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能力与水之哲学

2018-11-30 07:10陈劲丁文星
清华管理评论 2018年4期
关键词:动态能力企业

陈劲 丁文星

动态能力理论

在组织理论中,动态能力是指组织有目的地调整组织资源基础的能力。这一概念由大卫·蒂斯(David J. Teece)、加里·皮萨诺(Gary Pisano)和Amy Shuen在其1997年的论文《动态能力和战略管理》中定义为“公司整合、建立和重新配置内部和外部能力以应对迅速变化的环境的能力”。该术语通常以复数形式出现,即动态能力,强调对外部变化作出适当和及时反应的能力需要多种能力的结合。

基于资源的企业观点强调可持续竞争优势;而动态能力观则更多地关注竞争生存问题,以应对瞬息万变的现代商业环境。战略学者格雷戈里·路德维希和乔恩·彭伯顿在关于这一主题的少数几项实证研究中呼吁澄清特定行业动态能力建设的具体过程,以使这一概念对高级管理人员在为公司确定战略方向时更为有用。动态能力理论关注的是成功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在维持最低能力标准以确保企业竞争生存的同时,制定战略以适应根本性的不连续变化。例如,传统上依赖于特定制造过程的行业在新技术出现时,管理者需要调整自己的惯例,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同时规划未来的流程随着资源的贬值而发生变化。Amy Shuen在她对Web 2.0的分析中提出的新动态功能框架(New Dynamic Capability Framework)侧重于公司快速组织和重新配置外部来源能力的能力,从苹果、谷歌Android、IBM Linux开发者生态系统到包括Obam 08移动应用程序在内的众包开放创新——同时利用内部资源,如平台、知识、用户社区和数字、社交和移动网络。新动态功能框架考虑到了这些因素。数字、信息和网络经济学和使用专门服务涉交易成本的下降。但据Philip Cordes-Berszinn说,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以衡量“能力”,并将这些想法适当地应用于实际管理情况。

与资源基础论和核心能力相比,动态能力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 动态能力具有开拓性。动态能力理论源自于资源基础论,且吸收了核心能力理论的许多观点,因而在特征上与核心能力有相似之处。但动态能力是改变企业能力的能力,并在创新上具有开拓性动力。创新的动力是再生性的或开拓性的,企业动态能力不仅关注企业特有的组织惯例,其焦点更是放在克服惯性的创新和开拓性能力上。在动态环境中,动态能力崇尚建立开拓性学习能力。开拓性学习是为了在长期内向企业提供新的战略观念而进行的侧重于变革的学习。

2. 动态能力具有开放性。建立在开拓性动力之上的动态能力呈现出开放性的特征。动态能力是企业整合了内部知识與吸收性知识的产物。因为吸收性知识在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与能力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所以动态能力理论强调建立从外部途径吸纳知识的特殊能力。这与强调企业能力内部化积累的资源基础论和核心能力论有很大的不同。动态能力由于其开放性而显现出灵活性,从而减少了能力中的刚性之不足。

3. 动态能力具有复杂性和难以复制性。因为动态能力建立在企业的流程基础上的,而其流程具有复杂性,所以,在动态环境下的动态能力具有复杂性。同时,企业流程的紧密联系性导致组织能力系统在不同层次都表现出一致性,如果改变企业内某些部分流程,就必然会引起其它部分流程的相应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动态能力的复制就变得非常困难了。

阿恩特、皮尔斯和提斯(2017)详细描述了动态能力的过程和理论根源。大卫·蒂斯(David J. Teece)、加里·皮萨诺(Gary Pisano)和Amy Shuen提出了组织应对新挑战所必需的三种动态能力:1.员工快速学习和建立新战略资产的能力;2.将这些新的战略资产,包括能力、技术和客户反馈纳入公司流程;3最后,对折旧后的现有资产进行转换或再利用。大卫·蒂斯(David J. Teece)将这三个阶段的成功实施称为“企业敏捷性”。

学习。第一阶段是学习,雇员和经理必须重组他们的日常工作,以促进成功解决特定问题的互动,认识和避免功能失调的活动和战略盲点,并适当利用联盟和收购,从外部来源为公司带来新的战略资产。这方面的一个实际例子是Jean-Pierre Jeannet和Hein Schreuder在他们的《从煤炭到生物技术》一书中,其中阐述了荷兰DSM公司如何使用“战略学习周期”两次改变自己。

动态能力理论强调动态和创新,和水的特性有完美的相似之处。水是液体的,是动态的,正所谓“兵无常形,水无常态。”

David A.Garvin在1988年的“管理质量”一书中指出了“新资产”的概念,其质量性能取决于收集和处理信息的组织惯例,将客户经验与工程设计选择联系起来,以及协调工厂和零部件供应商。日益增强的竞争优势还要求通过联盟和伙伴关系整合外部活动和技术。

