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武侯区“学本课堂”项目学生问卷调查研究报告

2018-11-28 06:41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8年20期
关键词:学本课堂学本困难

在2018年4月11日至18日期间,成都市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对“学本课堂”实验校学生进行了网络调查问卷调研工作。本次回收1 089份问卷,以下对问卷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建议和思考。

一、调查的起因

“学本课堂”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与武侯区合作共建的教学改革项目,是武候区重点建设的示范性项目。2016年4月引进该项目,全区先后有8所学校成为“学本课堂”实验校,从三年级到九年级全面铺开,班级总数99,学生人数4 492,教师人数227,涉及学科有语文、数学、英语、化学、体育、音乐、政治、物理、生物、信息技术多个学科。为了解学本课堂在学生中的实施效果,特开展本次问卷调查。

二、调查的目的

学生接触“学本课堂”两年,从结构化预习、自主学习的表现及体验感受、合作学习的参与度到遇到学习上困难解决得怎么样等几方面了解学生及课堂现状,查找出问题,为武侯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提供依据。

三、调查方法与工具

1.本次调查方法

(1)拟写问卷。结合武候区“学本课堂”实验校实际情况,拟出《视导“学本课堂”项目调查问卷(学生卷)》。

(2)发布问卷。2018年4月11日发布网络问卷,对全区8所“学本课堂”实验校进行问卷调查。4月18日关闭网络平台,统计数据。

2.本次调查工具

(1)“问卷星”网络问卷专业软件。

(2)问卷题型。1道主观论述题,38道单项选择题。

(3)问卷调查内容。从学生的基本情况、课前结构化预习、自主学习的体验感受、合作学习的参与度、学习活动中的自我表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困难的能力及对学本课堂的思考这八方面进行调查。

四、调查对象

接受调查的学生基本情况。数据见表1。

表1

五、统计结果与分析

1.学生自主学习表现及内心体验感受

表2中数据分析出:在“学本课堂”学习活动中,绝大部分学生更积极回答问题,愿意独立思考教师开发的教学核心问题,对学好功课更有信心,学习过程积极、乐观、向上;通过自主学习能从中感受到学习趣味,有学习智慧,能收获比传统教学方式更多的知识。以上学生呈现出的现状是课程标准与学本课堂所倡导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利用学生好奇心,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探究。

表2

2.与小组成员合作学习的参与度

表3

从表3中数据分析得到,小组成员合作学习参与度高,表现积极;大部分小组成员愿意真诚交流,平等交往,愿意和其他小组成员一起进行学习活动;接受小组其他成员观点和意见,能够开展探索知识活动,并觉得学习活动有趣、有收获。“学本课堂”从学生角度看小组团队合作学习,学生逐步达到学会合作,学会对话,学会真诚交流,乐于在学习中表达自己的意见,愿意在小组团队合作学习中获取知识。

3.课前结构化预习完成情况

表4

表4中数据显示,学生愿意抽出时间完成结构化预习,能根据语文“10Q”法,数学“3问4W”法尽可能将课本空白处写满。课前完成导读评价单是结构化预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生能采用“先读后做”的策略,独立、认真、准确完成“问题导读—评价单”上的预习评价内容。教师和小组长经常抽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运用个性化的指导方式帮助遇到学习障碍的学生,确保小组整体预习质量。

通过数据可以发现“学本课堂”提倡“推手势”教学方式,教师由过去的“牵手”转变为“推手”。学生在教师支持下自主开展知识学习,逐步掌握自主学习方法,从一定程度上实现自主建构知识的目标和任务。学生预习走在教师教学进度的前面,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权利,有学习的自由空间,有学习的方法和智慧,有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学本课堂所提倡的前置性学习原则有所体现,课前完成导读单学习活动有一定效力。

4.学生围绕问题开展学习情况

表5

在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中,特别突出“问题”的重要地位,全程体现知识问题化、目标问题化,追求“问题”为主线的学习。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并且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基本解决相互提出的问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体现,教师能经常提出很重要的问题88.52%是学生没有想到的,说明学生提出问题质量不高,不能成为课堂上核心问题。

5.面对学习中的困难采取的方式方法

表6

“学本课堂”的重要理念为把课堂创建为学习共同体,关注学生的潜能、智力、情感、思维等重要因素。而通过本题了解学生“解决困难的能力与意愿”就是我们考量学生智力、情感、思维的一个指标参数。调查数据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多困难是自己能解决的,学生也会选择帮助别人。体现了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者之间逐步达到“生生互导”“师生相导”的学习共同体要求。

6.对“学本课堂”的思考

(1)对“学本课堂”的喜爱度。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 089人,喜欢656人,占60.24%,很喜欢322人,占29.57%。“学本课堂”以问题为导向,在主动范式下采取建构实习法,课堂上只存在大小同学的关系,他们共同围绕问题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以上数据分析出学生能感受到学习活动的开放性、平等性。多数学生对学习更有信心了,并感谢同学、教师对自己在学习中的帮助。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弘扬,呵护学生的自信心,被组员接纳认可,普遍喜欢“学本课堂”学习模式。

