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018-12-15 00:16吴聪灵
风流一代·青春 2018年12期
关键词:玄武湖铁饭碗全乡

吴聪灵

父亲是名退伍军人,分配在乡农具厂工作。曾几度救人立功的他,被部队熔炉激活的男儿血性无处寄托,这份安稳的工作让他不满:吃大锅饭,把人给吃坏了!

1977年元旦,他与我母亲经过自由恋爱结婚时,外公十分的不放心,他给外公立誓:“爸您放心!别看我们现在一穷二白,我保证让她过上好日子,我们要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可是,要怎样才能过得上好日子呢?

1978年的春风吹来,父亲辞掉稳定的工作,卖掉腕上的中山表,用这30元的启动资金租下一间门面,就开起了小饭馆。馒头包子、油条烧饼之类,当时是奢侈品。小夫妻起早贪黑,生意越做越大,物资日渐丰富,就开起了酒店。

终于建起了自己的房子,從土墙草屋到砖瓦房,再至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父亲用15年时间完成了他对岳父的承诺。

他也开创了很多个第一:全县第一个领营业执照的个体户,全乡第一个盖楼房、装电话的家庭。他创业的形式也不断变更———从饭馆到旅社,再至全乡首家浴室,自费出资铺设乡村道路……如今想来,父亲是不折不扣的改革开放“弄潮儿”。

父亲还是“择校”的开先河者———从1989年开始,我们三兄妹陆续从镇上转学到县城,后来我们都考上了满意的学校。若无这一步,不知我们姐弟命运又会如何。

三个子女中,早年最让父母操心的应是我了。父母虽创业有成,却也经历诸多辛苦,希望作为长女的我能早些立业,故未让我读高中,而是让我去考中专,毕业后可以早些就业。那个年代,中专比高中难考,但庆幸我考上了。毕业后,父亲就为我在县水利局找了工作,希望我生活安稳,不必经历他们的辛苦。

可我这个女儿跟他一样不安分,始终怀揣着一份闯荡的梦想。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社会的进步,我也了解到要想到外面闯荡,中专文凭是不够的了,于是开始参加国家自学考试。做这一切,我都是利用业余时间,也没有跟家人说。一拿到大学文凭,我立即就辞掉了家乡的铁饭碗,只身奔到南京来,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工作———《金陵晚报》记者一职。

刚知道我要辞职奔赴南京时,父母是极力反对的。父亲反复劝我:“我们这么辛苦,为的就是让你们过得更好,现在有了铁饭碗,为什么还要折腾呢?外面就那么好闯荡吗?”父母的再三劝说,对于自觉“翅膀长硬、想要飞翔”的我来说自然无效,最后父亲只好说:“混得不好,赶紧回家!”

一心想让我过安逸日子的父亲或许也没有想到,我和他一样,对自我完善与提升,比安逸生活看得更为重要。媒体工作中,我多学、多问、多练、多跑腿,很快适应了全新的工作。半年之后,父母见我的事业稳定,自然放下心来。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有一年国庆节,父亲从老家来南京看我,我带他去逛玄武湖。在玄武湖公园门口,父亲搂着我的肩膀拍了张合影。那是我记忆中与父亲最为亲近的一次,在那一刻能感受到父亲对他这个女儿,发自内心的欣慰与自豪。

随着年岁渐长,我也越来越多看到父亲个性中的良好品质对我的影响。媒体工作十余年,我在最得心应手的时刻选择了辞职———因为在这个职业里,我有兴趣去学习的领域已经走到尽头,再继续,又意味着重复了。我想要换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人生,接下来就去创办公益组织,全方位挑战自己的综合能力与素养,辛苦那是必然的,可收获也是巨大的。

改革开放40年,创造了我们父女两代的燃情岁月。其实,又何止我们父女两代呢?

猜你喜欢
玄武湖铁饭碗全乡
我陪奶奶去公园
细雨红荷玄武湖
下河乡:视察调研全乡重点项目
南京玄武湖的前世今生
哲理漫画
北有玄武
医院打破“铁饭碗”
吃饱了的人
铁锁链
用汗水浇灌脚下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