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一年级拼音教学“三结合”

2018-11-10 01:58李秀纺
江西教育B 2018年7期
关键词:拼音教学

李秀纺

摘 要:

汉语拼音是学生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的重要工具。统编版语文一年级教材为降低学生学习拼音的难度,把拼音教学置于有趣的故事情境图中,把拼音与识字学词整合设计、同步进行。教学时,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图帮助学生建立拼音字母与形象的事物图形的联系,借助生活口语、熟悉的汉字帮助学习拼音,借助拼音学会自己阅读,学会用普通话与人沟通交流,体会知识应用的价值,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

[关键词 ] 拼音教学;图文对照;字音结合;学用结合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与传统小学语文教材相比较,在内容编排上有一个重要的改变:集中学习拼音之前,先安排一个识字单元。学习最简单的常用汉字后,再系统学习拼音。由熟悉的语言带出拼音学习,使拼音与识字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传统教材一入学就让学生学习拼音,存在较大的困难是:拼音字母是一些抽象的表音符号,这些符号学起来比较枯燥乏味。而六七岁的儿童活泼好动自控能力较弱,很难在一件事上保持长时间的专注。进行拼音教学时,如果老师把拼音字母单独进行重复教学,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拼音学习没有与具体的图像、字符建立联系,没有在具体的语境中巩固运用,所学知识很难掌握扎实。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把拼音字母学习与故事情境、汉字词语、儿歌短文等具体的语言环境相结合,使用弹性大,教学创造空间大,实施起来更富有灵性,教学形式多样,学生学得饶有趣味,可降低刚入学的儿童学拼音的畏难情绪。

一、 图文结合,建立字母与图像的联系

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最大的特点是,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情境图出现,画面精美、色彩柔和、内容直观、故事完整。每课拼音都配有整合的情境图,这些图中处处暗藏玄机,一幅插图里既有每个拼音的形,图中卡通形象的装扮、动作、表情又蕴含着字母或音节的发音。

在声母《b p m f》的教学中,孩子通过观察画面发现“m”像一个山洞一样,两个小朋友在山洞里玩捉迷藏;小男孩手里拿的收音机像“b”形,衣服上带有“p”字的图案;爸爸手中的拐杖像“f”。通过观察图画,孩子们找到了拼音字母的字形与图形的相似之处,事物发音与字母读音的关系,把抽象的表音符号化为形象可感知的图形与事物,打开了学习汉语拼音的天窗,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自然而然地融入拼音学习中。

此外,拼音与图画、口头表达整合设计的同步进行还能提高学生的拼读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达力,发展学生的语言学习与运用能力。在复韵母《ao ou iu》的发音教学中, 老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情境图讲故事: 小狗邀请小猫一起到海边游玩,看到海鸥在蓝蓝的天空中自由地飞翔。海面上一只海豹开心地追着一个漂亮的彩球。小狗戴着蓝色的帽子驾着一艘帆船在海中畅游,小猫安静地坐在船上欣赏风景,望着远处绿色的小岛,露出甜甜的微笑。

当学生沉浸在故事情境中,屏幕上呈现学生熟悉的事物,并出示相应的词语,让学生借助图片认读词语,接着由词语、汉字、音节再到复韵母“ao ou iu”。由“猫、豹、帽、岛”等字带出“ao”的读音,“狗、鸥”带出“ou”的读音,“球、游”带出“iu”的读音。接着让学生给“ao ou iu”三个复韵母戴上四个声调帽子,进行说话练习。这样的教学充分借助情境图,把拼音教学与学生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学习拼音字母,读准音节。

这也启示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以图为媒介,帮助学生建立拼音字母与形象的事物图形之间的联系,降低了刚入学学生学习拼音的难度,帮助其树立学习信心,找到学习和记忆的方法。

