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实施的策略

2018-10-21 01:46格日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8年36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实施策略小学语文

格日

摘 要:语文作为小学教学体系中的基础性学科,一直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着巨大的比重,语文知识的学习不但影响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更加关系到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尤其是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语文学科在小学教学中的比重有所上升,人们更加注重对学生语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又增加了难度。为此,我们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以及性格特点等因素制定教学方案和计划,努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教育 实施策略

语文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所在,而创新能力是学生个人素养和能力的直接体现,决定着学生在今后的成功路上能走多远,更是我们整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稳定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培養学生创新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任务大纲中名列前茅,但是根据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效并不显著,仍需要语文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实践,将创新意识灌输给学生,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将学生打造成社会所需的有用之人。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实施的策略进行分析。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理念传统

小学语文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理念传统、落后,教学时只会照本宣科的教教材,并且课堂教学时,仍以“教”为主,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没有学习和贯彻新时代的教学理念,内心对新鲜事物存在抗拒心理,从而导致学生被动的进行听讲和学习,无法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学习效率不高。

(二)教师教学形式单一

教师在教学时仍采用单一的教学,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教师对教学方法缺乏有效的学习和创新,从而很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久而久之,甚至出现厌学心理。同时,教师缺乏有效的评价,使学生不能够真正的了解自己的不足,不能有效的进行改进。都这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产生

传统教学中学生主要出于被动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被凸显出来,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失去了主动性,很多课程的传授不到位,学生遇到的困难教师也不能及时的进行了解,造成很多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问题,使课堂教学效率降低。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对教师的教学要求有所提高,并且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的发展过程中就应注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师生互动,不再是教师讲授知识,而改为学生探索知识,教师作为辅导,使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完成语文知识的学习。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崔峦认为: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尤应如此。教学不应千篇一律,更不应模式化。因此,教师要根据级段的不同,课文内容和形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把行之有效的语文活动形式引进课堂教学。如画面感强的课文可以读读、画画;诗歌可以读读、背背、唱唱;童话和情节曲折的故事可以读读、演演。学生在画、唱、演中不仅能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体会,而且能发展语言,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语文教学还应当重视探究,发现的环节。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提出的“探究式学习”值得我们重视。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探究与发现,一方面要切实加强潜心读书、独立思考的环节,要给每个学生充足的读书思考时间。对学生的独立见解应热情鼓励,对有价值的见解要充分肯定。如此坚持下去,学生定会具有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三)充分剖析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语文课堂无论是如何创新教学方法,教师都应该以语文教材为基础,以新课标要求为主要思想。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任何活动都是依附语文课本展开的。语文课本不仅是培养学生听说写等语文基础知识的教材,更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文学情感等语文素养的媒介。教师在全面促进学生发展过程中一定要以语文课本为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语文课本中的内涵与语文情感,引导学生积极汲取其中的精华,促进学生精神及思维拓展。并且,在以课本为基础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思维的扩充,起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例如在学习《火烧云》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语文课本的基础上,通过课文对傍晚云彩的描述,启发学生思考,同学们平时都见过什么样的云彩,它们都有什么特征,请同学们用语言叙述出来。教师充分运用课文的内容,拓展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调动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充分的使自己已有的知识与刚学习的知识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激发想象,培养思维的连动性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学生读有情有景的课文,教师可启发学生再造想象,边读边在头脑中浮现图画,这样既能用图画帮助理解内容,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于留有想象空间的课文,要鼓励学生充分展开联想。比如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学生说说,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我们中间,你会怎么做?读了《穷人》让学生编故事续写《两个孩子来到桑娜家之后》,读了《坐井观天》让学生想象,青蛙听了小鸟的话怎么想,怎么做了?这样在仿写实践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当前教师教学的重要工作内容。因此,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成为优秀的全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崔峥.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开展策略[J].学周刊,2018(21):113-114.

[2]郭姗姗.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8(06):39-40.

[3]王惠琴.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实施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10):189-298.

[4]刘志刚.谈创新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学周刊,2014(27):68-69.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实施策略小学语文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