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牙美学修复中应用DSD的临床效果评价

2018-10-31 10:52司熙
中国美容医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前牙满意度

司熙

[摘要]目的:評价数字微笑设计(DSD)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来笔者医院口腔科进行前牙美学修复的6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DSD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美学修复,DSD组患者在常规美学修复后进行数字微笑设计。通过5项美学指标(牙冠形态、牙冠颜色、前牙切缘弧度、龈缘形态及表面个性特征)的分级来评价临床修复效果,通过对修复体外形、颜色匹配度及舒适度的主观评分来评价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均无中、差修复效果的病例发生。DSD组牙冠形态、前牙切缘曲线及龈缘形态的修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F=9.568、6.012、6.447,P=0.001、0.030、0.025),两组牙冠颜色、表面个性特征的修复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42、1.247,P=0.436、0.109)。DSD组患者对修复体外形、舒适度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8.251、6.826,P=0.000、0.000),两组患者对颜色匹配度的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74,P=0.126)。结论:DSD用于前牙美学修复的效果明显,患者满意度高。

[关键词]数字微笑设计(DSD);前牙;美学修复;修复效果;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78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8)07-0053-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digital smile design(DSD) in aesthetic repair of anterior teeth. Methods Sixty-six patients were carried out aesthetic repair of anterior teeth which was divide into control group and DSD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method in the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of our hospital from 2016.1 to 2018.1, 33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were carried out conventional aesthetic repair in control group and the patients were carried out DSD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aesthetic repair in DSD group. The clinical repair efficacy was evaluated by the grading of five aesthetic indexes(dental crown shape, dental crown colour, anterior teeth incisal edge curve, gingival margin shape and superficial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degree was evaluated by subjective scoring on shape, colour matched-degree and comfort level of prosthesis. Results There was no patients with middle and inferior repair effect in two groups. The repair effect of dental crown shape, anterior teeth incisal edge curve and gingival margin shape of DSD group was signfici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F=9.568, 6.012, 6.447,P=0.001,0.030, 0.02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n the repair effect of dental crown colour and superficial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wo groups(F=0.542, 1.247, P=0.436,0.109).The satisfaction scores of shape and comfort level of prosthesis of DSD group was signfici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8.251, 6.826, P=0.000, 0.000),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n satisfaction scores of colour matched-degree of prosthesis between two groups(t=1.774, P=0.126).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icacy was obvious of DSD in aesthetic repair of anterior teeth and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degree was high.

Key words: digital smile design(DSD); anterior teeth; aesthetic repair; repair efficacy; satisfaction degree

口腔美学修复是一门通过塑造及维护口腔颌面部功能及美观而体现美学现象及审美规律的学科[1]。修复体在生物及机械方面的舒适度及天然性是口腔修复者的要求,但随着社会进步及经济的发展,口腔修复者对美观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数字微笑设计(digital smile design,DSD)是一种数字化美学设计手段,是目前比较前沿的美学修复设计手段和美学设计理念实现的途径,基于美学牙科的基本原理,利用诸如Keynote、Photo-shop或者专业的软件,对患者的颌面部和口内数码照片进行分析和设计,并对美学修复治疗结果进行可量化的数码模拟,获得直观的数字化修复效果[3-4]。本研究在常规美学修复的基础上进行DSD修复,探讨DSD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及患者满意度,为口腔美学修复提供科学的思路及方法。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来笔者医院口腔科行前牙美学修复的66例(177颗牙)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0例,女36例,年龄18~45岁,平均为(30.22±7.53)岁,全冠修复35例(94颗牙),贴面修复31例(83颗牙)。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DSD组。对照组:33例(88颗牙),其中男14例,女19例,平均年龄(29.87±7.66)岁,全冠修复18例(49颗牙),贴面修复15例(40颗牙);DSD组:33例(89颗牙),其中男16例,女17例,平均年龄(30.73±7.50)岁,全冠修复17例(45颗牙),贴面修复16例(43颗牙)。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上下前牙美学区,咬合正常;②由于氟斑牙、牙釉质发育不全、四环素牙、根管治疗后的死髓牙等引起的牙冠颜色及发育异常;③由于过小牙、冠折、畸形牙等引起的牙冠形态异常;④轻度扭转或散在间隙的牙齿排列异常;⑤所有患者均未进行过牙齿正畸治疗;⑥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牙周炎及牙龈炎治疗未好转者;②龋坏牙或外伤性牙齿损伤组;③死髓牙者;④夜磨牙较为严重者;⑤仅要求改善牙齿颜色者;⑥临床资料不完整,依从性较差及有精神病史者。