二、 字音结合,建立字母与字符的联系

拼音字母发音的教学,以学生模仿正确发音为主,宜更多地借助生活口语帮助学习拼音,还应重视利用学生已经认识的汉字学习拼音,将学习拼音、认识汉字、积累词语、认识事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复韵母《ao ou iu》一課的教学,在学生读好“ao ou iu”的四个声调后,让这些带调的韵母和声母宝宝交朋友,他们手拉手站在一起成为一个音节,怎么拼读呢?找出第一单元中认识的几个汉字“口、手、九、六”,如“口”的音节“kǒu”,是声母“k”和三声的复韵母“ou”一起拼出来的。刚接触声母与复韵母拼读时间还不长,学生拼读会有困难,特别是上声的读法,更难拼读准确。借助已知的汉字,学习音节,降低了拼读的难度。接着加大学习难度,出示课文的花形图,把带调的复韵母“ao ou iu”和声母宝宝搭配,组成更多的新音节,让学生自由拼读。对于学生感到有困难的音节,老师继续为学生提供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与之相对应的汉字,让汉字与字音建立联系,音节的拼读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如拼读“tiào”时,出示小孩子跳绳图,再出示“跳”字,借助其读音,带读音节“tiào”; 拼读“niǎo”时,出示小鸟图,再出示“鸟”字,带读音节“niǎo”。

借助汉字拼读音节,让汉字成为学习拼音的好帮手,把拼音字母这一无意义的表音符号与有意义的汉字字符建立联系,体现出从知识取向到运用取向的转变,使拼音的学习与汉字紧密结合,实现了拼音教学的实用价值。

三、学用结合,建立拼音与阅读的联系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对于拼音的教学目标定位是“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借助拼音学会自己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阅读的兴趣。教材倡导学用结合,在运用中学习。如何让学生熟练拼读音节,借助拼音识字,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呢?如果让学生纯粹、反复地拼读音节,那种机械、无意义的训练,学生必定会感到厌烦。只有把音节放到有意义的语境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拼音的意义,才能激发学生的活力。

拼音练习与诵读结合。在拼音学习教材中,配有短小、有趣、朗朗上口的儿歌。儿歌的教学,以准确拼读音节、正确朗读儿歌为主要学习任务。儿歌中包含着很多学生学过的音节,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汉字和词语,在熟读儿歌的基础上,复习巩固本课或前面学习的字母或音节,体现了拼音学习的工具价值。既巩固了拼音,又在反复诵读中培养了语感。

拼音练习与游戏结合。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彼此还不熟识,又渴望找到好朋友,可让全班同学制作姓名卡片并注上音节。同学间开展找朋友的游戏,互相拼对其名字的音节就握手成为好朋友,在相同的时间里看谁找到的朋友多,谁得到的奖励多。让学生把学习拼音与学校生活对接,在玩中学、学中玩,增强拼音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增加了识字量。

拼音练习与阅读结合。教材强化阅读,提供了丰富多彩、功能各异的阅读材料。一年级的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要重视指导朗读,通过朗读培养语感。阅读教学时,在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的基础上,以多种形式反复练习朗读,做到不破词,不拖长音,流利朗读课文。连环画课文的教学要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提示学生借助拼音识字。《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栏目,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大量阅读,在阅读中感受文字的魅力,在阅读中巩固汉语拼音,通过大量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实践发现一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半月的拼音集中学习,拼读还存在很大困难,但大部分学生有学习的热情、拼读的欲望。老师应趁热打铁为学生创设拼读语境,借助熟悉的事物、图画、汉字与拼音结合,把拼读音节与口语表达、课内外阅读有机地融为一体,培养语感。拼读能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小学阶段,不管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教学,都应有针对性地加强拼音的指导与练习,借助拼音识字、学词、表达,纠正缺陷音,为学生说一口纯正的普通话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拼音教学
打好基石,用文字眺望更远的知识的风景
我的拼音教学之路
寓游戏于语文教学之中
让孩子畅游拼音乐园
农村小学低年级汉语拼音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