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杉木林经营模式凋落物特征比较

2018-12-13 06:57李俊宁
武夷学院学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阔叶林阔叶高峰期

李俊宁

(仙游林业局,福建 莆田 351200)

凋落物(Litter)是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地上部分生成并归还到地表的所有新陈代谢物的总称,包括林分内的枯枝、枯叶、野生动物残体及粪便等,是降解者物质和能量的主要来源,亦称枯落物[1]。凋落物作为养分的载体,对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早在1876年,德国科学家Ebermayer就开始研究凋落物在养分循环中的作用,至今已有超过140年的历史[2],而后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森林凋落物的数量、分解、养分归还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大大推动了凋落物研究,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3]。

杉木是中国最重要的速生丰产用材林之一,对林业生产、开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4]。然而由于杉木自身的一些生物学特性,如化感作用,或因经营不善等原因,多代连栽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常出现生物多样性降低、地力衰退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杉木人工林产量、质量,影响林业可持续发展[5-6]。关于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等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而近年来,随着该问题的不断凸显,已成为众多研究人员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7]。

由于速生丰产杉木林本身归还给土壤的凋落物较少,且杉木凋落物分解较慢,从而导致养分归还林地较少,引起土壤养分的收支不平衡,导致土壤酸化,自我增肥能力弱,造成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8]。虽然采用人工疏伐、施肥、混交等营林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林地凋落物的分解环境,加块其分解速度[9],但对于已经郁闭的林分,仅依靠人为经营管理,效果常常比较有限。因此,如何通过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结构进行有效调控,改变凋落物数量、质量及其组成,加快凋落物的分解,提高凋落物养分归还量,达到维护地力平衡的目的,已成为当前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防治技术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杉木林经营模式凋落物进行1年监测,比较了凋落物的产量、组分以及动态特征,并同周边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动态特征进行比较,以探索亚热带地区杉木人工林的能量循环,为该区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地概况与方法

1.1 研究地概况

本研究试验林位于仙游县西苑乡,为仙游县主要林区,素有“绿色金库”之称,地处仙游县西北部,东经118°33′,北纬 25°29′,隶属戴云山脉,东北与永泰县毗邻,西北与永春、德化县接壤,是莆田市木兰溪的发源地。该区气候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日照总时数1 815 h,年太阳辐射量102 cal/cm2,年平均温度16.9℃,年降雨量在1 800~2 500 mm之间,海拔在200~1 800 m之间,研究地坡度一般在25°左右,主要成土母岩是沉积岩和变质岩,土壤为黄红壤,土层较厚。

1.2 研究方法

在该乡的半岭村、西苑村、柳园村、岭峰村、凤山村建立了5个不同群落类型凋落物收集区,包括1991年及1993年2代杉木林、老龄杉木林、2代杉木萌芽林、常绿阔叶林。分别在5个不同森林生态系统内设置一个10 m×10 m固定样地,对各样地的林木状况、物种组成等群落信息进行调查和记录(表1)。

表1 群落类型样地乔木层物种生长状况Table 1 Growth situations of tree layer species in samples of each system

采用收集器法对各群落内的凋落物动态变化进行1年监测,即在固定样地两条对角线上设置5个竹质编织筐(1 m×1 m),每月收集一次凋落物,带回实验室进行相关研究,监测时间从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凋落物分为针叶、针枝、针果、阔叶、阔枝、阔果和其他七类,分别进行称重,然后将分类好的凋落物放到烘箱,70℃烘干至恒重,称重并粉碎保存以供其他测定分析之用。

2 结果分析

2.1 各林分类型年凋落物总量及组成

由图1可以看出,各群落类型年凋落量处于5.178~9.774 t·hm–2之间,处于亚热带森林年凋落量(3~11 t·hm–2)的范围内[10]。不同群落类型年凋落量有差异,从高到低为常绿阔叶林>2代杉木萌芽林>杉木老龄林>1991年2代杉木林>1993年2代杉木林。天然常绿阔叶林为9.774 0 t·hm-2,2代杉木萌芽林为6.626 4 t·hm-2,杉木老龄林为 5.485 9 t·hm-2,1991 年2代杉木林为 5.178 1 t·hm-2,1993年 2代杉木林为4.917 0 t·hm-2。