(2)主观题:对学本课堂其他的回答高频词是:课堂、学习、希望、帮助、同学。参加调查的1089名学生,其中327名学生回答了这道主观论述题,占调查总数的30.03%。回答的答案与提问毫无关系有23例;回答不喜欢“学本课堂”的有18例;其余有286例,占87.46%的学生赞成用“学本课堂”开展教学;有183例,占55.96%的学生希望自己学习更好,学生普遍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解决问题的主人、展示对话的主人、合作学习的主人。

图1

六、建议与对策

总结上述各项调查,武候区学生对学本课堂学习模式已经较为熟悉与认可,基本能够通过学本课堂的学习模式开展自主有效的学习。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权利,有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有学习的方法和智慧。愿意抽出时间按规范的方法完成各项课前学习任务,课堂上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愿意在小组团队合作学习中获取知识,能从中感受到趣味,学习过程乐观向上。

通过调查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思考点不是教材的重难点,无法成为课堂的聚焦点;通过自主学习无法生成高质量的学习问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还没达到全员参与,合作能力还有待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强等。以上众多问题将从以下三方面思考。

1.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是学习者要把自己当成学习活动的主人,掌握学习主动权,从而积极、主动且创造性地进行学习的能力。在“学本课堂”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处理好以下几方面。

(1)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与学生一起学习课程标准,确定学期学习目标、单元学习目标、课时学习目标等。与学生一起制定课时进度表,依据教育部课程标准里的要求,师生需要将这些要求落实到每篇课文的“一案三单”上。问题发现评价课要聚焦学生生成的问题是否落实了课程标准,针对课型找到学生关键能力的训练点。

(2)与学生共同完成学习活动。在实施学习活动时,学生按照自己水平和能力去结构化预习,进行前置化深度学习。教师要提前思考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哪些问题需要和组员讨论,哪些知识需要和组员分享。在课堂整个学习活动中,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场景,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产生新知识新问题。用好“学本课堂”操作策略,如:阅读中的“查、划、写、记、练、思”,自主学习要定时间、定任务、定问题,完成各种课型所搭配的工具单等。

(3)督促学生落实学习评价。督促学生对照自己的学习目标寻找学习差距,考虑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策略和方法以促进目标的达成。学习活动后,按照“学本课堂”的“五元评价”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学科长评价、小组长评价、学术助理评价”。小组长对小组成员在学习中获得的成功进行认可和表彰。学术助理对出色完成学习任务的小组给予学生认可的实质性的鼓励和表扬。

2.加强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共同完成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和协作,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成绩,要使合作学习能够切实有效地开展,教师组织合作学习时必须尽可能多地渗透以下要素。

(1)明确合作学习任务。在实施合作学习之前,小组成员必须接受和认可既定的学习目标,小组学习目标必须当作任务来对待。每位成员都有任务,让成员对即将完成的任务有心理准备。

(2)选择合作学习内容。一般说来,对于那些空间较大的问题,如条件、问题、思路、答案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选择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也必须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掌握所学内容和考试内容一致。让学生“跳一跳”努力摘到“果子”。

(3)进行合作学习指导。教师必须在实施前给学生以明确的指导,包括学生要做什么、以何种次序、用什么资料以及证明学生已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考核办法等,这些都必须提前告诉学生。小组讨论环节中的“起立、聚首、开口、讨论、评价”各个环节都要学生运用自如,要求学生积极交流、友好相处,学会处理问题,学会接受建设性批评意见,学会妥协和谈判。在合作学习、展示对话、团队评价各个环节,教师都要到小组内有针对地指导,鼓励每位成员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

3.加强解决困难能力的培养

这里的解决困难的能力指学生正视学习活动中遇到困难并想办法加以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为了能使自己又好又快地解决问题,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解决困难的能力。

(1)帮助学生分析困难的现象。眼睛看到的事物是事物的表面现象,光看表面现象是很难看清事物的,所以,在看待困难现象时,我们一定要看清事物的根本,即事物的本质。善于把握事物的本质,就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面临学习活动中的困难时,将困难的表面现象和形成困难的本质、原因分析研究,将大困难转换成一个一个细小的问题,再逐个击破。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困难的现象,培养学生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

(2)帮助学生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大致可以分为知识上的困难与知识之外的其他困难。知识上的困难,通过前面阐述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去解决;如还不能解决,可以形成全班困难,求助教师及班级之外的人;还可以尝试将困难转化为研究小课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形成对问题的初步解释。知识点之外的其他问题,要敢于说出困难与大家一起解决,形成团队共同的困难,无论做什么事,好的态度总能得到别人的欢迎、总能得到别人的认可。我们要认真、踏实、诚诚恳恳地去做,就一定能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一个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会学习的人必然是一个主体性很强的人,学生拥有丰富的知识,可以又快又好地解决问题。科学文化知识是人类精神食粮,学生应该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且逐步掌握和理解科学文化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不断激励他们战胜困难,让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感受,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学习状态,以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头脑,从而使学生更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学本课堂学本困难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教育寻真
选择困难症
渗透“学本”思想 构建有效课堂
如何在学本课堂中提升初中语文阅读能力
农村初中英语“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教学相长新内涵视阈下的学本课堂
整体·联系·学本
浅谈“学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观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