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学校的“教育国际化改造”

2018-11-12 01:39北京市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校长
教育家 2018年40期
关键词:效能国际化课程

/ 北京市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校长

“教育国际化”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大趋势。面向未来的一切关于教育的变革必须基于当前学校教育的现实,而不是全面推倒重来。教育国际化最现实的办法是采用“嵌入式”或者“融入式”的改造策略,推进课程创新、管理创新、教育创新,依据未来学校的运营模式进一步提高组织效能和教育领导力,不断提升学校的国际化程度。

调整学校发展战略

战略是学校与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力量,学校发展的战略构想重点在于确立学校发展的价值取向,主要解决“定位”和“方向”问题。学校的未来战略定位在于“确保每一个学生成功”。我校作为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的外国语学校,包含了小学、初中、高中等学段,学校面向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于“特色突出、质量一流”,培养“文理兼优、综合素质全面并掌握多种外语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学校战略的形成涉及对环境状况的阐释及制定内在统一的组织决策流,以应对相关的情况。根据办学形势的变化,面向未来教育的学校发展战略还要根据实力和需要适时作出调整,并维持一个适当的变革节奏,既能在学校改进行动中逐步完善,又不至于造成太大的动荡。为此,我校对发展战略作出了以下调整:以“外语办学特色突出”为核心竞争力,开设多种外语课程,创新双语、复语课程体系,深入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培育学生的“国际素养”,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

把握“教育国际化改造”的关键技术

学校运营的核心技术在于课程和课堂教学,主要包括研制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方案,确保全面落实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要求,创新国际教育课程方案并融入学校核心运营机制中,将教育教学输入转化为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全面成长,为学生今后的升学、就业提供必要的生涯指导,发挥教师在课程研发和教学研究中的关键作用,为学生成长中的一些困惑(学业困难、成长障碍等)提供直接支持。

提高学校组织运营核心的效能有三个关键要素:课程创新力、课堂设计力和教师教育力。我校创新性地研发了高中国际课程项目、复语外语课程项目,初中和小学由外教专家执教的英语实践课程项目,引进了PGA、VCE国外升学课程,并正在研发艺术专业留学预科课程。从小学六年级一直到高中三年级,除英语外,还开设了德语、西语、日语、法语、韩语等外语课程,学生可选择其中一门外语来学习;小学和初中每周开设6课时的国外同步英语综合课程,由外方专家执教,以国外课程为基础,进行适当的校本化筛选、整合和改造,教授学生写作、文学阅读、口语、运动技能、生活科学等知识。整合多语种资源,创建“国际理解”教育与活动模式;联合国外姊妹学校,开发出国研学旅行与国际交流项目;建立创客中心,分设头脑风暴区、微电影与艺术创作区、编程设计区、无人机模拟飞行区等,联合外教团队引进或研发科技创造类课程。

好的课程、精彩的教材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的卓越,在真正的课堂教学中,再好的课程如果没有经过教师富有智慧的处理,很难有正确的教学行为,也无法保证学生的学习一定会真实发生。当一种学习能够渗透并照亮学生的生活时,学生的眼中会闪烁出特别的光芒。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教师的课程创新力、课堂设计力和教育力有了全面提升,关注学生的学习,以有效的积极评价鼓励学生学习,“把儿童当成儿童”的设计指向活动和作品呈现的教学方案,掌握为兴趣而学习的技术……面向未来并富有激情的变革行动充满了整个校园。

全面提高组织效能与学校领导力

学校面向未来的国际化教育改造,需要进一步提升组织效能,提高学校领导力。学校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常常与效能低下、领导力不足有关,要想创造一个有生机、有活力的中小学组织,必须探索提升学校组织效能的有效途径。

学校组织效能目前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困惑:一是由“教育的量化标准”引发的困惑,人们总是在不竭地努力,试图做出教育产品的标准,但由标准引发的对于教育的指责一直在继续;二是“用人不当”与“用权不当”引发的效能问题,学校是“精英之治”,需要建立起让“精英人物”获得充分职业自主权的机制,但是,如果一所学校,权力没有被善加利用,只是简单地推进“分权”“自主管理”,混乱将会从各个角落不断地涌出;三是过度依赖外部力量而导致组织效能低下,当前教育的公平性时不时遭受责难,那些以资源赢得业绩的学校,可以优先得到资源并创造出更好的业绩,而那些相对弱势的学校,往往将来自内部的效能低下归因于“学校在争取政策上的弱势”。

学校中层干部的能力直接决定了整个管理和运营水准,其关键的修炼在于:关注作为学校组织的核心责任,并把心思放在面向未来的课程建设、教育教学及学生成长等核心任务上;打造良好的人际关系;重视学校的总体战略,不发出与学校核心价值观不一致的言论,不做出与战略方向不一致的决策或行动;管理所辖区域的边界状况,及时与同层级的各部门协调;追求更加精细的工作程序并建立工作规范和标准。

基于学校现实的国际化教育改造,意味着有很多基础性工作需要完善。要对各项工作的“工作流”加以标准化、规范化,对工作任务、人员分工、各个流程、信息报送、应急事务等,设置具体的要求并进行精细的人员和任务分配,让所有人员明确知道自己在某个时段应当去干些什么、怎么去干。为此,学校要有一支骨干队伍,不仅能做好本职工作,还能影响他人为学校的“国际化教育改造”服务。这些骨干人物实际还是“兼职”的学校各项工作的分析师和流程的设计者。提高学校组织效能的关键措施之一,是找到这些骨干人物,使他们能发挥“以一当十”的作用。

