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学实验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2018-11-10 01:58陆敏
江西教育B 2018年7期
关键词:数学意识数学实验数学素养

陆敏

摘 要:

利用教材内容和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有趣现象、数学规律进行数学实验教学,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掌握知识模型、发现知识的方法,能够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猜想探究意识、思维创新意识,以及审辨反思意识,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品质。

[关键词 ] 数学实验;数学素养;数学意识

数学实验教学是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有效猜想、探索、推理、发现、分析、归纳的一种思维活动。利用教材内容和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有趣现象、数学规律进行数学实验教学,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掌握知识模型、发现知识的方法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数学实验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手段。

一、数学实验提升提出问题意识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新教育的起点。教者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揭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精心设计提出的问题,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漏洞”,把学生逐步引入发现问题的轨道,要求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哪怕是错误的问题。在数学实验过程中能产生许多问题,教者要引导学生通过平凡的数学字眼,诱发新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明白学习中处处闪烁着问题的火花,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案例1】圆锥的体积计算

师:同学们,你们用实验推出圆锥的体积后,还能设计哪些数学问题?

生1:如果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等,高相等,圆柱的底面积是否为圆锥底面积的[13]?

生2:如果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圆柱的高是圆锥高的[13],圆锥的体积是否也是圆柱体积的[13]?

生3:如果一个长方体和一个圆锥体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是否也是长方体体积的[13] ?

……

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经过筛选,作为学生小组课后的实验研究课题,要求学生把探究的结果公布到黑板上,让大家讨论。这样安排适量的有一定意义的问题,给学生比较充分的思考时间,不但培养了学生提问题的意识,还培养了学生乐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氛围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二、数学实验提升猜想探究意识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在数学实验过程中,学生获得数学结论应当经历探究、发现的过程。只有让新知成为学生“探究”的所得、创造的所得,这样的教学才是生动的、鲜活的。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本来就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自主探究就是让学生围绕提出的问题,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去探索。能力的发展不等同于知识与技能的获得,能力的形成是让学生自己“悟”出道理、规律和思考方法。这种“悟”只有在实验活动中才能得以进行。

【案例2】长方体的体积推导

先出示6块小正方体(边长是1厘米)木块,让学生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体,并出示组拼图形。

师:你们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长、宽、高各是多少?

生1:我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是6立方厘米,长是6厘米,宽是1厘米,高是1厘米。

生2:我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是6立方厘米,长是3厘米,宽是1厘米,高是2厘米。

生3:我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也是6立方厘米,长是2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1厘米。

……

教者把学生回答的内容,整理板书如下表:

[长 宽 高 体积 6 1 1 6 3 1 2 6 2 3 1 6 3 2 1 6 2 1 3 6 ]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想一想,长、宽、高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生5:我发现:6×1×1=6。

生6:我发现:3×1×2=6,2×3×1=6。

生7:我发现:3+2+1=6。

师:同学们很善于观察。现在,能不能大胆猜想一下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学生合作讨論)

生8:我猜:长×宽×高就得到它的体积。

生9:我猜:体积=长×宽×高。

生10:我猜:体积=长+宽+高。

师:到底谁猜得正确呢?下面请大家来验证。

……

以上通过动手实验,引发学生观察有关数据,鼓励学生大胆猜想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计算提出猜想。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活动,发现其中规律,同时也增强了探索的兴趣。

三、数学实验提升思维创新意识

数学“再创造”是一种教学策略,是一种发现,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入探索的内部动力。因此在数学实验教学中,可利用课本习题设计案例,从教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数学自身魅力引发学生进行数学“再创造”的动机,培养学生“再创造”的思维能力。

【案例3】多边形的面积

师:请同学们6人一小组,合作讨论一下:我们如何将一个三角形通过剪拼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推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学生合作讨论,尝试剪拼。

师:同学们想出哪些剪拼方法?谁来演示一下?

A组:

[A][E][F][B][C][+][→][→]

B、C、E组:

[A][B][C]

D组:

[A][B][C]

F组:

师:各组再在方格纸上画一个梯形,把它剪下来,通过剪拼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看能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合作探索。

……

实验结论:三角形面积=底×高÷2;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以上运用了推理(转化思想),把三角形和梯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教师通过操作实验、探究、提问等,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知其然”的同时体验“其所以然”。这样,学生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学会思考、尝试、探索、创新。

四、数学实验提升审辨反思意识

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产生疑问,处处问个为什么,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有了这个求知、求疑的欲望,就有强烈的审辨反思意识。这种审辨反思意识,能否得到表露、展示、交流,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环境、氛围,以及教者的启发和培养。数学实验教学中,每当学生回答有关问题时,教师反问学生说:“为什么?” “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为学生做示范,使学生受到启迪。

【案例4】圆的认识

师:请同学们在纸上尝试画一个圆。

学生画圆,展示。

结果是:1.弧线画得不能首尾相接;2.把圆画成椭圆形或鸡蛋状;3.弧线画得时隐时现,有粗有细。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生1:起点、终点不在同一位置,是画圆时圆心没有固定好,画的过程中圆心移动了。

生2:把圆画成椭圆形或鸡蛋状,是因为画圆时,半径发生了变化,有时大有时小。

生3:将弧线画得时隐时现,有粗有细,是因为画圆时用力不均匀,圆规使用方法不正确。

师:那我们在画圆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怎样才能画一个正圆呢?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很快总结出画圆的方法和画圆的注意点。

师:现在大家再尝试画一个圆。

学生画圆,展示。

……

教师针对学生在画圆时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追本溯源地进行反思,为什么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问题出在哪儿。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使学生知晓错误的原因,经历从错误到正确的过程,实现认知水平的整体提升。

猜你喜欢
数学意识数学实验数学素养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