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景观提升改造研究

2018-10-30 10:03陈剑
居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校园景观园林设计

陈剑

[摘要]目前,国内许多大学高校的校园景观亟待进行提升改造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景观新理论研究的深入,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提升改造已成为众多园林景观从业者关注的新课题。本文以陕西科技大学学生生活区景观提升改造设计为研究对象,提出大学高校景观提升改造设计的原则和手法,希望对今后同类项目的设计有所启迪和帮助。

[关键词]校园景观;园林设计;提升改造;生态自然;空间营造

文章编号:2095-4085(2018)06-0072-02

国内的许多大学高校,其校园景观的观赏性、可达性等都相对较差,其大面积的较为郁闭的绿化种植造成了空间的封闭,从而降低了景观空间的参与性,忽略了校园师生对景观空间人性化的功能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景观新理论研究的深入,提升大学高校校园景观的品味层次,为高校师生营造一个生态、开放、现代且有充满人文关怀的景观空间成为了我们园林景观设计从业者所面临的新挑战。本文以陕西科技大学学生生活区景观提升改造设计为研究对象,提出大学高校景观提升改造设计的原则和手法,以期对今后同类型项目的设计有所启发和指导。

1 项目概况

本项目临近陕西省西安市北三环,位于陕西科技大学西安校区学生生活区内,景观提升改造面积约为180亩。

2 场地现状及提升改造对策

2.1 场地现状

目前,学生区已落成建筑共16栋,景观绿化面积约12万m2。校区现状车行道、人行道以及公寓庭院内铺装面积约50329m2。场地现场原有植物共1193株,其中位于公寓楼5,6,8号楼内庭院大叶女贞共67株;位于南人口广场的雪松12株、棕桐2株、紫叶李及西府海棠各1株;4号楼和5号楼中间雪松油松各1株;园区内行道树有国槐225株、栾树227株;9号公寓楼东侧及新建教职工食堂东侧的杨树共125株,南北东围墙刺柏531株。

2.2 提升改造对策

现有乔木保留,新增乔灌种植风格强调形态错落。乔木、灌木、按组团层次分布,保证原有绿地率不减少。落叶小乔木或大乔木每组里控制在1~2株,常绿乔木1~3株左右,色叶乔木1~2株。所种乔木起到遮荫、防尘、降噪的作用。其中新建教职工食堂东侧和9号楼公寓东侧及南侧围墙区域,原有乔木茂盛,只需增加灌木层。

南入口广场铺装局部改造20%,新增园区内休闲步道、广场、休息活动交流平台、停车位及自行车停车位硬质面积约11522m2,新增铺装占园区总铺装的18.6%。

园区新增小品包括:廊架、景墙、坐凳、树池、标识牌、灯具、垃圾桶以及健身器材,其中廊架和景墙分布在南人口至西人口的景观流线上,廊架三组、景墙五个。坐凳分布在园区休闲步道两侧和交流平台节点上,可坐树池分布在新建活动中心及校医院和食堂广场处,标示牌、灯具、垃圾桶按规范放置在道路两侧及休闲节点处,健身器材分布在6号楼北侧区域,和休闲交流平台相结合打造综合功能空间。

3 景观设计理念

本案以“流动的曲线,艺术的自然”为理念,旨在营造一个生态自然、功能完备、尺度适宜、充满人文关怀的现代、开放、包容的校园景观空间。

4 景观分区设计

本案依据建筑功能性质、道路环线及绿化空间的大小等现状情况将本场地划分为六大区域。其分别为:至诚广场、乐活生态园、学术花园、艺术前站、博远花园、学子天地。

5 景观节点详细设计

5.1 至诚广场

至诚广场位于本案场地南入口区域。其现状较为空旷,没有遮阴植物及休憩设施,夏季暴晒、冬季生冷,缺乏生机;其作为南主人口区域主要景观广场,标识性与艺术性都较差。

本案景观提升改造设计中,在广场北侧增加视觉对景,西侧增加导视系统和造型树池,并在铺装造型中融入藤蔓元素进行局部提升,使其色彩与建筑色调统一。其作为学生区主人口广场,本地块具有非常重要的門户价值,应以植物彰显鲜明的特色,突出其门户景观的重要性。植物在保留原有两侧树池内雪松的同时,增加点景的具有遮荫、降噪、芳香和观赏价值的植物。