从学校领导力角度分析,教育国际化改造的各项工作需要通过愿景唤起专注。学校强大的内生力量源自“名家高手用意愿编织的像锦缎那样美丽的愿景”,一个新想法能否被接受,从来不只看这个想法如何,更需要通过沟通最终被大家接受。而有效的沟通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点头称是,只有让大家了解这些事的意义和价值,然后用统一的价值观并基于现实来解读做每一件事的意义,才可能产生合乎价值指向的自觉行动。管理学校,不能每天跟教师讲大道理,关键要将全部精力放在“检索一个新空间、解决一个新问题、设计或发现新东西”等方面,从而培育全校教职工对面向未来的学校发展目标以及个人努力方向的坚定信念。

面向未来学校的教育变革行动

正如人们无法给“未来”下定义,教育专家也很难描述“未来学校”的概念,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所有对于未来学校的憧憬都与人工智能有关,“人工智能将是照亮一个新时代的火种”。未来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理念,至少要增加如何让孩子在未来更好地融入全球大家庭,为全人类的和平和繁荣服务的理念,这也是全球教育的大势所趋。

变革面向未来的课程。一是线上线下相融合的课程。“在线课程辅导”能为学习者提供多学科的顶尖私人教师和学习同伴角色的帮助,教师也可以通过机器分析学生对各个知识点掌握情况,自动生成个别化辅导方案,以便机器协助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化辅导。在线课程将逐步成为学校日常教学的常规设置,以使学生在学习规定的基本课程的过程中,随时得到所需要的解惑、讨论、反思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二是碎片化学习与系统性学习相统一的课程。未来学校的课程学习打破了学习对时间、地点的依赖,人工智能将实现让学生“知道更多,做到更多,体验到更多”,因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本质是“知识无处不在,任何交互都是智能的”。学生的学习已没有明确的边界,最终把学习的习惯带进了一切生活,包括校园生活和自然生活。三是虚拟实习活动课程。“未来学校”开发的创意工作室、现场竞技、探索实验室等虚拟学习情境,使学生拥有更多机会去体验别样的学习经历,更愿意对知识进行创新性的理解和学习。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设计等新形态的学习,实现了知识的情境化和社会化运用的有机整合,通过3D仿真技术可以接触到模拟社区和社会现实情境,接触蕴含知识的真实活动,课程被极大地丰富,学习也成了发现知识的真实过程。

改造课堂活动的微生态。一是建立机器辅助教学的微生态。人工智能技术让人们切实感受到有一位“无所不知的高手”的存在,智能流为课堂的实施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解决方案,使得有些东西不用教师费力地教,可以让孩子通过自己的身体去体验、感知和学习,在享受乐趣的同时掌握知识、增长见识、提升能力。二是建设基于人工智能的自主学习微生态平台。围绕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建设新课堂教学与活动微生态平台,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教法的选择、班级的集体交互作用、跨越学校与更大的外界连接等,从多个层面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有效地组织学生集体的合作、沟通、交互活动。三是构建新型的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是一种社会活动体系,作为活动主体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要进行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人工智能技术让课堂可以全方位模拟社会情境,使学生能够参与指向人际关系及构造学习共同体的逼真的情景现场体验,再加上课堂之外的校园生活,辅之适当的学校向社会开放、学生走出社会参加一些特别的课程,这就形成了促进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灵活处理共同体概念下的人际关系,娴熟多元化背景下的国际理解等方面的发展格局。

培育学生的自我觉察力和自我控制力。未来创新人才的价值体现在“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这就需要拥有强大的自我觉察力,有良好的自我调控策略和能力。要训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系统地监测、评估、调节自己的思维、认知、情绪与行为,以达到实现其目标的心理活动。

“自我调控策略”或叫“自我控制能力”,更多影响的是学生的观察能力、反思能力、判断能力、阅读能力、研究能力、调整能力、想象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面向未来社会所必备的能力。面向未来学校的教育,还要训练学生理解他人、了解人际关系的共情力,找到自己的快乐并感染他人,探寻生活的目标和意义;创造艺术美和情感美,辨析各种模式,发现各种机会,创造令人满意的故事……

培养学生的国际素养。浓烈的国际化氛围,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国际化改造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其核心内涵在于学校教育能够有效培育学生的“国际素养”。“国际素养”主要是为了让青少年充分理解不同的文化观点,以及他们如何从社群媒体的信息洪流中提炼出可靠的真实信息的能力,包括关心全球与当地议题的分析力、辨别解决国际危机事件的思考力、尊重全球不同语言文化的包容力。

面向未来的教育国际化改造,除了迎接“未来已来”的挑战,回应人工智能时代对学校课程的知识、技能等要求外,更要围绕培养“设计感、故事力、交响力、共情力、娱乐感和意义感”等面向未来社会的能力来改变基础教育学校的现实。

面向未来、指向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国际化改造行动”,像一条宽广平缓的河流,以融入的方式使现实的学校发生悄然的变化,无论结果多么的轰轰烈烈,但教育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本质不会变,教育修炼人的精神品质的根本要求不会变,中小学教育为了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宗旨不能变。

猜你喜欢
效能国际化课程
聚焦港口国际化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红外空空导弹抗干扰效能评估建模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