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前,哭泣的小女孩

2018-10-24 04:54Zona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语言障碍书目留学生

Zona

1

雯雯15岁,刚在中国读完初二就跟父母去美国读书了。

在雯雯眼里,美国汉堡美味可口,美国街道干净漂亮,美国人民热情有礼。她怀着欣喜和激动的心情,离开原先的中国学校,前往美国亚利桑那州。

8月的一天,雯雯走进当地一所有着很好口碑的学校,成为了一名九年级学生。雯雯畅想着,在这里读完高中,然后考入美国一所理想的大学。

虽然雯雯在国内已经有了很好的英文基础,但当密集、快速的美式英语向她砸来时,她还是感到紧张与不适。

擅长考试的中国优等生雯雯,到了美国后参加州里的语言考试,成绩每次都是最好的A,老师便没有在意她有语言障碍,也不会特意关注她听课会不会很吃力。而且,雯雯上的这个学校不提供语言类过渡课程——ESL课(非母语英语课程,一般招收国际留学生的学校会开设此课程)。另外,该校在课程设置上,没有给留学生选课的权利。高中第一年,除了西班牙语,诗歌、人文、数学、生物等课程全部都是荣誉课程,而非普通课程,要知道,对留学生来说,荣誉课程的难度远远大于普通课程。

雯雯所在的学校,以文学教育著称,要求学生阅读的书目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内容涉及政治、历史、哲学等多个方面。第一个学期,雯雯的阅读书目多达14本,最厚的一本书有六七百页之多。

这些书目,自然是全英文的,有很多生词、俚语穿插在字里行间。美国学生也许3小时就能完成,但雯雯可能需要6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看完。而这仅仅只是雯雯的人文课作业,其他还有生物、数学、西班牙语、诗歌课等作业。虽然学校通常在下午2点多就放学了,但是雯雯回家后,经常为了各科家庭作业忙到很晚才能休息。除了应付不轻松的作业,雯雯还要随时应付频繁的课堂讨论。讨论对大多数中国留学生来说,比读写更困难。

在国内,雯雯是老师眼里的优等生、三好学生,但在美国,巨大的学习压力让她痛苦不已。从上学第一天起,雯雯就有意识地寻找亚裔面孔。但她失望地发现,整个学校只有她一个中国人。课堂上,如果遇到没听懂或没听清的,几乎没有办法请求同学帮助,只有独自承受和消化听不懂的惶恐和不安。雯雯还面临另一个问题——孤独。不可否认,美国同学友好、热情,但是语言和文化的双重障碍让彼此无法真正靠近,因此雯雯在学校几乎没什么朋友。

一个学期下来,原先喜欢的一切不知不觉之间全部发生了改变。雯雯的状态极度糟糕,多次在妈妈面前号啕大哭,闹着要回国。见雯雯出现抑郁症倾向,父母不得已给雯雯转学回了国。

2

从雯雯的故事看,她之所以“半途而废”,其实是一开始学校没有选择好。假如雯雯上的学校课程设置合理(对留学生来说),假如学校给予学生选课机会,雯雯大概不会面临如此境地。

因此,父母在选择学校时,不能光看学校的教育质量、排名,还要弄清楚学校的华人比例、是否提供克服语言障碍的帮助、学校课程的开设情况等,对学校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再考虑这些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

我曾在美国学校里的图书馆门口,遇到一个中国小留学生,她正一个人大声哭泣。我走过去安慰她,她一下子将所有痛苦倾诉了出来。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环境冲击、心理压力……这些让她严重受挫,几近崩溃,她想回国,但她父母坚决不允。于是,这个小女孩只能一个人在异国的图书馆门口大哭。说实在的,我真的有些担心这个小孩心理出现问题。

当然,留学虽然困难,也有很多人坚持了下来。我一个好朋友的儿子,也是九年级就去美国读书。他跟雯雯一样,经历了痛苦的最初。第一年在美国过春节时,他把妈妈给他买的新衣服用剪刀剪碎了,只因衣服上有美国国旗。他每天读古文,以表明他对中国的想念和对美国的抵触。但现在,他在美国一所很棒的大学读书,业余玩音乐,有很多朋友,学习和生活游刃有余……

亲历了这么多小留学生的故事,我最想表达的是,尽管留学目的各不相同,但留学并不是对每一个孩子都有价值。走过留學困境的孩子,往往会有一种超越自我的成熟,而没能走过留学困境的孩子,他们的留学经历对自我成长所造成的影响,往往是不那么乐观的。

送孩子出国留学,是一个需要慎之又慎的选项,就算已经做出选择,仍然需要做足功课,并且适时调整,毕竟,这不仅关乎孩子的学业,更关乎孩子的心理健康。

(文中人物皆为化名。)

猜你喜欢
语言障碍书目留学生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语言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基于数据挖掘的吕英教授治疗自闭症语言障碍的用药规律分析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学前特殊儿童语言障碍的矫治策略
本刊邮购书目
如何提高语言障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