5.2 乐活生态园

该区域位于至诚广场西侧,是西门人口景观轴线的辐射范围。设计中延续藤蔓枝条的造型,其从南人口蔓延至西入口,竖向上结合1号楼北侧地形高差设计流线型台地景观。

1号楼北侧改造策略:现状空旷毫无遮挡,缺乏生机和层次感,作为园区交通要道,设计中增加休憩廊架和条形坐凳,加强区域功能使用性。

西门交通岛改造策略:该区域在北侧食堂和活动中心建成投入使用之后将成为重要的交通疏散枢纽,因此在设计中考虑小型集散广场和自行车停靠位,满足区域功能需要。

5.3 学术花园

学术花园位于整个设计场地的东北侧,现状中场地较为空旷,植物层次不够丰富,参与性较差。本案提升改造时,重点增加入们的互动空间,增加植物和微地形,打造集休闲运动为一体的功能空间。在植物选择上,主要选用具有人文诗意的红梅、南天竹和腊梅来作为主题植物,大乔木采用五角枫、朴树作为骨架树,灌木、绿篱采用色叶、常绿搭配,并结合微地形营造,突出空间的层次感。

5.4 艺术前站

艺术前站位于至诚广场北侧,整个场地中部,主要分布在学生宿舍楼宅间部分和建筑围合所形成的的庭院区域。本案景观提升设计打破原有的格局,通过小品雕塑和点景植物来丰富空间,增加校园的艺术氛围,增加趣味性。

5.5 博远花园

博远花园位于场地最北侧,是东西贯穿整个场地的狭长区域。其为垃圾回收站所辐射范围,现状较为混乱,虽有林带,但没有达到景观美化效果;功能上缺失机动车和自行车停车处,也缺少必要的休憩交流空间。

本案将原有垃圾站改造成为封闭式垃圾转运站,并在其周边利用植被进行遮挡,使美化与功能相结合、相统一。在空间上,增加生态停车场和自行车停靠点,并配置必要的休息坐凳,满足休憩交流的功能需求。

5.6 学子天地

该区域为新建地块,其位于场地的西北角,是新建校医院、新建学生活动中心及新建教职工食堂三组功能建筑所围合区域。其建成后,将成为学生区重要的人流集散地。因此,本案结合地下车库顶板的荷载要求,在植物选择上以浅根系并具有遮荫、耐油烟、防尘降噪的白蜡树作为主景树,并配以具有观赏价值的广玉兰,以此来形成群落,营造优美的植物空间。

6 结语

大学高校校园景观的提升改造设计要以学校现状为基础。在设计之初,应充分的对场地现状进行调研,详尽的掌握改造区域内植物、铺装、雕塑小品等景观要素的现状情况。在方案的构思过程中,应结合校园的发展规划和各建筑的功能差异,寻找出最适合的改造方法和提升途径。最终形成的设计方案,要能够满足校园使用者的功能需求,符合使用者的生活、学习习惯,并在保证不降低原有绿地率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营造休憩交流空间,从而营造出一个生态而又现代,开放包容而又兼具人文传统的校园新景观空间。

参考文献:

[1]李琴,黄亮.校园景观改造更新[J].山西建筑,2009,(35).

[2]陈晶.高校旧建筑及景观改造设计与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9.

猜你喜欢
校园景观园林设计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探析
景观园林设计要点应用分析
园林设计中的地方文化元素应用
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
地域特征对园林设计的影响及应用
大地艺术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
大学校园景观改造设计与研究
中学校园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