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汽车工业的筑梦之旅

2018-12-04 18:08邹艳
湘潮 2018年10期
关键词:汽车产业长沙湖南

邹艳

汽车工业,是被公认为具有高度产业关联性的工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力。新中国成立后,湖南人民在这一崭新的领域为年轻共和国的振兴发展交出了满意的答卷。经过随后40多年的风雨拼搏,靠着湖南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毅力和勇气,湖南汽车工业一路走来,辉煌不断,有过跻身全国十强,闻名中外的辉煌历史,也遭遇过极其艰难的转型升级期,但是坚守初心梦想的湖南人民为推动汽车产业的振兴进行了矢志不渝的追求,在筑梦汽车大省的路上谱写了华丽的篇章。

三十年筑梦汽车工业的荣光与遗憾

上个世纪60年代,湖南第一台轻型货车“洞庭130”驶下生产线,结束了湖南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为年轻的湖南汽车工业发展装上了前进的轮子。一时间,湖南汽车走在了中南诸省的前列,湖南汽车人的筑梦之旅也就此开启。

在随后十几年的发展建设中,湖南汽车工业稳步发展。全省汽车工业小到微型轿车,大到150吨载重矿山用车都有,品牌多达50余种,跻身全国汽车产业发展前10名之列,其中长沙汽车发动机厂、长沙汽车 电器厂、株洲汽车齿轮厂等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家甚至还是国内业界的翘楚,汽车零部件工业在中南诸省中占据了“老大哥”的位置,农用车及改装车在全国处于前列,在那个让湖南汽车人为之自豪的时代,湖南汽车工业为全省经济建设、公路运输事业和国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汽车工业在当时还是处于国家建设的边缘地带,再加上受到全国工业化总体水平的限制,湖南的汽车工业还处于起步的阶段,发展仍然相对缓慢。尤其在全省汽车产业布局上,矛盾还非常突出。如:这些汽车厂分散在全省十几个地方,缺乏统筹规划。全省汽车产业布局的粗放和松散,使政府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全省汽车业的发展步履依然蹒跚。不仅如此,在后来全国汽车工业起飞的时代,这种零散的产业布局对于全省汽车工业的发展,客观上削弱了集聚效应,也为20世纪80年代末期湖南汽车工业的转型升级埋下了隐患。

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我们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路线,在经济方面贯彻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对现有企业逐步进行技术改造。中央领导强调在“六五”期间要有重点地开展企业技术改造,在“七五”期间要广泛地进行企业的技术改造,要把汽车制造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争取有一个较大的发展,这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强劲的推动作用。“八五”计划中,国家更是明确了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由此,中国汽车工业进入全面开放时期,也迎来了湖南汽车工业发展史上极其关键的转折时期。

如何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再造湖南汽车产业的优势,将湖南汽车工业搞上去?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全省的汽车厂、汽车改装厂、汽车配件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湖南汽车工业稳步进入蓬勃发展时期,为全省国民经济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但由于旧有体制的束缚,企业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产品老化、装备老化、工艺老化、人员老化等问题,迅速地实现了产品换型和与此相联系的重大技术改造,成了湖南汽车工业迫切需要完成的历史性任务。

借助于湖南汽車工业中零部件生产基础雄厚、轻型车生产优势以及较强的汽车技术开发的科技实力,湖南汽车工业原本可以凭借国家的政策优势,借势起飞,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于在产品更新和技术改进上严重缺乏投入,无法形成自己有规模的整车工业,制约了湖南汽车工业的发展。湖南的汽车零部件工业起步早,基础扎实,但由于没有规模整车厂对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引导和需求,零部件工业只能受制于人,湖南汽车零部件生产逐渐陷入了产品单一,技术落后,严重亏损的境地,曾经的“老大哥”逐步丧失优势,被逐出市场。而这段令人痛心的历史可以从广西柳州汽车厂的整车发展上窥见一斑。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广西柳州汽车制造厂最开始上整车时,前后车桥用的是湖南车桥厂的产品,株洲提供车架、变速箱、汽车齿轮,湖南动力机械厂提供发动机,长沙、邵阳两地提供驾驶室,可以说:没有湖南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家的支持,也就没有后来的柳州汽车工业,而“柳汽”形成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后,马上建设自己的零部件生产企业,而早期助力其迅猛发展的湖南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只能无奈接受被抛弃的命运。这段发展受制于人的痛苦经历既成了湖南汽车工业发展壮大的遗憾,也成了后来湖南汽车人百折不回,发愤图强,后来居上的动力。