现有资产的转换。经济学家阿米特和斯科梅克在1993指出,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取得成功,取决于重组公司的资产结构,以实现迅速的内部和外部转变。企业必须开发出成本低廉的变革流程,同时在竞争之前完成重组和转型。这可以得到权力下放、去中心化和战略联盟的支持。

协同专业化。另一个“动态能力”的概念是协同专业化。例如,一家公司的有形资产、人力资源和知识产权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发展,其合并价值比单独的高,并使企业具有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从以上可以看出,动态能力理论强调:1、强调改变导向(Change-oriented)的能力;2、强调快速创新;3、强调实时反应;4、强调短期竞争优势;5、强调资源与能力的重整、组合、获取与调适;6、强调网络型组织。上述过程都强调动态和创新,和水的特性有完美的相似之处。水是液体的,是动态的,正所谓“兵无常形,水无常态。”

水之哲学

水(化学式:H2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无毒,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无机化合、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是一种狭义不可再生,广义可再生资源。

为什么说水是一种广义可再生资源?通过观察和分析水的形态,可以体会水的内在核心力量。水是有生命的。无论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激越, 还是“奔流到海不复还”的执著; 无论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横流, 还是潺潺细涓的蜿蜒。它流动的特性、灵动的本质, 使人们从水的慷慨哺育和无声的滋养中把它与生命的活力和心灵的感应联系在一起, 给人以人格的力量; 又因其流动的不同风格和态势, 从哲学的层面思考,把它与人的不同秉性和气质联系在一起, 从而给水赋予了人格的魅力,哲学之水的内涵在人格魅力的拓展中, 更显张力。

在中国早期哲学思想中,水是最具创造活力的隐喻。老子最早把水提到哲学的高度进行全面地论述,因而老子的哲学又可称之为“水的哲学”。张岱年先生指出,“道是老子本体论的最高范畴”。老子的“上善若水”说最为有名。老子《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在下,交友要像水那样亲和温柔,言语要像水那样真挚诚实,为政要像水那样清廉,办事要像水那样有条理,行为要像水那样伺机而动。老子也在《道德经》中用了很多的语言来阐述水的“善”、“柔”、“不争”、“处下”等道理,从而更丰富了他的水之哲学。流动的水不管是清澈还是浑浊都是能够加以并合的。

孔子直接说到水的言论并不多,最有名、也最精彩的是他答弟子问时的一段话,《荀子·宥坐》中有一段,孔子说“夫水,大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洁,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孔子的意思是说:水么,给予所有生命而自己并无偏私、无所作为,好像德。它流动向着低下的地方,桀鹜不驯难以束缚,但它的流动随弯就直、随物赋形必遵循一定的规律,好像义;它浩浩荡荡没有穷尽,好像道;如果有人掘开堵塞物而使它通行,它随即回声应和,奔腾向前,奔赴下百丈深的山谷也不畏惧,这似乎是它的勇敢精神。它注入量器时一定很平,好像法度;它注满量器后不需要用刮板刮平,好像公正;它柔和地所有细微的地方都能到达,好像明察;各种东西在水里出来进去地淘洗,便渐趋鲜美洁净,好像善于教化;它千曲万折而一定向东流去,表现出他的意志。所以君子看见浩大流水一定要观赏它。

释家从另一方面对儒道两家作了补充,说:“大海不容死尸”。就是说,水看上去不择物,不择地,实际上至净至纯,不容污垢。水的本质洁净剔透。禅感悟水的本质为“净”。净则心空。心中没有其他的事物,便毫无挂念,这就是忘我。无物则静,静则空,空则明,明则智,智则无欲,无欲则刚。禅的悟水之道便在这里。因而我们也能从更深层次感悟到水的内涵——“净”、“空”、“明”。这既是水的特质,同时也是水的品格。禅家对水的体会丰富了水性,使水的意蕴更加丰满厚实了。

