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陕西省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12-19 07:48程安东
西部大开发 2018年11期
关键词:高新技术陕西现代化

文 / 程安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可以说习近平同志关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方面,是引领我们全面推进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指针。

陕西实现追赶超越目标,必须率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制定和完善扎实管用的政策措施,采取实实在在的行动计划,使习近平同志的经济思想在三秦大地生根开花。

一 陕西经济体系现状分析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近70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的快速发展,陕西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雏形虽已显现,但很不完善。首先表现在创新动力不足,核心技术研发乏力;实体经济门类齐全,但产业体系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但原创产品较少,还未完全摆脱跟跑的被动;科技领先企业弱小,缺乏领跑团队;产学研用结合度差,科技教育优势尚未充分发挥,特别是条块分制局面未完全打破;军民融合尚未形成统一体系;全方位对外开放尚跟不上国家战略。

同时也应看到部分体系优势也正在发挥作用,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关中经济集中度较大,已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的实体经济群,现代农业也处在全国领先行列,这些都是陕西追赶超越的希望所在。

陕北能源重化工产业起点良好,部分项目全国领先,带动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具有可观的后发优势,是陕西追赶超越的潜在动力。

陕南地理经济条件特殊,是国家南水北调的重要水源地,林特水产业也初具规模,循环经济发展态势良好。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发展前途也会看好。

关中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初具规模,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已形成带状优势;航天航空科技发展引领全省创新动能,带动军民融合开花结果;实体经济的主体地位正在确立,智能制造开始起步,主导产品的零部件区内配套有所加强;科技创新队伍强大,而且已形成若干创新领先团队,如光机所、有色院等;文化的基础性作用也正在呈现……可见陕西现代化发展具备实力、前景可观,但需要通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协调组合力量,以创新为引领,一定能走出高质量、高效益、高水平发展之路。

二 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思想,着力建设“六个体系”和“一个体制”,并使其达到相互协调,形成有机统一体

习近平同志强调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相互联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体说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六个体系”和“一个体制”有机构成的一个整体。包括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同时建设能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我们应按照习近平同志的这些原创要求,结合陕西的现实情况,深入调查研究,群策群力加快建设陕西现代化经济体系和体制。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理顺各个层面的关系,消除相悖因素,推进各行各业相向而行。要提高认识,跟上时代前进步伐,特别要适应新时代主要矛盾发生的新变化,致力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瞄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35年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致力于理论和政策创新,制定出经得起未来发展实践检验的陕西现代化经济体系。

宝鸡高新区陆港高端汽车零部件产业园

三 建设陕西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若干思考

当前陕西经济周期性改善,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增强,继续保持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的态势平稳运行,可以实现习近平同志要求的追赶超越目标。可以这么说,陕西经济发展正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但要跨越关口还需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才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我们加快建设符合省情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是巩固壮大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物质生产仍然是推动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基本活动,实体经济始终是国民经济的主体。这一点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一刻也不能动摇。特别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供给质量,满足多方位需求只有发展实体经济才能实现。况且,陕西实体经济比重较大,门类齐全,尤其需要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和提高。重点应该是智能发展高端制造业;拉长能源产业链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新型化学工业和现代农业,要优化产业结构,增加新型产业比重。

二是提升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建设“中国西部创新中心”,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上世纪九十年代省委、省政府就提出建设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并经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带。带内有国家级的西安,宝鸡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集中了全省大部分教学科研力量,是创新发展的主体团队。20年来,关中创新发展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使我省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但科技优势并未完全转化为经济优势。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完全可以把关中建设成“中国西部创新中心”。

三是充分发挥“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的区位优势,全面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发展门户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和国内辐射力。历史上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开拓通往欧洲的门户,谱写了中西交流合作的先河,对推动汉唐盛世发挥过重要的作用。近代又是欧亚大陆桥上最大的城市,对外开放也迈出了新的步伐。当今在习近平同志“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是加快发展的最好时机。随着一列列“长安号”中欧专列汽笛长鸣,陕西对外开放必须制订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国际合作战略,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一份力量。

第25届陕西杨凌农高会开幕,1900余项科研成果亮相

榆林市榆阳区气田在油气田建设中,始终践行绿色环保理念,建成绿色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四是推进关中城市群融合发展,建设榆林新型沙漠生态城市群,发展汉江城市带,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加快关中发展带动两翼腾飞。省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合作共赢缩小差距,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涵。关中科技教育和产业均颇具实力,关键是要融合创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特别是对核心技术的原创,要改变中国制造业“缺芯少魂”的现状,必须以科技创新来突破,要知道从做大到做强的拐点就是掌握技术,然后就出现跳跃式发展。关中高新技术开发带有条件作出贡献。陕北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下大力量突破煤气油科学利用关,拉长产业链,不断增值,“吃光用尽”。为国家提供新能源、新材料、新产品。陕南根据自身林特水的优势发展循环经济,开辟绿色发展之路。

五是解放思想,落实“放管服”的各项政策措施,真正做到“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充分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优化政府作用,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体制保证。这就需要政府自我革命、合理用权、人民至上,公务员要当好各行各业的服务员。及时领会中央的决策精神,执行好大政方针,并结合省情创造性的制定和优化具体措施办法,以切实有效的行动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基础性作用的发挥。

六是根据中央驻陕单位多而强的特点,加强融合,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有机整体相向而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管隶属关系何在,只要在陕西就都是陕西经济发展不可分割的部分,都要以主人翁的态度共建陕西现代化经济体系。

七是充分发挥非公有经济体(包括外资企业)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活力,挖掘全要素动能。非公有经济体是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主体。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必须在做强国有经济的同时大力发展非公有经济,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现全省经济繁荣。

猜你喜欢
高新技术陕西现代化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之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陕西音乐如何演奏?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贵州省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增长40%
全省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6%
陕西青年作家采风团走进陕西杨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