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专门用途英语的智慧课堂建构

2018-12-06 07:40王艳华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建构智慧教学方法

李 莹 尹 萍 王艳华

(黑河学院通识教育学院,黑龙江 黑河 164300)

一、引言

在当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信息生态环境下,教育信息化建设已从数字化时代进入智能化时代,智慧教育成为信息化发展的新诉求,智慧教学也将成为英语教学的新趋势。

作为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以下简称ESP)课程将特定的学科内容与语言教学目标相结合,以培养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能力为教学重点,从而提升学生的学术和职业素养。因其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元素,ESP教学同样承担着启迪智慧、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智慧人才的培养需要智慧教育,ESP智慧教育必然需要探讨ESP的智慧课堂建构。

二、ESP智慧课堂的建构阶段

安东尼(Anthony Liew)的DIKIW模型阐释了数据(Data)、信息(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智力(Intelligence)、智慧(Wisdom)五者间的关系,及从数据积累到智慧生成的四个阶段;斯腾伯格(Sternberg)的智慧平衡理论阐明了在价值观的影响下,运用智力、创造性、知识,平衡多方面利益的智慧观。借鉴这两大理论,结合我国ESP教学现状,可归纳、整合出通过ESP学习生成智慧的三大阶段,即知识习得、思维训练、人格塑造。

1、知识习得:从信息积累到知识内化

传统的ESP教学大多只帮助学生完成了信息积累,并未引导学生将知识内化。这是因为:第一,内容上,传统ESP教学凸显其工具性,而非人文性。学习内容主要是相关领域的英语词汇知识,而对学科知识的渗透较少。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习得的往往是“惰性知识”,并未真正内化成知识。钱学森先生的“大成智慧学”曾提出:教育应为全人格教育;大成智慧者应为全才、通才、杰出人才。传统的ESP教学显然难以培养出适合国家、社会需要的智慧型人才。第二,方法上,传统的ESP教学常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通过课文,运用听、读方式帮助学生完成ESP知识输入,却很少提供给学生输出知识的机会。这样的教学方法使ESP教学出现“学用分离”的弊端。即使成绩较好的学生也只是仅掌握一些基本表达,而缺乏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和从事工作的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将联结的“部分”信息转化为“整体”知识,真正习得ESP知识,建构ESP智慧课堂,教师可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加以调整。内容上,充分考虑到ESP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不仅注重ESP语言教学,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方法上,选用多种教学方法,使ESP课堂更具激励性、体验性、启发性、创造性,引导学生追求智慧。

2、思维训练:从知识内化到智力提升

根据祝智庭等的智慧教育2017定义,智慧人才具有价值观、行动、思维、创造四大属性。然而,传统教学常常忽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与培养。高校英语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时,读到逻辑混乱、思维浅显的文章并不新奇。许多高分作文仅仅是因为表达清晰,背诵的模版句子运用得当。多年的学习方式已令许多学生养成了背诵与模仿的学习习惯和对教师讲授内容全盘接受的思维惯性。没有质疑便不会主动探索,没有探索自然难以创新。这样的学生或许会在考试中所向披靡,却并非社会所需的智慧人才。

为帮助学生提升个人智力,ESP智慧课堂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一是调整教学目标。ESP的教学目标需兼顾学生知识学习与思维能力培养,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质疑、创新。智力提升是动态过程。为有效提升学生的批判性、发散性、创新性等思维能力,ESP的教学目标可设置为层级目标。二是优化教学方法。ESP智慧课堂上,教师身兼多重身份,即讲授者、促成者、主导者、“脚手架”,需要不断调整、探索、优化教学方法。三是重视教师发展。ESP智慧课堂需要智慧教师。ESP教师可通过研修、学习等途径“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思辨能力、具有创新意识”[3],成为一名勤学善思、知行统一的思辨者。

3、人格塑造:从智力提升到智慧生成

斯腾伯格在其智慧平衡理论中提出智慧的重要特征是平衡人际内、人际间、人与环境间的利益。可见,一个具备广博知识、缜密思维,却无法平衡“共同利益”的人,并非真正具有智慧。教育应坚持全人教育。大学英语教育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性质,应注重对学生优秀人格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ESP课堂可通过以下途径帮助学生塑造优质人格。一是合理选择教学素材。所选择的ESP教学素材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拓宽文化视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计划地将ESP教学与综合素质的培养相融合。二是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应难度适中、情感目标明确。例如,教学活动或是引导学生迁移旧知,或是通过讨论反思自我,不可为活动而活动。三是巧妙运用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利用课堂展示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成就感;还可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三、ESP智慧课堂的建构路径

