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聚焦聚力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效显著

2018-11-27 01:22孙刚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安徽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合肥综合性量子

◎文/孙刚(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2017年初,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复函同意安徽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为继上海之后国家正式批准建设的第二个国家科学中心。一年来,安徽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放百年眼光、举全省之力,着力搭架构、建项目、聚人才、创机制,高起点开局、高标准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布局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汇聚全球顶尖研发机构和高水平研究团队,在基础研究、交叉前沿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引领安徽区域创新能力持续保持全国第一方阵。

一、聚焦平台建设,着力打造多层次创新体系

安徽省委、省政府联合中科院制定出台《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实施方案(2017—2020年)》,确立国家科学中心“2+8+N+3”多层次创新体系和建设路径,明确以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交叉前沿研究平台和产业创新转化平台、建设“双一流”大学和学科为重点建设内容。

“2”是指争创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积极争创新能源国家实验室。“8”是指新建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合肥先进光源(HALS)及先进光源集群规划建设等5个大科学装置,提升拓展全超导托卡马克等3个大科学装置性能。“N”是指依托大科学装置集群,建设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离子医学中心等一批交叉前沿研究平台和产业创新转化平台,推动大科学装置集群和前沿研究的深度融合,提升我国在该细分领域的源头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3”是指建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3个“双一流”大学和学科。

一年来,安徽省按照《方案》部署,高位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一是积极争创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将其作为全省科技创新“一号工程”,先期启动建设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构建国家实验室支撑体系。二是加快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确定落户合肥,合肥先进光源预研正式启动,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研究设施预研方案已通过中科院内部评审。三是加快建设交叉前沿研究和产业创新平台。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入列首批国家研究中心,科大讯飞入选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地球和空间科学前沿研究中心等3个中科院在皖“十三五”科教基础设施项目获批立项建设,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等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启动建设。离子医学中心加快建设,大基因中心、智慧能源创新平台已开展可研论证。中科大、合工大、安大“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推进顺利。

二、聚焦招才引智,着力汇聚高层次人才团队

为聚力引进国际国内高层次人才,加快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安徽省出台《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人才工作的意见(试行)》,明确加大引才奖补力度、强化知识价值激励、优化生活配套服务等10条高含金量政策措施。合肥市出台《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创新之都人才工作的意见》,明确未来五年安排20亿元经费,“真金白银”打造人才高地。在全国首批实施外国人才签证制度,其中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相关单位已办理《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22张,为外国专家团队来皖创新创业提供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支持。积极规划建设“安徽·合肥国际人才城”,着力打造集高端人才服务、资源共享交流为一体的高层次国际人才集聚和开放共享平台。

筑巢引凤凰,花香蝶自来。以“哈佛八剑客”为代表的一大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团队加速向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汇聚。2017年,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新增院士2人,新增“万人计划”“千人计划”、杰出青年、长江学者等国家级高端人才90余人,新增省部级高端人才110余人,为组织开展高水平交叉前沿研究注入了新活力。近5年,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主体,安徽省43个单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经费近40亿元;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42人,列全国第6位;获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91人,列全国第6位;新启动的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数列全国第4位;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及国家安全重大科学问题的重大项目3个,仅次于北京。

三、聚焦科技攻关,着力形成引领性重大成果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以来,重点围绕信息、能源、健康、环境四大领域国际前沿,组织实施重大科技计划,开展高水平研究。省财政安排10亿元引导性资金先行启动“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研究。瞄准未来发展需求,聚焦量子通信、高性能专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育种、生物医药等领域,组织遴选实施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5项、省重点研发项目238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64项。积极争取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成立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联合研究基金,已就联合基金研究方向、资金规模和配置方式等达成初步共识。积极支持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研单位承担实施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00多项,获批经费近18亿元。

在重大科技项目牵动下,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量子信息、热核聚变、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原创性突破。中国科技大学主导研制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首次实现洲际量子密钥分发,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正式开通。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实现了稳定的101.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磁场强度提升至42.9T,达到国际尖端水平,团队获中科院2017年度杰出科技成就奖;承担的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堆(ITER)首个超导磁体馈线系统成功研制并顺利交付。科大讯飞研制的“智医助理”机器人在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临床综合笔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标志着科大讯飞在认知智能领域取得国际领先水平。合肥离子医学中心研发的国产超导质子医疗系统获得重要突破,锥形束CT(CBCT)图像引导定位系统顺利研制成功。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诞生、我国“人造太阳”装置创造世界新纪录、量子通信“从理想王国走到现实王国”3项成果,入选全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墨子号”实现星地量子通信入选国际十大科技新闻。

猜你喜欢
合肥综合性量子
合肥杜威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量子电子学报》征稿简则
《量子电子学报》征稿简则
国外舰载直升机助降与牵引装备综合性能对比分析
决定未来的量子计算
合肥蜂巢城市会客厅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新量子通信线路保障网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