1.3 方法:术前与患者详细沟通,仔细检查,制定符合患者要求、合理的美学修复方案。由同一医师根据美国美容牙医协会(ADA)的摄影要求,采用单反数码相机(拍摄条件:F20的光圈、1/200s的快门、ISO200的感光度ISO200、采用闪光灯进行白平衡)拍摄术前对照组患者的比色照片后进行常规美学修复;在常规美学修复基础上进行改良,采用单反数码相机(拍摄条件:F10的光圈、1/200s的快门、ISO400的感光度ISO400、自动白平衡)拍摄术前观察组患者的所有美学信息照片。采用keynote软件对观察组患者的术前美学照片进行处理,行DSD分析,得出术后修复效果模拟图像,在患者认可后将数据分析结果、术后修复效果模拟图像以及术前美学照片一起交给技师用于制作诊断蜡型。在诊断蜡型的基础上对硅橡胶导板及诊断饰面进行制作,让患者更加直观地感觉到美学修复效果,患者满意后,在诊断蜡型上将加聚硅橡胶重体混合均匀,然后将整个基牙、颊腭侧部分牙龈进行覆盖,并延伸接近第1颗磨牙中部,保证硅橡胶导板的厚度及强度,减少误差,固化3~4min后取下,重复此操作,常规制作两个硅橡胶导板,使用1个硅橡胶导板沿基牙部位的切缘进行横剖及纵剖,在牙备时能够对牙备量进行精确指导及控制;无需牙备或需要少量牙备时,在修复区注入临时树脂材料于另外1个硅橡胶导板,置于患者口腔内,在凝固后将边缘的多余材料去除,从而制作出诊断饰面,让患者更好地观察美学修复效果。修复体完成后进行试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地磨改、抛光及粘接。

1.4 评价指标

1.4.1 临床修复效果的评价标准:对5个美学指标(牙冠形态、牙冠颜色、前牙切缘弧度、龈缘形态及表面个性特征)进行分级评价。优:与同名牙或邻牙非常类似,不能分辨;良:与同名牙或邻牙比较类似,或差异较小;中:与同名牙或邻牙有部分差异,尚可接受;差:与同名牙或邻牙有显著差异,不能接受。

1.4.2 患者满意度的评价标准:采用直观模拟量表对修复体外形、颜色匹配度及舒适度进行主观评价:完全不能接受计0分,完全满意计100分,分值越大,表示患者的满意度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修复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各种美学指标中均无中、差修复效果的病例发生。DSD组牙冠形态、前牙切缘曲线及龈缘形态的修复效果优于对照组(F=9.568、6.012、6.447,P=0.001、0.030、0.025),两组牙冠颜色、表面个性特征的修复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42、1.247,P=0.436、0.109),见表1。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對修复体外形、颜色匹配度、舒适度的满意度评分比较,DSD组患者对修复体外形、舒适度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8.251、6.826,P=0.000、0.000),两组患者对颜色匹配度的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74,P=0.126),见表2。

3 典型病例

患者,张某,女,30岁。因上前牙及下前牙存在散在间隙,对美观产生影响而就诊。临床检查结果:患者的颌面部基本对称,双侧的颞颌关节区没有压痛与弹响,开口型及张口度正常。牙冠颜色正常,恒牙列,13~23之间的散在间隙为1.5mm左右,31~42之间的散在间隙为1mm左右,12、22的牙冠形态表现异常,12~22的牙冠较短,2mm的龈沟深度。患者的牙龈颜色表现正常,没有出血及红肿,采用DSD进行前牙美学修复。见图1~12。

