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秭归县柏堡滑坡形成机理分析

2018-10-21 05:08冯飞
大科技·C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形成机理降雨

冯飞

摘 要:柏堡滑坡位于湖北省秭归县郭家坝镇王家岭村,长江支流童庄河南岸。本文基于野外详细勘查研究了柏堡滑坡的基本地质特征,并依据滑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及长期监测数据分析了滑坡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关键词:岩土混合滑坡;形成机理;库水位上升;降雨;秭归柏堡

中图分类号:P6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32-0212-01

2017年10月3日,秭归县郭家坝镇王家岭村一组柏堡滑坡出现险情,秭归县人民政府紧急安全转移6户24人的生命和财产。由于连续降雨,10月15日晚滑坡右侧坡体发生较大滑移变形。若滑坡整体失稳,可能的经济损失达8000万。本文基于野外详细勘查研究了柏堡滑坡的基本地质特征,并依据滑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及长期监测数据分析了滑坡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1 柏堡滑坡环境地质背景

柏堡滑坡位于湖北省秭归县郭家坝镇王家岭村,长江支流童庄河南岸,334省道从滑坡体中部通过,前缘为桐树湾大桥。滑坡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级)上扬子台褶带中鄂西褶断区,主要构造形迹为秭归向斜,向斜轴向北北东25°,长约45km,宽约30km,核部地层为上侏罗统红色砂岩、泥岩,两翼为三叠系。轴部岩层平缓,倾角小于20°,两翼为30~45°。

该滑坡及邻近区域出露侏罗系下中统聂家山组(J1-2n)紫红色泥岩、粉砂岩。岩层倾向330~350°,倾角30~55°,呈单斜构造,未见大的断裂破碎带,发育两组垂直节理。岩层倾向与坡向相近,为顺斜向岸坡。滑坡两侧由于流水侵蚀发育两条顺坡向天然冲沟。

2 滑坡变形发育特征

滑坡整体平面形态呈“长条口袋状”,剖面形态呈折线型。滑坡左侧以岩质陡坎为界,右侧以罗家沟为界,后缘以高程305m处的岩质陡坎为界,前缘位于175m淹没线以下。该滑坡纵长约400m,后缘宽约80m,前缘宽约170m,面积约4.7×104m2,平均厚度约15m,体积约70×104m3。

滑坡整体的宏观判断对后期滑坡的治理工程至关重要。在该滑坡项目进行的多次专家讨论得出的观点上,笔者通过现场多次踏勘和长期监测资料综合分析,得出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

2.1 滑坡变形破坏特征

根据现场一个多月的勘查,笔者详细调查了滑坡区域内的变形情况,变形具体表现为:

(1)滑坡后缘发育四条大型贯通弧形拉裂下座裂缝,裂缝走向在320~350°之间,长30~50m,张开宽约10~50cm,最宽处可达100cm,局部下座30~60cm,最大下座位移可达90cm,拉裂方向为40~70°。

(2)滑坡右侧坡体大规模滑移,滑动方向为55°,前缘剪出口为滑坡右侧冲沟临空面,滑动面上见明显泥质擦痕,最大下座滑动面距离达到8m,裂缝最宽处达到2m。

(3)滑坡中部发育一条贯穿的走向30°的裂缝,长约90m,裂缝西侧相对于东侧下座塌陷。

(4)滑坡中部左右两侧334省道处公路路面擠压破裂,公路处挡墙倒塌。

(5)滑坡前缘与桐树湾大桥接触处水泥板出现鼓胀裂缝,缝宽2~5cm。

2.2 滑坡GPS监测和深层位移

根据三峡大学前期GPS监测数据以及灾情发生后我方工作人员进行的长期深层位移监测。

前期GPS位移显示,滑坡后缘监测点BB1、BB4和BB5位移方向大致为40°,和滑坡右侧剧烈变形区滑移方向一致。滑坡中部监测点BB2和桥头监测点BB3位移方向大致为15°。

根据钻孔及深层位移监测,BBCX1(ZK1)A方向为55°,且显示滑带深度与钻孔揭露一致,深约22m。BBCX2(ZK2)A方向为11°,且显示滑带深度与钻孔揭露一致,深约22m。BBCXS1(ZK5)A方向为11°。

综合位移矢量图、裂缝发育情况以及深层位移监测数据分析柏堡滑坡形成机理及分布情况,得出以下结论:按照滑动方向及滑体物质的不同,可将柏堡滑坡细分为3个滑坡。其中,1#和3#滑坡分别位于两侧,为岩土混合型滑坡,滑带平均深度分别为20m和10m,滑动方向分别为N45E°和N12E°;中间2#滑坡为岩质滑坡,滑带平均深度为10m,滑动方向为N23E°。

3 滑坡成因机理分析

(1)滑坡区基岩为细砂岩及泥质粉砂岩,属易风化易崩解岩石,在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下,岩体变破碎、完整性降低、裂隙增加,在降雨入渗及风化作用的影响下,使原斜坡岩体风化为碎块石及粘性土,为滑体的形成提供物质来源。

(2)特定的地形为滑坡形成的前提临空条件

滑坡前缘为童庄河左岸,具备良好的临空条件。滑坡左右边界为冲沟,减小了对滑体侧限作用,对滑坡的发生发展是有利的。

(3)降水、地表水等水体汇集于滑体底部和滑床,加大了滑体重量;并减少了滑带土的抗剪强度,是滑坡滑动的敏感因素。

(4)人类活动是促进滑动变形的影响因素之一。如,滑体前部S334省道修建土石方开挖;三峡水库蓄水,导致滑体重量加大,滑带土饱和区范围的扩大引起抗剪强度的下降。

4 结 语

从滑坡结构特征看,该段滑坡局部的现状条件稳定性较差,表面见大量裂缝,后缘及侧边界明显,公路处可见变形裂缝。随着暴雨、库水文变化等不利因素影响,滑坡局部极有可能发生进一步滑移。总体来说,该滑坡局部现状条件下整体欠稳定。

收稿日期:2018-9-24

作者简介:冯 飞(1994-),男,湖北宜昌人,在读硕士研究生,就读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研究方向为地基与基础。

猜你喜欢
形成机理降雨
降雨型滑坡经验性降雨型阈值研究(以乐清市为例)
泥石流
彭阳县陈沟滑坡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
金融泡沫的形成机理分析及相关问题阐述
企业形成机理与政治关联的关系
降雨指数的期权设计在农业气象风险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