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2018-10-28 09:15张家旗
神州·下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高中生

张家旗

摘要:社会实践活动是高中阶段的一项必修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但由于现代高中教育是以应试教育为导向的,社会实践活动被迫流于形式。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把社会实践活动当做一项不必要的任务,敷衍一下就可以了。往往是到实践单位在报告上盖个章便结束了,完全背离了社会实践活动设立的初衷。如果通过正确的引导,变“被动”为“主动”,高中生就会认真负责的去完成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任务,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社会实践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为了迎合应试教育的要求,现在的高中生往往是以学习为主要目的的,家长为了能够让孩子安心学习,什么都为孩子打点妥当。早晚上放学有家人接送,在家里也不需要操心任何事,真的是十指不沾阳春水。这种情况真的是理所当然的么,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生活能力一点都不重要么?为了改善这种现状,让高中生积极才与社会实践活动势在必行。

一、高中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现在大多数家庭的孩子都属独生子女,长期处于家长的溺爱与过度保护之中,生活自理能力极差,缺乏自主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少会主动去做一些事情,多数都是在家长的掌控下和老师的命令中才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和傀儡提线木偶无异。根据我的观察,校内高中生很少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究其根本,一方面是学校的不支持,应试教育背景下只有分数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社会实践活动对与学校来讲没有短期收益,老师也会觉得社会实践课占用了太多课堂时间,耽误了学生的学习。家长也对社会实践活动不够支持,认为社会实践活动浪费时间,又不能提高孩子的分数,而且出于对自己孩子能力的不信任,认为他们什么都不会做,只是去做做样子。另一方面的阻碍也来自学生自身的不认同,没有强制的要求与监督,学生们本身也没意识到社会实践课有什么意义,往往敷衍了事,半实践半玩,把社会实践课当成外出放风或游戏时间。完全不重视课外实践活动。

二、高中社会实践活动的优势

高中社会实践活动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集体活动工作,体验生活,更深入的了解社会养成独立自主的性格。

(1)增长见识 开阔视野

应试教育的畸形发展下,导致了现在的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看重校内教育轻视校外实践。一直以来躲在象牙塔中死啃书本,无法学以致用。长期呆在校园里很少与社会打交道,缺乏必要的社会常识与生活技巧。对于外界也缺乏正确的认识,通过课外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见识到校外的世界,了解到以前不知道的事情与知识。和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以及自己的身体力行能够打开视野,增长见识。

(2)提高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

学生是社会实践的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会,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深入思考问题。在真正的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分析解决能力。通过一些社会调研活动,学会收集整理资料分析数据,通过撰写活动总结与分析报告学会总结问题。在社区劳动或者公益劳动中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在企业参观、手工实践中培养了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1]

(3)砥砺品行 陶冶情操

社会是促成思想道德与品性形成最好的学校,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德育培养的一种重要方式。例如通过福利院、养老院的活动,学会尊老爱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企业相关的实践培养敬业与勤奋精神。高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他们思想道德情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4)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体验生活,以及各种任务的执行,可能是大街上宣传环保节能、或者是到企业进行一天的工作体验、也或者是去做义工打扫卫生等工作。都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与交际技能。或者在校外实践中需要自己生活,自己照顾自己,有利于生活能力与技巧的培养,和独立自主能力的提高。[2]

三、高中社会实践活动如何落实

(1)学校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很多学生和家长之所以不认同社会实践活动一是怕耽误学习,而是怕上当受骗或者不安全。由学校统一号召组织的课外活动可以很好的打消学生家长的顾虑。只有通过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才会参与,有了学校的统一管理也不用单行安全性方面的问题。通过举办不同的活动形式让学生真心喜欢上课外实践活动,更好的为社会服务。[3]

(2)开发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

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校內外的各种资源,积极开发寻找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寻找平台,除去普通的养老院、福利院、医院这些公益劳动外,还可以进行主题夏令营、修学旅行等方式。也可以积极寻求一些企业的合作,如当地的支柱性企业,带领学生去工厂参观交流,了解工厂生产线和生产流程,当一天的工人体验生活。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体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3)改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认知

学生能否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除去外界因素的干扰外,也取决于他自己内心的想法。老师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已经是个大人了,需要有意识的锻炼生活自理能力或独立思考的能力。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时间来改变自身,得到成长。[4]

四、结语

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当下新课改下的教育要求,更是当下社会对于中学教育提出的要求。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课程的延展与深化,学校的组织是高中生的社会实践实现的前提,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也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和社会的广泛支持。学校应该对于课程设置进行改革,提高社会实践课的教学比重,建立寻找更多的学生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开发进行社会实践的平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一定的社会经验,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为今后的人生规划与职业生涯规划找到方向。

参考文献:

[1]刘茂祥.略谈高中生社会实践活动与生涯规划教育的衔接[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6(10):11-16.

[2]乌瑶.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学中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3]彭建.高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5.

[4]宋一婷.普通高中生社会实践学校支持调查研究——以上海市普陀区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6(07):47-51.

猜你喜欢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高中生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浅谈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
教师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参与地理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