4 讨论

随着口腔数字化的快速发展,DSD作为一种能够对前牙美学修复效果进行预测的修复方法,在口腔修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5-6]。DSD的概念是由外国学者Dr.Coachman提出,它是将美学理念与计算机技术进行结合,对牙齿进行可视化的美学设计,采集口腔软硬组织的数码数据,利用美学原则进行准确设计,按照严格规范的临床操作,来提高患者的牙齿美学修复效果[7]。DSD能够实现医患之间更加直观的沟通,也能够作为很好的桥梁,有效充分地指导技工人员制作诊断蜡型与最终修复体[8]。DSD在医患、医技之间的沟通上具有很好的优势,具有无创、直观、可逆的优点,而且其操作流程也比较简单[9]。在常规的美学修复过程中,患者缺乏参与,患者在修复结束以前是无法得知牙齿修复的形态、颜色、排列等情况,更不会有自己的意见[11]。而DSD能够让患者在修复前观察到设计效果,患者可以与医师沟通,提出自己的建议及看法,技工人员再根据美学标准,结合患者的审美要求,设计出具有个性美观的牙齿[12-13]。

在美学修复中,患者对修复效果的认可是代表修复成功的重要标准。在本研究中,患者参与到了美学修复效果预测的环节中。研究结果显示:均无中、差修复效果的病例发生,DSD修复患者的牙冠形态、前牙切缘曲线及龈缘形态的修复效果优于常规美学修复,DSD修复患者对修复体外形、舒适度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常规美学修复,说明DSD修复的整体修复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是明显的,也充分体现了患者参与美学修复设计的重要性及优势。将DSD运用于前牙美学修复中,能明显提高患者对修复体外形及舒适度的满意度;能明显提高修复体外形、龈缘形态及上颌切缘弧度的美学效果;术前有助于医患沟通、医技沟通、医医沟通,能够较直观地模拟修复后效果,使治疗计划具有可预见性;术中有利于提高患者临床操作上的配合度,使治疗过程简洁、明快、节省时间和材料,有助于制作出既符合患者要求又达到临床美学标准的个性化修复体;术后能明显提高医患双方对修复体的满意度。尽管如此,DSD也存在一定的不足:①DSD对口腔摄影的要求较高;②医师对keynote软件的掌握程度及美学修复知识的熟悉程度,在设计方面起重要作用;③DSD获得的是二维图片,而诊断蜡型是三维形态,会产生一定误差。但是随着DSD,特别是3D到DSD的发展,这些不足将会不断得到改善[14-15]。

综上所述,通过DSD对前牙进行设计制作及美学修复,经过可视化的医患、医技沟通,能够达到共同的美学修复目标,获得各方满意的美学修复效果,具有很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闫晓拥,武啸,董丽敏.瓷贴面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临床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7, 46(8):913-914.

[2]田国兵,武峰,赵彬.DSD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 48(6):624-626.

[3]李艳平.基于DSD美学修复软件指导下不同修复方案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7,26(6):63-66.

[4]苏佳峰,武峰,罗晓晋.数码微笑设计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6,9(10):632-634.

[5]田瑞雪,唐旭炎,徐锦程,等.数字微笑设计技术在17例接受前牙美学修复患者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6,56(47):75-77.

[6]沈鸽兰,吴红梅,刘梅.数字化微笑设计治疗中的数码摄影技巧及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2):141-143.

[7]秦晨,赵雯,周慧.前牙美学修复中数字微笑設计的护理及满意度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 2016,25(6):101-103.

[8]刘一帆,郑秀丽,马瑞,等.数字化制造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7,33(2):277-282.

[9]吴国锋.前牙修复“动态功能性设计”概念的提出与临床实践[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6,32(4):594-598.

[10]张春宝,吴国锋.前牙修复中的前导功能设计[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5(6):877-881.

[11]胡心怡,法晨,潘晓岗.激光扫描法建立三维数字化牙颌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评价[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2015,24(3):123-128.

[12]王敏娇,司家文,张剑飞,等.数字化模型外科在牙颌面畸形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5,13(6):497-501.

[13]颜光启,王雪,杨鸣良,等.数字化软件在牙颌面畸形正颌术前模拟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4,7(10):608-612.

[14]刘怀勤,徐建华,高宇,等.数字化技术与钛合金相结合在下颌骨缺损个体化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4,23(8):627-630.

[15]张腾元.前牙DSD设计美学修复1例[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7,18(4):212-214.

[收稿日期]2018-04-22 [修回日期]2018-06-30

编辑/李阳利

猜你喜欢
前牙满意度
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效果探讨
2021国庆档总票房43.85亿元 满意度创历史新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消费者满意度稳中有升 消费环境建设仍需加力
使用上颌合垫附前牙区螺旋扩大器式活动矫正器解除乳前牙反合病例一列
玻璃纤维桩在前牙残根残冠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
不良习惯与错(牙合)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