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演讲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地方师范院校的调查问卷分析

2018-10-29 08:40刘赛雄
关键词:表达能力问卷英语教学

刘赛雄

(长沙师范学院 外语系, 湖南 长沙 410000)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交往日益密切。英语作为目前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国际交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然而,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北京市教育学会学科英语教育研究分会、未来网和瑞思学科英语联合发布的《中国少年儿童英语学习现状及趋势白皮书》揭示,有一半的少年儿童英语运用能力不足。[1]数据显示,有49.8%的受访者没有在20人及以上的观众面前用英语演讲演示过,而多次在20人及以上的观众面前用英语演讲演示过的仅占到18.1%。因此,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国际沟通交流的能力成为当前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以地方师范院校师生为问卷对象,尝试运用调查问卷法,了解英语教学的现状和需求、学生和教师对英语演讲教学的认知,并为英语演讲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提供实证依据和建议。

一、问卷设计

问卷的目的是调查了解学生和教师对英语教学、英语演讲教学的认知和意愿,为英语演讲教学的应用提供依据。因此,根据对象不同分别设计问卷。[2]

1.学生问卷。学生问卷设计17道选择题,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学生演讲或英语演讲的经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困难、学生对英语演讲教学的认知和建议等。

2.教师问卷。教师问卷设计6道选择题,包括教师教学岗位类别、教师指导英语演讲比赛经历、教师对大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判断、教师对英语演讲教学的认知和建议等。

本文运用问卷星网站设计调查问卷,通过网络方式有针对性地面向某一地方师范院校的在校大学生和英语教师发放和回收问卷。共收回学生有效问卷343份(男生54份,女生289份),其中大一和大二学生占82.8%;英语专业学生75人,文科类非英语专业学生198人,理工类专业学生70人;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学生189人(占比55.1%),暂未通过的154人(占比44.9%)。收回教师有效问卷57份,专业英语教师19份(占比33.33%),大学英语教师38份(占比66.67%),涵盖了该校绝大部分英语教师。因此,问卷样本具有代表性,问卷数据可以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英语教学和英语演讲教学的现状和需求。

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注]见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7年版。因此,英语沟通和交流的能力成为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英语教学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高。调查发现,76.97%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处于一般兴趣及以下的状态,甚至有6.71%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非常感兴趣的学生只有23.03%。造成英语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有:英语教学模式比较单调,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缺少互动,极大地阻碍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提高;多数学生硬着头皮应付四六级英语考试,迷失了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英语教学内容滞后、与学生兴趣需求不适应,无法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比较欠缺。调查发现,82.8%的学生认为听说能力是当前大学生英语学习最大的困难,82.46%的教师认为大学生英语说的能力比较而言最欠缺,其次是写作能力(占比63.16%)、听的能力(占比56.14%)、阅读能力(占比26.32%)。因此,从学生和教师的两个角度看,听说能力是英语教学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也是大学生英语学习最大的短板。造成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欠缺的原因有:传统英语教学对听说能力不够重视,“灌输式”“填鸭式”英语教学法造成英语交流互动的机会少、学生接受听说训练的主动性不高,大部分学生所掌握的依然是“哑巴英语”“聋子英语”,听、说、读、写严重分离。

3.学生沟通表达能力不强。能否准确地运用语言表达观点、与人沟通,是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方面。但调查发现,大学生认为自身沟通表达能力并不强。15.74%的学生认为个人当众演讲沟通的能力比较欠缺,51.02%的学生认为个人当众演讲沟通的能力还有待加强,32.65%的学生认为当众演讲沟通的能力很一般,只有0.58%的学生认为个人当众演讲沟通的能力比较强。另外,只有31.2%的学生有过演讲比赛或演讲训练经历,其余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这方面的经历,这是造成大学生沟通表达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演讲沟通能力培养方面,84.5%的师范生比较注重自身演讲沟通表达能力的培养,这与今后职业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也直接影响到英语沟通表达应用能力的培养。