随着智慧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十九大报告对“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提出,智慧教学在我国正蓬勃发展。教学软件、网络课程的开发,教学平台、各种APP在各高校的引进为智慧教学提供了优质的信息环境;各大教学赛事的成功举办则有效推动了混合式教学、智慧教学的发展,为智慧教学的交流提供了平台。若要建构ESP的智慧课堂,ESP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均需具有智慧。通过打造智慧课堂促成培养智慧人才,其路径如下图所示:

1、ESP智慧教学设计

图:智慧课堂促成智慧人才之路径

建构ESP智慧课堂的关键在于教学设计是否智慧。具体来说,教师需精心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活动等。ESP智慧教学设计所建构的ESP课堂通常具备以下特点。

第一,激励性。ESP智慧课堂应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促进学生智慧生成。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参照约翰?凯勒(Johh M.Keller)的ARCS动机模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注意力(Attention)、关联性(Relevance)、自信心(Confidence)、满足感(Satisfaction)。此外,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考取英语导游证、翻译证等各类资格证书,激发学生ESP的学习热情。

第二,选择性。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编写团队集体的智慧。市面上虽有许多经典的ESP教材,但因学时和教学对象的不同,并不完全满足个性化ESP学习需求。教师可精选市面上的经典教材和丰富的网络资源,结合学情,参照文秋芳教授的 SARS 理论,选择(Select)、改编(Adapt)、整合(Reorganize)、补充(Supplement)教材内容,并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完善适合学情的ESP讲义。

第三,启发性。仅靠ESP课程的有限学时,或许能够引导学生习得知识,却很难实现培养智慧人才的最终目标。因此,教师应认真提炼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外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课上、课后均能主动探究、思考、创新。无论是所选择的素材、所设计的问题,还是布置的学习活动、分享的学习资源,都应更具启发性,将智慧课堂延展至课外,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ESP智慧教学方法

ESP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的不同,合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第一,产出导向法(POA)。POA主要针对的教学对象为成绩较好的外语学习者,旨在有效解决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用分离、效率低下”等诸多弊端。课前,通过网络平台共享的微课驱动(motivating)学生进行ESP相关专题的学习;课中,通过教师这一“脚手架”(scaffolding),促成(enabing)知识技能习得;课后,通过拓展的网络资源、练习,实践、评估(assessing)所学知识与技能。通过有效输入,促进学生输出。

第二,任务教学法。教师可将ESP教学分为若干专题。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相应目标,教师可对某一教学专题设计出若干目标指向明确的子任务。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查阅各种资料,小组合作,完成相应任务。任务教学法不仅关注语言的理解,而且可将学生置于某一模拟情境中,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任务教学法能否运用得当,各项任务的设计是关键。

第三,图式教学法。根据图式理论,ESP智慧课堂可采用思维导图、概念图、凝练公式图等。思维导图呈现思维过程,为树状结构。教师可将某一主题凝练成关键词,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通过联想、发散思考,从一个中心点绘出若干分支,并通过收集资料和学习新知,拓展、修改思维导图。概念图显示知识的层级关系,为网状结构,帮助建立概念关系。公式图是“教师可以提炼内容,利用问题、公式等学生熟知或易记的信息将课程内容串联起来。”图式教学法不仅有助于学生迁移旧知、记忆新知,而且可以有效提升发散和创新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尝试采用如案例法、交际法、体验式、沉浸式等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促进学生智慧生成。

3、ESP智慧学习方式

智慧教育的核心在于发展学生的学习智慧。学生是ESP智慧课堂的重要参与者,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正确方法,进行智慧学习。

首先,混合式学习。ESP老师根据教学目标,认真设计线上、线下学习任务,精心制作和选择学习素材,引导学生进行ESP混合式学习,即建立“网络学习+课堂学习+课后实践”相结合的智慧学习模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合作式学习。教师可运用苏格拉底式教学方法,提问要具有启发性,设计如小组讨论、圆桌教学等形式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会沟通分享;相互辩驳则可培养创新思维。

第三,评价式学习。评价采用师生合作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机器测评四种类型,主要围绕学生的知识建构情况、自主学习能力和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贡献展开,贯穿于学习过程始终。评价活动可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如评估测试结果,直接阐述个人见解,或采用评价量表的形式,对“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活动等方面进行打分”。

四、结论

ESP课程将学科内容与语言教学目标相结合,侧重帮助学生解决在学科学习中所遇到的语言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学术和职业素养。智慧教学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诉求。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教师提出诸多挑战,也为ESP教学提供了优质的智慧教育环境。ESP教师应直面挑战,锤炼技能,使自己成为一名“知、行、创”统一的智慧教师。同时,充分利用智慧环境为师生提供的丰富学习资源和优质教学手段,积极探索ESP混合式教学模式,基于智慧生成的三大阶段,探索使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均更具智慧的有效路径,全力打造ESP智慧课堂,培养社会需求的智慧人才。

猜你喜欢
建构智慧教学方法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