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双飞 佳偶酥合

2018-11-09 03:30潘春华
食品与健康 2018年11期
关键词:蒋先生西点宋美龄

潘春华

在中式宴席特别是婚宴上,必少不了面点一项。所谓“无点不成席”。精致可口、寓意吉祥的点心既是主家的脸面,也能给新人增添喜气。鸳鸯酥合,是江南美丽山水城市镇江的大型酒楼饭店举办高档婚宴的头道点心。鸳鸯是爱情的象征,用精妙绝伦美味可口的鸳鸯酥合作为酒宴上的头道点心,寓意喜结连理,百年好合,具有特别的纪念意义。

鸳鸯酥合,是江苏点心中的重要品种,采用西式点心的制法,融合了镇江地方文化元素,口感一半咸味(荠菜馅、青菜香菇馅),一半甜味(豆沙馅、莲蓉馅、桂花糖馅),好似一对有情人,历经千辛万苦走到一起,终成眷属。

镇江作为长江沿岸的古老城市,鸦片战争期间被迫开放为商埠。那时,长江边、西津渡、佰先路、大西路一带外国领事馆、租界洋行、火油公司、外国银行林立,随后市面上西点店、面包房也渐渐多了起来,俄式面包、英式面包以及蛋糕、英伦摩点、司康饼、千层酥、可露丽、牛角包等各式西点便逐渐充实了市场,为古城西点的制作与传承打下了基础。但当时市面上还未出现鸳鸯酥合此类西点,之所以把这道西点列为镇江高档婚宴的头道点心,和不久后的一个传奇故事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民间传说,民国16年(1927年)5月,40岁的蒋介石与29岁的宋美龄在镇江焦山首次约会。传闻中,蒋介石问陈布雷,第一次约会的地点是在南京好,还是到上海好?陈布雷回答得非常巧妙:“蒋先生坐镇南京,召宋女士来见,有摆大丈夫架子之嫌;若蒋先生去上海见宋女士,又有低三下四之嫌,均不妥。”故而建议将约会地点放在风景秀丽的镇江。按路程计算,蒋先生主动往上海走了100里,宋女士往南京追了200里。这样做,可以让大丈夫放下架子,也能发挥宋女士的主动热情。

蒋介石、宋美龄按时相约于镇江有“江中浮玉” 之称的焦山。时值仲春,江鲜刀鱼、鲥鱼应市,镇江名厨及焦山定慧寺浮玉斋的斋堂膳僧皆汇聚焦山,一展身手。在蒋、宋二人相约的10天时间里,蒋介石陪着宋美龄游览了焦山名胜,观赏了焦山珍藏的被誉为“大字之祖”“碑中之王”的《瘗鹤铭》,并且尝遍了江鲜美食——其中有名扬天下的焦山刀鱼、鲥鱼以及宋美龄爱吃的虾子、茭白。此外,蒋介石还特地点了一道西式点心,并要求此道西点必须具有喜结连理、百年好合的美好寓意。因为蒋介石知道,宋美龄喜食西点,做一道既符合宋美龄的饮食习惯,又富含吉祥寓意的点心,能够博得美人的芳心。

然而,此道点心却难坏了焦山定慧寺浮玉斋的斋堂膳僧,因为他们从未做过西式餐点。而鎮江名厨也只擅长淮扬菜,对于西点制作皆一愁莫展。于是,随行人员便从镇江宴春酒楼请来了两位西点名师。两人不愧为西点制作高手,不负重望,采用中西合璧的方式,创新制作出了这款博得宋美龄芳心的鸳鸯酥合。据说,宋美龄在焦山的那几天,几乎每天都吃这道点心。直到晚年,宋美龄仍对鸳鸯酥合念念不忘。

蒋介石、宋美龄对这款鸳鸯酥合赞不绝口,引得镇江酒楼饭馆、官宦商贾竞相效仿。名人效应让鸳鸯酥合自然打上了镇江名点的烙印,不仅成为高档婚宴上鸳鸯酥合、蟹黄汤包、萝卜丝酥饼三道点心中的头道点心,而且也成现今镇江餐饮业厨师晋级考核及技术比赛的重要考题。

猜你喜欢
蒋先生西点宋美龄
牙签扎伤手指,差点引发全身感染!
宋美龄戒烟
蒋氏牙科
金奖紫砂壶署名权之争
The anatomy of Cake
爱上宋美龄,没有罪
爱上宋美龄,没有罪
五彩西点 缤纷夏日
五彩西点 缤纷夏日
西点真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