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全省汽车工业发展更是进入了非常困窘的境地。由于资金投入、项目立项、产品结构等方面没有进行有效的统筹,造成了资金分散,厂点设置没有规划,各厂争上整车,各自为政,丧失了集团化生产的机会,而且生产的车型基本上都是国际上被淘汰的车型,乏人问津,产品积压严重,再加上过分追求利润和发展速度,湖南汽车产业渐渐跌出全国16名之外。到1996年,湖南全省虽然已有7家整车厂、36家改装车厂、300余家零配件厂,单从企业的数量来看,高于同期韩国全国的总量,但并没有形成市场公认的品牌,产品在市场上毫无竞争力可言。而与湖南落后的汽车工业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的是,与湖南相邻的几个省份,如广东、广西、湖北、江西、贵州、重庆等省区市的汽车工业却乘势而上,快速发展。湖南汽车产业已经被挤兑到需到夹缝中求生存的境地。

但是,湖南人民并没有忘记初心与梦想,继续在汽车筑梦的路上进行着艰苦的实践与探索。

十年磨一剑,将汽车作为全省支柱产业来谋划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的汽车市场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市场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凭借早期打下的基础,湖南汽车工业也在奋力地向前奔跑,涌现了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和产品,比如长丰猎豹、湘火炬、株洲齿轮等。

然而,与国内汽车发展势头良好的几个相邻省份相比,湖南汽车工业在数量、产品技术水平、研制开发能力、生产供应方式和配套关系上还存在很大差异,省内汽车企业点多面广、布局分散,多数整车及零部件企业规模小、产品成本高、品种杂、成套性差、产业链条短且窄,特别是缺乏发动机、变速器等关键总成的配套,这种窘况成了湖南汽车工业发展不容忽视的软肋。“十五”期间,湖南省整车生产企业规模普遍小,总年产量才10万辆,平均每户企业3000辆左右,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虽然省内拥有发动机、内饰件、车身、电子电器等7大类160多家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但由于整车企业长期缺乏带动力,零部件企业缺乏为本地企业发展壮大服务的基础,部分零部件企业已经转向省外重点汽车配套圈发展。即使有长丰猎豹汽车15万辆扩建工程和北汽福田长沙车辆厂10万辆轻卡扩建工程的修建,并且将在“十一五”期间再投资18亿元兴建中国南方最大的轻卡生产基地,但作为衡量汽车工业整体水平的轿车生产在湖南省才刚刚起步,产品结构很不合理,严重制约了湖南汽车工业的发展。

面对汽车市场正在发生的激烈变革,国家产业政策也变得更严,准入门槛设置更高,被市场竞争冲击到夹缝中求生存的湖南汽车产业一时行走在“产业突围的十字路口”,位置尴尬,前景飘摇。

如何去到更广阔的空间,寻找到新的破局点和发展机会?在严峻的形势面前,湖南的汽车工业发展急需制定出一份更加清晰而富有远见的战略目标。

敢于担当的湖南省委、省政府挑起了这份责任,为湖南汽车工业发展画出了一份崭新的蓝图,把汽车产业列为了湖南三大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并对其进行了重点规划和扶持:逐步形成以长株潭为核心,进而扩散到岳阳、衡阳、永州等地市,打造直径为300公里的大汽车产业集群。