水的人格的魅力在奔腾跃动中展现。最早给水赋予生命活力的是生活在2600 多年前的管仲。《管子·水地》中说:“水者, 地之血气, 如筋脉之通流者也......集于草木, 根得其度,华得其数, 实得其量。鸟兽得之,形体肥大, 羽毛丰茂, 文理明著。万物莫不尽其几, 反其常者, 水之内度适也。”水是大地的血和气, 水为生命之源的道理在这里得到了生动的描绘。这个总规律蕴涵了以下几个规律:①水蕴藏对立统一之规律。一是相反相成。老子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第二章) 其中“高下相盈”的“盈”也作“倾”,故今本作“高下相倾”,意指位势,水分高下,充之为盈,过满而溢,则会倾覆,转为低下。老子说的“洼则盈”(第二十二章)是指低下的洼地反而充满水。《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云:“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这充分说明了相反相成之自然辩证法则。二是物极必反,即对立转化。老子曰:“浊以静之徐清。”(第十五章) 水浊因静而慢慢澄清,人在动荡中因虚静而澄清。老子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第五十八章) 又云:“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第九章)执持盈满而倾覆,还不如适量可止。功成名就,含敛而退,这是自然之道。否则,自取其咎。②水蕴藏循环运动之规律,即返本归初。自然之水循环往复,河水日夜奔流至江海,无休时,不绝止;升为云气,降为雨露,终归于江海。老子曰:“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第十六章)万物从生长到衰落,落叶归根,都在无穷无尽的循环往复运动中发展变化。故文子云:“天行不已,终而复始,故能长久;轮复其所轉,故能致远。”水乃是万物之具体本原,反映了子朴素的唯物论。道是万物变化之规律,水蕴藏着万物变化之规律,并蕴涵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如反相成、物极必反、返本归初等思想。因此,圣人法道,无不以水为准则,水之性即人之性。

“以水为师”,在中国远古的治水实践中萌生的治水文化彰显了水哲学的萌芽。大禹治水, 一个被一半人化、一半神化的古老传说, 标志着一个最原始的哲学命题的诞生、一个新的文化形态的开始, 其意义早已超脱于治水本身。“高高下下, 疏川导滞, 钟水丰物”,“决九川距四海, 浚畎浍距川”。大禹治水的成功, 就哲学的层面而言已关于水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华。人类若缺水,会失去生存的基础。同样地,在我们所经历的人生道路上,我们本身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造物主所创造出来独一无二的个体,没有其他事物能够代替我们的存在,我们如水般柔和,能应变,有冲劲,因而能冲破无数阻碍冲破多重难关,到达更远更深的滔滔大海!

动态能力理论和水之哲学的交融互通

动态能力理论和水之哲学都有动态的,包容的,开放的,辩证性的,复杂多变,不可预测,持续性的,创新的和开拓的特征和禀性。它们是交融互通的。简而言之,如下:

1.动态能力理论追求保持企业的竞争力持续性或长久性(sustainability),水的前行是持续的。在开放的环境里,水是永动不止的,水不断聚势、蓄势,又永动不止、滋润万物。水永远有自己的特性有自己的轨道,做自己的事。它总有自己坚持或遵循的规律和原则。无论遇到何种障碍,水总是不分昼夜,继续前行,毫不畏缩。同时,水形成水道是千变万化的,水流的每次路径也常常不一样。企业持续发展,需要永不止步的精神。持续性要求企业平衡好短期利益与长远发展,不断培养自身的持久竞争力和能力积累,培养持续创新的精神。许多企业在创新路径上经历了从模仿到反向创新再到自主创新的过程,在品牌建设路径上经历了从OEM到ODM再到OBM的过程,从产品生产转型为品牌经营,从国内市场拓展到国际市场。在开放的环境中,这一意象揭示了企业动态能力培育的重要性。在开放而又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下,充分利用现有能力而又重视培育未来能力。这一特性提示我们在尊重规律的同时要避免经验主义,在尊重自我的同时要避免自大思想和骄傲倾向。水之流动不息、孳孳不息的特性隐含着企业自强不息、努力不懈、力行实践、永续向前的战略方向与愿景。水的这一特性也显示了过去、现在与将来的一条流动式连动纽带。对企業的建立、成长、转型、再造、再发展有深刻的启示。

2.动态能力强调动态应对,建立和重新配置内部和外部能力以应对迅速变化的环境的能力。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流水不腐”。这些话都突出了水的运动性或流动性。与此对照,动态能力理论阐述整合资源应对如市场、制度、竞争、客户需要,经营战略与外部环境共同演进、共同变动,共同转型(即企业经营转型与市场结构、宏观经济及社会文化的转型同步)。许多企业的灵活及扁平的组织结构、企业家导向、创新精神为这一动态性奠定了组织基础和成长基础。水的辩证性体现在其有形与无形(蒸发为云,降落为雨,凝固成冰)、有常与无常的统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灵软与强势的统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以及灵活性与原则性的统一。水的静动互化、捭阖互动(水的大开大合)、奇正互生(明渠暗流)、圆融通转都暗示万事万物始终处于相互联系、变化、延伸之中。水思维的辩证性还体现在灵活与规律的统一、静与动的统一、弱与强的统一、内与外的统一等。这种内在的辩证性对企业成长过程中调和及同时实现各种不同甚至矛盾的目标深具哲理。它与西方传统管理理论中强调的非黑即白的刚性思维有本质区别。水的上述辩证性也体现了东方文化背景下企业组织的阴阳或双元平衡能力(如竞争与合作、模仿与创新、关系能力与交易能力等)(Luo,2007;Luo和Rui,2009),进而帮助企业在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下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