图1 不同林分类型年凋落物组成Figure 1 Annual litterconstituents in each forest type

由表2可以看出,在凋落物各组分中,落叶占总凋落物的比例最高,所占比例在53%~74%之间;其次为枝和果,枝的凋落量所占比例在8%~22%之间;果的凋落量所占比例在5%~37%之间;其他类所占比例最小,仅在1%~6%之间。不同森林生态系统,各组分所占比例大小排序有所不同,常绿阔叶林和2代杉木萌芽林呈现出叶>果>枝>其他,而其他3个杉木林生态系统则是叶>枝>果>其他。

表2 不同林分类型年凋落物各组分比例(%)Table 2 Proportion of each litter component in each system

从表2还可以看出,同一组分所占比例在不同森林生态系统之间有所差异,落叶在总凋落物中所占的比例呈现1993年2代杉木林>杉木老龄林>1991年2代杉木林>2代杉木萌芽林>常绿阔叶林。枝凋落量所占比例最低的是天然常绿阔叶林(8.54%),最高的是1991年2代杉木林;从果实所占比例来看,天然常绿阔叶林和2代杉木萌芽天然更新林较高 (36.01%和15.95%),1993年2代杉木林较低(5.15%)。其他类凋落物所占比例最高为2代杉木萌芽林,最低为1991年2代杉木林。

2.2 不同系统凋落物总量的月度动态

图2 各系统总凋落物月变化Figure2 Months change of each system total litter content

从图2可以看出,各系统总凋落物量的月度变化较为明显,各系统凋落物总量在1年中均有两个凋落高峰期,但是各系统高峰期发生的时间不完全一致。杉木老龄林、1993年2代杉木林、2代杉木萌芽林和常绿阔叶林4个系统凋落物的第一高峰期发生的时间较一致,均在在4月份,因为3月份气温回升,林内环境干燥,于是导致凋落的第1个高峰期的出现;4个系统凋落的第2高峰期发生的时间也比较统一,都在12月份,这是由于气温下降,各系统落叶量的增加导致第2高峰期的发生;凋落的第1峰值均大于第2峰值,且相差幅度较大,这可能与森林群落的生物学特性和气候条件等有关。而1991年2代杉木人工林系统凋落物的第一高峰期在6月;第二高峰期在12月;凋落的第一峰值大于第二峰值,但相差幅度较小。

2.3 各组分凋落物量的月度动态

由图3可以看出,各系统不同组分凋落量月变化较大,但大致都有两个凋落量高峰期。1991年2代杉木林中,叶的凋落量在12月达到最大值,月变化差异较大,而枝的凋落最高峰则是在7月,果和其他的月变化较小;1993年2代杉木林中,叶的凋落量有3个高峰期,4月、10月和12月,枝果和其他月变化较小;2代杉木萌芽林叶和枝的凋落量月变化规律较为一致,它们均在4月和12月达到最大值,且月变化较大,果和其他月变化较小;常绿阔叶林叶和枝的月变化规律也较为一致,凋落量的最大值都在4月份且变化较大,果和其他的凋落量月变化较小;杉木老龄林叶、枝凋落量月变化较为一致,均在4月、12月最大,单月变化较其他类型杉木林变化更为稳定。

图3 各林分类型凋落物各组分动态统计Figure 3 Seasonal change of each litter composition in each forest type

2.4 各系统针阔叶类凋落物量的月度动态

由图4可以看出,各系统阔叶类凋落物量的月变化较大,差异较明显。天然常绿阔叶林、杉木老龄林和2代杉木天然萌芽更新林阔叶类凋落物的第一高峰和第二高峰分别为4月和12月,且第一高峰明显大于第二高峰。而1991年2代杉木人工林和1993年2代杉木人工林阔叶类凋落物的月变化则较不明显,这可能与杉木人工林仅零星分布少量阔叶树有关。