4.学生英语演讲表达的机会少。英语演讲表达是提高英语沟通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调查发现,只有20.12%的学生有过英语演讲比赛或英语演讲训练的经历,37.9%的学生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有过当众主题演讲或报告的经历,其中机会比较多的学生仅占5.54%,大部分学生既没有参加英语演讲比赛或英语演讲训练的经历,也没有在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当众进行主题演讲或报告的经历。从教师角度来看,只有49.12%的教师有过指导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的经历,还有一半的教师没有指导过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以上综合说明,学生在学校的英语演讲表达的机会非常少,这是造成大学生英语演讲沟通能力不强的关键原因。

三、英语演讲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作用与建议

演讲是将个人的观点通过与他人分享并影响他人的态度从而达到公共化的一种途径,是公民参与社会事务的基本方式。[3]演讲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将复杂的信息有效地传递给听众,影响听众,能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具备潜在的领导素质,因而也更受到就业市场的青睐。因此,大学生英语演讲能力的培养也备受关注。英语演讲不仅展现学生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感等基本语言能力,还包括社会文化知识、思辨创造力、语言交际策略力、人文素质,以及心理认知等多方面的能力,是提高口语能力和培养外语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4]

1.英语演讲对英语教学的积极作用。[4]从学生问卷分析来看,93.59%的学生认为英语演讲能够锻炼自己的胆量和勇气,能够帮助自己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73.76%的学生认为英语演讲能够活跃英语教学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和互动;62.97%的学生认为英语演讲能够增强英语学习信心,让自己能够敢于表达出来;60.35%的学生认为英语演讲能够提高英语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让英语课堂不再单调。从教师问卷分析来看,91.23%的教师认为英语演讲能够增强学生英语思辨思维;84.21%的教师认为英语演讲能够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64.91%的教师认为英语演讲能够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兴趣;49.12%的教师认为英语演讲还可以提高学生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2.学生和教师对英语演讲教学的接受意愿。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遵循学习规律,又要充分考虑学生和教师的意愿和需求,使教学活动实现由“教”向“学”的转变,使教学过程实现由关注“教的目的”向关注“学的需要”转变,形成以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为主要特征的教学常态。从学生问卷分析来看,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英语演讲训练对英语学习有帮助,其中52.77%的学生认为很有帮助,45.77%的学生认为有点帮助。从教师问卷分析来看,绝大部分教师认为有必要在英语教学中引入英语演讲教学,其中50.88%的教师认为很有必要,47.37%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因此,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对英语演讲教学的接受意愿都是很高的,加强英语演讲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3.英语演讲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建议。如何将英语演讲应用到英语教学中来,具体途径很多,既可考虑增加英语演讲选修课,也可考虑增加英语演讲竞赛机会,还可考虑在英语课堂上增加英语主题报告环节等。但具体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更多地考虑学生和教师的意愿,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过程的转变。调查发现(见图1、图2),学生和教师对英语演讲教学共同的第一选择是,在现有教学过程中增加5~10分钟的学生主题演讲报告环节,76.68%的学生认为应在在课堂上增加英语主题演讲报告机会,82.46%的教师认为在现有教学过程中增加5~10分钟学生主题演讲报告环节是比较好的选择。其次,增加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演讲比赛是调动学生参与英语演讲的重要方式,73.47%的学生认为应通过英语演讲比赛实施英语演讲教学,66.67%的教师也认为学校应为学生增加英语演讲比赛的机会。再次,增加英语演讲选修课。75.44%的教师认为应在英语教学中增设英语演讲选修课,但只有54.23%的学生认同单独增加英语演讲选修课程,这与教师的选择有一定的差异。

图1 英语演讲教学方法选择——学生问卷分析

图2 英语演讲教学方法选择——教师问卷分析

猜你喜欢
表达能力问卷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问卷网
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