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质量监管机构高质量,何谈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关于实施质量监管机构质量提升计划的政策建议

2018-11-28 11:07袁益民
大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高质量部门机构

袁益民

自十九大报告提出经济发展转向高质量阶段以来,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动员力很强的响亮口号,也成了一个划时代的奋斗目标,还是一个谋发展、促创新的有效抓手,是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一个升级版。这样一项目标宏大的工作,除了质量观、绩效观等价值理念层面的及时更新换代以外,还需要质量管理方式、方法层面的逐步提档升级,但首先需要质量监管主体角色及职能尽早腾笼换鸟。本文拟从各部门质量监管的总体现状出发,分析强化质量监管主体职能的必要性,提出实施质量监管机构质量提升计划的初步政策建议。

一、相关背景

目前,尽管各条战线上的评审、评比、评估和检查(简称“三评一查”)活动多如牛毛,但是独立的、专业的、权威的质量监管机构及活动却少之又少。各个部门内的质量监管工作一般高度分散,不仅不同处室可以随心所欲地组织名目繁多的“三评一查”活动,一些行业组织和社会团体也常常参与组织各类单项的和交叉重复的质量评估活动。这种多头参与的质量管理活动使其监管对象疲于奔命、烦不胜烦,唯恐避之不及,迫使他们长期采取消极方式予以应付和应对。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类活动大多无助于相关领域质量管理水平的真正提升,更谈不上服务高质量发展。在“放管服”三个方面,质量监管成了在管理上显得最热闹而在专业服务上又实际最薄弱的一项工作。

过多过滥的“三评一查”活动实际上还阻碍专业的质量监管活动的发展,使质量监管专门机构得不到发育、成长和壮大。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部门尚没有专设的质量监管机构。即便是一些部门成立已久的个别质量保障、质量监测和质量评估机构也发展得不够好,与独立、专业、权威的质量监管机构定位尚相去甚远。这些现有机构亟待进一步明确其专业服务定位,改进人员配置结构,快速提升质量监管专业水平,以便真正能够为其所监管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二、简要分析

要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除了各系统整体提高各行各业的质量意识和面上的质量管理水平,推动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等方面的高质量发展,还需要着力培育各类质量监管专门机构,并大力提升质量监管机构本身的工作质量。没有质量监管机构的高质量,何谈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质量监管机构不仅扮演各系统质量监测活动的主体角色,也承担保证质量底线的“看家狗”功能,还是各行各业的质量专业标准的制定者和推广者。如果绝大多数部门都不设专司质量监管的机构甚至连兼司这一职能的处室也没有,或者这类从事质量监管的机构本身质量就不高,那么高质量发展无疑将缺少一个强有力的专业支撑。毋庸置疑,各系统质量监管机构所监管领域的高质量发展与质量监管机构本身的质量息息相关。质量监管机构并不是各系统可有可无的机构,而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该职能也不是部门内原有其他处室可以完全替代的。因此,各相关部门均需要有一个独立的专司质量监管(也可称为质量保障、质量监测或质量评估等)的专门机构,或者起码能够在相关处室内增设这样一个功能。

在经济社会发展从粗放式数量扩张向内涵式质量提升转变的大背景下,在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目标的更高要求下,推进各部门质量监管机构的专门化设置和专业化建设,已是当务之急。粗放式数量扩张过程中形成的分散式质量多头管理方式,难以适应内涵式质量提升的要求。专业化的质量监管工作只有通过专门化质量监管机构的设立及相关职能的设置才能得以更好的发展,但目前这项工作在认识层面很不到位。要在短时间内提高各级领导的质量监管意识,转变以往“三评一查”管理思维惯性,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需要各级领导有一个思想再解放的过程。同时,成立质量监管专门机构,不仅涉及专业干部的配置和专业人才的培养,还涉及机构职能的整合和调整,并不能一蹴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实施质量监管机构质量提升计划,积极鼓励和加快培育各相关部门的质量监管机构,大力推进现有质量监管机构专业化建设,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型变革要求、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

三、政策建议

建议各级党委政府把各相关部门质量监管机构的培育及能力建设,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目标的重要一环,进一步明确质量监管工作的专业服务定位,推动各部门结合各系统自身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和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加快落实质量监管职能,有效推进质量监管机构的专门化设置和专业化建设,大力提升各系统质量监管机构的专业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

一是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放管服”改革的认识,将质量监管机构建设作为推动各部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重要抓手。使广大干部切实转变粗放式管理习惯和陈旧的思维方式,通过加强各部门的质量监管助推各行各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是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与质量监管工作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政策措施。明确质量监管工作的专业服务定位,结合贯彻落实国家《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规定(试行)》,对质量监管机构人员按照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职位类别进行监管。

三是鼓励尚未建立专门质量监管(包括质量保障、质量监测和质量评估等)机构的部门,通过整合原有行政监督、政策研究和信息管理等职能处室的力量,积极探索培育专门质量监管机构。暂时无法成立专门机构的,拟先在相关处室赋予明确的质量监管职能。

四是对现有专门机构进行专业化改造,通过配强班子、重新调整服务定位、充实专业力量和加强专业化培训等方式,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独立、专业、权威的质量监管机构,提高其在质量监管方面的不可替代性和核心竞争力,更好服务于系统内质量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五是建立质量监管机构的认定标准和认证制度,对质量监管活动加强组织领导,不断提高质量监管工作的可信度和有效度。要使每个系统都能建立各自的“PM2.5”指标,使关键绩效指标在各个系统内得到充分的、有效的监测,使整个社会的质量观和绩效观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六是为充分发挥质量监管机构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质量监管机构能够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针对监管对象与监管领域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提供党委政府所需决策咨询报告,发布各有关领域质量状况的专业分析报告,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高质量部门机构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