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室血压测量与家庭血压测量在高血压病人血压达标管理中的应用

2018-11-05 09:18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18期
关键词:血压计诊室达标率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的常见慢性病,患病人数逐年增长,2014年发表于《美国高血压杂志》的文章指出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为29.6%,达标率仅为27.4%[1]。如何使高血压病人血压达标率增高?首先应让病人了解自身血压,血压测量是非常重要的方法,目前高血压测量方法有3种,在我国目前仍主要采用诊室血压测量,统计血压达标率也多以诊室血压为主,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发现,大多数病人诊室血压测量值高于家庭血压测量值,若以诊室血压测量值为准,可能会认为病人血压不达标,增加药物用量,造成过度诊断治疗。家庭血压测量以其操作简单、价格便宜、安全无毒,比诊室血压更能准确真实反映病人血压水平的优势[2],显示出其在临床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价值。本研究旨在探讨诊室血压测量与家庭血压测量两种方法在高血压病人血压达标管理中的应用,明确家庭血压测量在高血压达标管理中的重要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6年9月—2016年12月在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09例,其中男66例,女43例;年龄54.83岁±10.96岁;高血压3级32 例(29.36%),2级66例(60.55%),1级11例(10.09%)。纳入标准:①符合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3]:即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安静状态下,收缩压(SBP)≥140mmHg(1mmHg=0.133 kPa)和舒张压(DBP)≥90 mmHg,年龄在30岁~75岁;②期间经正规家庭自测血压培训后能够正确测量血压;③至少经过2周以上抗高血压药物正规治疗;④1年内无外出计划;⑤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高血压;②心律失常;③精神抑郁、焦虑、擅自修改治疗方案;④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顽固性心力衰竭、生活不能自理者。

1.2 方法

1.2.1 血压计的选择 所有病人均使用经国家检验合格的电子血压计进行家庭血压测量,并嘱病人定期做好血压计的校对工作,确保测量数据准确。

1.2.2 血压测量方法 诊室血压测量:15 d、1个月、3个月分别去诊室测量血压,测量前,病人休息5 min~10 min,取坐位,用经校准过的标准水银柱血压计测量右上臂血压,间隔1 min重复测量2次取其平均值作为诊室血压值[4]。家庭血压测量:用国家检验合格的电子血压计遵照家庭血压监测中国专家共识所要求的方法测量[5],每天早、晚各测量2次,每次间隔1 min,早、晚各取其2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早、晚家庭血压值。15 d家庭血压测量值为15 d早晚家庭血压平均值,1个月家庭血压测量值为30 d早晚家庭血压平均值,3个月家庭血压测量值为90d早晚家庭血压平均值。

1.2.3 血压达标标准 采用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一般高血压病人<140/90 mmHg,65岁以上<150/90 mmHg,伴随肾脏疾病、糖尿病或病情稳定的冠心病病人<130/80 mmHg[3]。家庭血压测量以血压控制<135/85 mmHg为达标[5],诊室血压以血压控制<140/90 mmHg为达标。

2 结 果

2.1 诊室血压测量与家庭血压测量血压达标率比较 15 d、1个月、3个月诊室测量血压达标率分别为23.85%、36.70%、42.20%,达标率逐渐提高;家庭测量血压达标率分别为36.70%、51.38%、62.39%,达标率明显提高;15 d、1个月、3个月家庭测量血压达标率均高于诊室测量血压达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诊室血压测量与家庭血压测量血压达标率比较

2.2 诊室血压测量与家庭血压测量的血压参数比较 家庭血压测量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诊室血压测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诊室血压测量与家庭血压测量血压参数比较(±s) mmHg

3 讨 论

在我国,有近3亿人口受高血压威胁,面临着高血压并发症的危害。规范管理、控制血压达标可取得明显效果。研究表明,规范化管理可明显提高血压控制率,减低脑卒中、冠心病、眼底病变等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6-7]。因此,要减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关键要降低血压,控制血压达标。然而,我国高血压病人血压达标率却不理想,仅为27.4%[1]。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普遍低于西方发达国家[1],全民防病意识也不强,加之我国对家庭自测血压的应用报道较少,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测量多数仍依赖于门诊医生,电子血压计持有率及有效使用率偏低[8],且多数持有电子血压计的病人对电子血压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也不清楚[9]。不仅病人对家庭血压测量不了解,医护人员也有近一半对其认识不足,改变这种现状迫在眉睫。

100多年来,一直沿用柯氏音技术和汞柱血压计门诊测量血压,并把诊室血压测量作为高血压诊断、分级、治疗的主要参考依据。然而诊室血压测量只能代表病人偶去测量的某个时间点的血压数值,显然不能全面反映病人血压水平,而且诊室血压容易误诊白大衣高血压,漏诊隐蔽性高血压[10]。有研究发现,诊室血压明显高于家庭自测血压[11]。而家庭血压测量不仅操作简单,能测得病人真实血压数值,防止白大衣效应[12],同时能够发现隐蔽性高血压[10],可作为长期评价血压的可靠依据。另有研究显示,家庭血压测量病人治疗依从性、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诊室血压测量病人,再住院率明显低于诊室血压测量病人[13],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本研究使用的是臂式电子血压计进行家庭血压测量,数据清晰,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测量一次性完成,使用方便,且增强了病人自我血压管理的意识和积极性。控制血压应该从正确测量血压开始做起[14]。本研究对入选病人进行规范的家庭血压测量培训,包括家庭血压测量具体操作方法、要求、注意事项及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15 d、1个月、3个月诊室测量及家庭测量血压达标率均明显提高。家庭血压测量达标率较诊室血压测量达标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家庭血压测量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诊室血压测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血压测量因测量环境熟悉、病人心情放松、自我血压管理意识增强、医生适时指导等,使得血压达标率较诊室血压测量更高,表明病人健康管理意识增强对提高高血压病人血压达标率有积极影响。

本研究结果证实家庭血压测量更有利于提高高血压病人的血压达标率,充分体现了家庭血压测量在高血压病人血压达标管理中的重要性。通过自我测量管理血压的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肾等脏器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致残致死率,从而达到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改善远期预后的最终目的。

猜你喜欢
血压计诊室达标率
沙颍河(阜阳段)生态流量监测的探索
午后的诊室
莫忘给血压计“体检”
莫忘给血压计“体检”
血压计的测压原理
山西省2017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评价分析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血压计巧防脑中风
新开的诊室
新开的诊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