2007年1月8日,是一个在湖南汽车工业发展史上不能忘记的日子。这一天,全省汽车产业发展座谈会在北汽福田长沙厂区隆重召开,近百名湖南汽车产业界的负责人,与省领导共聚一堂,面对面探讨研究湖南汽车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在这次会议上,省领导为湖南汽车发展仔細“问诊把脉”,总结了湖南汽车产业已有的四大板块互为补充,没有恶性竞争,存在一批有特色的配套零部件生产龙头企业,并具有地处中部区域、国内外市场广阔等三大优势,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发挥优势,树立信心,实现省内汽车产业后发赶超的要求。政府强力的支持态度,无异于给还处于低迷徘徊中的湖南汽车产业打了一剂强心针,对湖南汽车工业未来发展具有方向性的重大指导意义。曾经见证过并亲身感受到湖南汽车产业艰辛发展历程的北汽福田长沙厂区党委书记孔朝阳认为:这次座谈会的重要成果,是旗帜鲜明地把汽车产业作为全省支柱产业来谋划。

随后不久,湖南省政府提出了“1256”计划作为湖南汽车产业发展的总纲领,为湖南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1256”战略中,“1”是指以轿车领域为突破口,“2”是指形成长沙、湘潭两大汽车产业集群,“5”是指建成长沙、湘潭、株州、永州、衡阳5个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6”是指以轿车、越野车、载货车、客车、皮卡、专用车6个车型为核心,推进整车生产上规模、上水平、产业出效益。争取到2010年,全省要形成年产40万台发动机和年产各类汽车75万辆以上的能力,全省汽车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要达到1100亿元,利税超过130亿元。

2007年8月,湖南省政府又出台了《关于支持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将重点培育扶持长丰集团、北汽福田长沙汽车厂、湖南吉利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江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湖南美的客车制造有限公司和湖南汽车车桥厂等湖南六大自主品牌汽车骨干企业,并在汽车产业用地、销售、技术创新等方面出台了一揽子扶持措施,为湖南本土汽车产业大发展“保驾护航”。与此同时,成立了阵容强大的省汽车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省长亲自挂帅任组长,省经委、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19个厅局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其级别之高,力度之大,为往年湖南省内汽车产业发展所罕见,这对于正在崛起的湖南汽车工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喜讯。

《意见》出台后不久,湖南省又紧锣密鼓地组织了对全省汽车整车企业的重点调研,强调了湖南汽车工业要依托骨干企业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走“专、精、特”发展之路,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引进,用好用活产业扶持政策,营造做强做大的发展氛围。

这一系列举措,倾注了湖南省委、省政府对湖南汽车工业的无限希望,也进一步明确了湖南汽车工业的发展思路,即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借梯上楼,做大做强做优湖南汽车产业。

在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下,湖南汽车工业终于在圆梦之旅上走向了发展的新高度。全省汽车工业逐步形成“长丰猎豹”“北汽福田”“美的客车”“湖南吉利”“众泰江南”等“五虎将”竞合发展的产业格局。

湖南汽车工业真正的步入了上升发展的快车道。

“湖南制造”实现湖南自主创新的汽车梦想

“十五”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驶入黄金10年发展的快车道,中国巨大的汽车市场潜力被迅速挖掘,轿车需求急剧扩张,而湖南汽车工业长期存在的“缺重少轻,轿车几乎空白”的弊端日渐突出。

轿车,是汽车产业的主流,却一直是湖南汽车产业的薄弱环节,年产量在全国占比一度低于1%,就是在本省的汽车产量中,比重也仅有10%左右。要改变这种严重背离汽车工业发展规律的状况,湖南汽车工业已没有退路,更没有理由放弃,只有抓住机遇,奋起直追,在做大做强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同时,潜心打造自主汽车品牌,让“湖南制造”的汽车驶入千家万户。

