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讨

2018-10-21 01:46巨晓玲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8年36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摘 要:“核心素养”培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课题之一。对于语文课程来说,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夯实与提升,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与技能,促使学生具备成就个体和适应未来社会进步所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最终实现语文教育根本目标的必由之路。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刻把握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理念,采取有效举措来完成这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教学方法

语文是小学所有学科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学好语文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写作能力,还可以有效拓宽小学生的视野、强化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审美能力。近几年,在素质教育不断持续开展的背景下,又掀起了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热潮。并且国家教育部还颁发了关于强化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体系,引起了全国广大教师的重视。因此,深入了解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积极探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方法,对于强化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所谓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充分将所学到的语文知识和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品质,培养小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和技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和传统的小学教学理念不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理念是以培养小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全面提升小学生的听、写、读、背以及学习能力、审美能力、实践运用能力等。另外,还要培养小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意识,促進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一)教导学生进行语言构建,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其年龄比较小,刚刚接触语文知识的学习,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般从最基本的识字、组词、造句等语文知识入手。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对小学生进行语言构建实践能力的训练,通过设定生动、活泼、直观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同样的词语在不同的特定语言环境中的运用技巧和所表达出来的不同内涵。最终让学生真正领会感情色彩的含义和运用词语的技巧。

(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当小学生掌握了在不同的语境中灵活运用词语的能力以后,就要开始注重培养小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了。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观念的指导下引领小学生深刻领会课文内容,正确把握文章主题。通过提问的方式有意识地激发小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情景鉴赏水平,建立审美能力

语文是一门与情感密切相关的学科,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小学生深刻体会课文作者的真实情感和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的意图。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审美能力以及鉴赏能力等。从而学习到如何在作文写作过程中运用有效的表達手法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在核心素养指导下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目标是学习的根本动力,同时也是学习的根本起点,是衡量一位教师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标准。科学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科学的学习目标是上好课的第一步。比如《火烧云》一课的学习目标可以这样制定:①识记生字“檀、盈、凶、庙、惚”,找出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和像“红彤彤”这样的词语;②学习略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背诵最少一个自己喜欢的段落;③用“边读边想画面”的方法学习描写火烧云变化的段落,感受火烧云的变化。这样的“学习目标”既融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想象力,既简单又明确。

(二)找准切入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要科学找准课文内容的切入点。切入点是教学各环节的纽带,它能做到“牵一点而动全文”,在简简单单的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篇优秀的课文往往不止一个切入点。比如《穷人》这篇课文为可以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环境描写、“情节”描述、情节脉络、小说的情节重点来展开教学;也可以抓住文章的描写方法、文章的语言特色来展开教学;还可以寻找作家创作源头展开教学等。选择切入点时,往往要考虑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学情、师情等,努力选择一个最有价值的教学点。

(三)围绕学生思维发展开展课堂教学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点环节,也是提高小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阅读的教学。传统的阅读教学重记诵、轻联想,重知识,轻理解。基于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在课堂教学上创设能够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同时还要让学生在其过程中逐渐领悟到科学的阅读方法。比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教师应当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去描述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教师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展开联想,激发小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只有充分利用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才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而思维发展又可以培养小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提出来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要求的新的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小学生正好处在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的年龄阶段,是培养其认知能力、判断能力、抽象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的重要年龄阶段。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探索培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新路径和新方法,不断提升小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努力使小学生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社会主义新人。

参考文献

[1]陈均玲,黄瑞夷.从“教读文”转向“教读法”——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变革之一[J].语文知识,2017(01).

[2]潘涌.语文核心素养:“表达力”和“思想力”——基于PISA最新分析报告[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

[3]陈洁英.利用小学语文课堂生成资源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01).

作者简介

巨晓玲(1978.09—),女,汉族,山西侯马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中高段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