针叶类凋落物的凋落量月变化较明显,但不同系统凋落物高峰期出现的时间不完全一致。杉木老龄林、1993年2代杉木人工林和2代杉木萌芽天然更新林3个系统针叶类凋落物的凋落量的第一和第二高峰分别为4月和12月,且第一峰值小于第二峰值;1991年2代杉木人工林系统针叶类凋落物的凋落量的第一和第二高峰分别为6月和12月,该系统两个凋落高峰的差别较小;天然常绿阔叶林无针叶类凋落物。

图4 各系统针阔叶类凋落物凋落量的月变化Figure 4 Seasonal change of needle broad-leaved litter content in each system

3 结论与讨论

杉木林凋落量每年为 4.917 0~6.626 4 t·hm-2,低于天然常绿阔叶林的9.774 0 t·hm-2,各林分年凋落量有明显的差异,从高到低为常绿阔叶林>2代杉木萌芽林>杉木老龄林>1991年2代杉木人工林>1993年2代杉木人工林,常绿阔叶林显著大于杉木林,这与一些学者认为的针叶林凋落量远小于阔叶林凋落量的观点一致[11-12]。

在凋落物各组分中,凋落叶占总凋落物的比例最高,所占比例在53%~74%之间;其次为枝和果,枝的凋落量所占比例在8%~22%之间;果的凋落量所占比例在5%~37%之间;其他类所占比例最小,仅在1%~6%之间。不同森林生态系统,各组分所占比例大小排序有所不同,天然常绿阔叶林和2代杉木萌芽天然更新林呈现出叶>果>枝>其他,而其他3个杉木林生态系统则是叶>枝>果>其他。杉木老龄林 (71.65%)和1993年2代杉木人工林(73.90%)与绵阳官司河流域柏木林落叶所占比重75.44%接近[13]。2代杉木萌芽林(66.24%)、1991年 2代杉木林(67.24%)与贡嘎山峨嵋冷杉林的落叶比重68.72%[14]相似。

各系统总凋落物量的月度变化较为明显,各系统凋落物总量在一年中均有两个凋落高峰期,但是各系统高峰期发生的时间不完全一致。杉木老龄林、1993年2代杉木人工林、2代杉木萌芽天然更新林和天然常绿阔叶林4个系统凋落物的第一高峰期发生的时间较一致,均在4月份,4个系统凋落的第二高峰期发生的时间也比较统一,都在12月份,而1991年2代杉木人工林系统凋落物的第一高峰期在6月;第二高峰期在12月。常绿阔叶林凋落叶以阔叶类为主,2代杉木萌芽林、杉木老龄林阔叶类阔叶树种较多,凋落叶中阔叶类也有相当比重,而1991、1993年2代杉木人工林阔叶树较少,阔叶类凋落物的月变化则较不明显。

常绿阔叶林、2代萌芽林、老龄杉木林内阔叶树较多,因而凋落物组成及月度变化较为类似,常绿阔叶林物种丰富,物种代谢节律不同,因而凋落物通常较杉木多。杉木凋落物通常以枝条形式脱离树体,因而叶片、枝的凋落量较多,材用杉木林虽然已到主伐年龄,甚至超过主伐年龄,但由于人工密植等原因,林分环境不利于果实发育,因而杉木林内果实凋落量较低。混交林经营有利于提高杉木林凋落量[15],这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同时混交林经营还有利于减缓杉木的自毒作用。成熟杉木林凋落量趋于稳定[16],与本文研究结果相符。本研究结果可为混交林经营、杉木林主伐年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阔叶林阔叶高峰期
中国进口阔叶锯材价格传导问题研究
◆ 园林苗木
蛋鸡产蛋高峰期短的原因
小花园观赏草种植实例
——低维护的小型观赏草阔叶山麦冬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世界之窗 钱江源,探路国家公园
梨树进入生长高峰期 管理技术看这里
阔叶林培育及保护对策
用固定样地法监测银瓶山阔叶林物种多样性
晚荷
防患于未“燃”,温暖过冬So E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