其实,40多年前,湖南汽车工业从制造“洞庭130”轻型货车的那天起,几代创业者心中就有了一个制造轿车的梦想。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颗造车梦想的种子没能找到可以安放的地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汽车工业高速发展,推动着湖南汽车工业改革发展的步伐,重新点燃了湖南大干轿车的梦想。

如何快速高效地打通这条“湖南制造”之路,为湖南汽车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是摆在湖南省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最终,破除这道难题的重担依然落在了湖南省委、省政府的肩上。

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表明:湖南汽车产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与国内外大型汽车集团合资、合作,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开发力和竞争力。为此,湖南省委、省政府把引进和创新结合起来,打出了一系列漂亮的组合拳,引发了全球汽车产业及相关领域投资者的密切关注。

早在“十五”期间,湖南省已经进行过这方面的可行性探索,《湖南“十一五”汽车工业发展规划》《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的相继出台,把湖南汽车工业纳入了发展新型工业化的突出地位,为湖南汽车产业的振兴与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9年4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未来3年我国汽车产业健康发展提供行动纲领和政策保障。之后不久,湖南省委主要领导连续进行了几天的专题调研,决定再次召开汽车产业发展专题会议。会议上,省委、省政府领导明确要求特事特办,抓紧进行汽车产业重组,并就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技术取向等进行了明确。

隨后,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一系列推动汽车产业加速发展的利好政策的影响下,一批汽车产业界重磅的战略投资者进入湖南,引爆了“湖南制造”的激情与能量,湖南轿车产业不断取得崭新的突破。

5月21日,汽车制造商巨头广汽集团与湖南本土汽车名企长丰集团在长沙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成为国家汽车产业振兴规划实施以来的首个战略重组案例,给整个湖南汽车界带来了很大的变化;7月6日,广汽集团与菲亚特集团在罗马签约,双方将在长沙成立合资公司;众泰江南汽车在长沙的星沙基地买下了菲亚特的技术,总投资26亿元……这些还只是当年湖南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随后的几年里,类似这样对湖南汽车产业产生巨大影响的重组、合资项目越来越多。2013年5月15日,在湖南省政府部门的主导下,经历了近30次谈判的引进上海大众项目终于尘埃落定。这一天,国内汽车领域的巨无霸——上海大众长沙生产基地在长沙县干杉镇正式签约,占地面积167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20.8亿元,一期年产30万台整车。可以说,上汽大众长沙工厂,是迄今为止湖南投资规模最大的实业项目,它的建成投产,将成为推动湖南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强劲引擎。

随着汽车巨头频频落子湖南,湖南的“汽车王国”版图已见雏形,汽车产业亮点纷呈。2012年6月28日,广汽菲亚特首款国产轿车“菲翔”在长沙盛装下线。它的问世,不仅是广汽品牌划时代的突破,更代表了湖南汽车研发的实力水平,改写了湖南没有中级轿车的历史,是第一辆拥有世界级品质的“湖南制造”汽车,也成为湖南省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新起点。2015年5月24日,上海大众汽车长沙工厂正式投产,首台“湖南制造”朗逸下线,由此拉开了上海大众长沙工厂成为中部地区最大汽车制造厂商的大幕。

弥补了“湖南制造”的轿车短板之后,湖南汽车工业终于形成了越野车、载货车、客车、工程车、轿车等五大整车板块齐头并进的格局,翻开了湖南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的一页。

2017年12月24日,又是一个让湖南汽车人自豪的日子。当冬日的暖阳和着人们的笑脸在猎豹汽车长沙新生产基地绽开的时候,湖南省委领导宣布湖南年产百万辆汽车下线,标志着湖南汽车年产突破百万辆规模。

几代湖南人建设汽车大省的执着梦想,终于走进了现实。

猜你喜欢
汽车产业长沙湖南
为什么久坐久站腿会发麻?
打卡长沙网红地
长沙之旅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正式发布 深入探讨中国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
赢韩!球迷陪国足硬汉战长沙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
关于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现状及产业政策的调整
湖南童谣
在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