3. 动态能力理论强调员工快速学习的能力, 冰出于水而寒于水——管理者带团队标准及态度,同一物质因为环境的不同,产生极大的物理变化。水因为气温的临界点而结冰,说明水是顺势而为的先驱者,当我们改变不了环境的时候,可以去适应环境,直到顺应环境为止。冰出自水,但形态和密度发生了质的变化,冰比水更具杀伤力和破坏力,如若不经历那刺骨的寒冷,哪有坚若磐石的冰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种自我改变需要多大的勇气,需要多大的魄力?管理者在带领和培养团队成员的时候,要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彻底的传授,严格训练和要求出色的优秀成员,有朝一日超越自己的成就和造诣,培养人一定要具备这样的胸怀。职场的过程是不断升华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脱胎换骨的历程,这番滋味只有经历才可体会。一名卓越的管理者必定煎熬过蜕变的痛苦,反思中求变,变则通,通则达!

动态能力,建立和重新配置内部和外部能力以应对迅速变化的环境的能力,强调灵活性或柔性(flexibility)。柔性管理的本质是无为而治,所谓道法自然。而水则见沟填沟,遇海入海,如婴儿般柔软,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4. 动态能力,建立和重新配置内部和外部能力以应对迅速变化的环境的能力,强调灵活性或柔性(flexibility)。水见沟填沟,遇海入海;水如婴儿般柔软,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柔性管理的本质是无为而治,所谓道法自然。按照道来进行管理。“治大国,若烹小鲜”。在企业实力仍然弱小时,要求企业经营策略灵活多变,柔弱胜刚强。如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企业聚集的众多产业集群,之所以能从与大企业的竞争中胜出,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灵活性。这种灵活性体现在市场响应的速度,产品类型的多样性与新颖性,员工技能的多面手,设备的多种用途,灵活的生产分包与转包机制,以及竞争与合作的动态转换上。水理论的柔性特征还体现在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特别是竞争者、上游供应商、下游经销商等的和谐相处上。与他们有矛盾时,尽量减少直面冲突,先协商后法律,不因单一矛盾而损害整个伙伴关系。这与西方企业一切讲法律而经常导致交易成本高企的情形有根本不同。此外,水的柔性特征突出了掌控者的主观意志与需要,即企业的战略柔性依据企业的经营需要和战略目标而定。

5. 动态能力理论强调适应性和以变性,水可冷可热,可高可低。水善迂回。由拥有或控制它的主体愿望来决定,水能适应一切,但它本身不具备自己独特的固化轨迹。故其主体或控制者与水的和谐相融很重要。水无常形,能因势随形,随圆就方。“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制胜者,谓之神”(《孙子·虚实》)。水的这一动态适应性体现了战略管理的动态能力理论精髓。

6. 动态能力理论强调开放性或包容性。海纳百川,开放包容。企业在成长中需要不断从外界吸收新资源,如技术、人力、资金等。职业经理人与创业元老之间的关系往往影响甚至决定了企业的成长命运,企业如能吸收有经验、有胆识、有智慧的人员参与管理,就能够极大地促进自身的成长。包容的特性突出了开放视野、开放理念,善用外部开放资源。水的包容或开放性首先体现在与各种不同主体或差异环境的和平、和谐、兼容相处、张弛有度、缓急能容。这一涵义对企业保持与内外部环境动态的情景相合(如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相处、与制度环境的规范一致、企业成长与员工成长的一致性等)。其次,水的包容或开放性意味着海纳百川的企业文化以及与此相关的经营理念及各种管理措施上。强调多元相容,在差异中寻觅学习的机会。再次,水的包容开放性揭示了开放理念、开放战略、开放视野的重要性。在全球一体化、市场需求复杂多变、产品周期日益缩短的环境下,利用开放资源(如小米手机),追求开放创新,以开放补短板,对仅具有限资源的企业的成长深具现实意义。

7. 动态能力理论强调整合能力。水依据一定的河道或路径注入河川、大海。水之流动不息,日进不舍。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因其广纳百川,居大而处下,开放汇源,顺自然而行。通过动态能力利用企业内外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如技术、智力、信息、渠道、设计等),可以产生出独特的整合式竞争优势或发展路径。再具体地说,汇聚整合内外部资源与能力进行再创新、再整合,提供更多、更优功能特征或服务,用动态能力创造出新的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水能流向四方,也能包覆宇内。水沿着自己的路径前行时不与障碍物直面抵制,而是绕行、环流。这显示了开放、包容、汇源的和谐境界。开放合作、各方共赢、共进成长。

猜你喜欢
动态能力企业
2018上海企业100强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企业名片Enterprises Card
雕塑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