对音乐学习失去了兴趣,师生关系也逐渐趋于紧张,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师生关系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加上现代社会各种物欲思想的冲击,加剧了师生关系的淡漠。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存在的策略

(一)给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

小学生正处于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在情感上还是一张白纸,小学音乐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会因为教材中的故事与情感而产生重要的共鸣。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内心需求,给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更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体来说,老师可以通过下面两种方法来营造氛围:首先,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暗示环境,让学生能够通过一些富有暗示性色彩的环境去感受音乐的情感;其次,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从情感的角度出发,研究音乐教材,感受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情感,让学生能够在情感上面与演奏者产生共鸣。

(二)老师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更好地培育学生的情感

作为一个小学的音乐老师,其本身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这样才能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得心应手,自然带动大家的情感,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以及陶冶学生的情操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推动能力。在小学音乐课本中,主要的情感类型有友情、亲情、爱国之情,还有赞扬名人高尚的情操的以及歌颂世界各地不同民谣风情的等。

(三)增加彼此互动,打造和谐氛围

情感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就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具体来说,小学音乐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关爱学生。小学生除了在家和父母相处,最多的就是接触教师与同学。所以,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师生关系维持在一个亲密的范围内,引导他们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在上课时让情感体验成为课堂的主题,加深学生对音乐情感的体验与理解。其次,教师一定要让他们感受到充分的尊重,对于那些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要耐心引导,一定不要进行人格屈辱。

参考文献:

[1]刘晓娟.略析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举措[J].黄河之声,2012(15):15-16.

[2]孙淑红.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7(05):40-41.

[3]李雅俊.赏识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赤子(上中旬),2016(20):30-31.

猜你喜欢
音乐教学小学情感
情感
台上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