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出来的“网红城市”能走多远?

2018-12-19 07:48王薇
西部大开发 2018年11期
关键词:西安网红旅游

文 / 本刊记者 王薇

西安大唐不夜城“现代唐人街” 摄影/成晓宇

一年之前,抖音还未进入主流用户视野;一年之后,抖音全球月活跃用户数超过5亿。在抖音成为“现象级”小视频产品时,频频出现在抖音热门内容里的许多城市也跃升为网红打卡地点。

几亿人的“抖音力”,在过去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撬动了中国的城市格局。有人总结道,抖音不但红透了一个个戏精,笑死一个个路人,还“抖”出了一个个网红城市。如果说重庆赢在魔幻的城市景观,成都胜在悠闲的生活方式,西安则是历史感与现代感的相映成辉。

作为周、秦、汉、隋、唐等13个封建王朝的都城,西安是全国最不缺历史旅游资源的城市之一。贾平凹曾形容西安道,“它的城墙赫然完整,独身站定在护城河上的吊板桥上,仰观那城楼、角楼、女墙垛口,再怯弱的人也要豪情长啸了”。

这些秦汉盛唐留下来的残垣断壁,恰恰是抖音用户最为喜爱的内容,“排列有序的四合院和四合院砖雕门楼下已经黝黑如铁的花石门墩,让你可以立即坠入了古昔里高头大马驾驶了木制的大车开过来的境界里去”。

这些体验都盛放在15秒的视频中,厚重历史气息与现代都市元素的交相辉映,绽放出西安与众不同的城市气质。于是,地铁里、公交上的低头族们在听到“西安人的城墙下是西安人的火车,西安人不管到哪儿都不能不吃泡馍……”时,都多了几分心领神会的默契。

“网红城市”之后

本刊2018第8期曾在《“网红城市”的营销觉醒》一文中提到,自去年开始,重庆、杭州、成都、西安等众多二线城市成为新时期的“网红城市”。这些“网红城市”的出现,背后反映的是地方城市营销意识的觉醒。

2018年十一假期,西安相关数据实现新突破: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总收入,罕见与北京持平。7天共接待游客1692.56万人次,同比增长45.28%,旅游总收入139.65亿元,同比增长达到140.98%。国庆7天,西安的旅游收入相当于2017年所有大小黄金周旅游收入的总和。

这是自“网红城市”后,西安旅游第二次取得傲人成绩,不久之前的“五一”小长假,西安市旅游人数首次超过成都,小长假期间的旅游收入虽与成都还存在不小差距,但“网红城市”带来的红利并未就此停下。

由此可见,西安在“抖音”上赢得高人气之后,并没有冷眼旁观。为了让更多人能实地感受西安的魅力,西安做出了更多的尝试和努力。

营销思路的转变

2018年上半年,西安市旅发委曾与“抖音”短视频达成合作,双方计划将基于“抖音”的全系产品,进一步宣传推广西安的文化旅游资源,“从西安出发,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扩大西安作为“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在世界范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合作双方决定通过文化城市助推、定制城市主题挑战、“抖音”达人深度体验、“抖音”版城市短片来对西安进行全方位的包装推广,用短视频来向全球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好现代城市文化。

西安南门城墙下的网红街头歌手

2018“西安年·最中国”元宵节活动

西安地铁移动“有声图书馆”主题专列

这对曾经一贯以旅游宣传片为主要宣传手段的大多数旅游城市来说,都可以算作是首屈一指的。

内容创作的创新

西安的历史景点和民俗小吃,成为年轻人打卡的热门选项。过去西安的气质是历史的厚重感,和“抖音”、硬科技的元素结合起来,气质年轻化了许多,这也是西安旅游内容的创新。

2018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在西安城墙国际文化节上,1374架无人机在城墙进行表演,以“开放之门,时空之门”为创作理念,打造中外弦音对话时空交响,呈现出集光影科技、现代艺术、古城文化和硬科技之都于一体的光影盛宴。虽然最终现场疑似无人机定位出现问题,导致画面残缺,但硬科技与古城墙的深度融合,依然给游客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服务质量的提升

“网红城市”引来假日暴增的人潮,“人看人”、“人挤人”、“票价贵”……这些令人诟病的旅游体验都是游客望而却步的理由,但过去不久的十一黄金周,西安在服务质量上有了长足的长进。

自9月30日至10月7日,西安地铁运营安全平稳有序,8天累计平安运送乘客达1864.14万人次,日均客流233.02万人次。9月30日单日线网客流达到259.45万人次,为国庆长假期间单日最高客流。10月1日晚,延长运营至10月2日0:10,接驳高铁到达旅客700余人,解决了高铁晚点旅客深夜到站的出行问题,人性化的贴心举措,赢得游客们的一致好评与点赞。

10月1日,西安地铁移动“有声图书馆”首列主题专列一经上线便引爆广大市民的朋友圈,大家在车厢里纷纷扫码体验“听书”的乐趣,地铁列车悄然变身成为“有声图书馆”,成为国庆期间古城西安的“新网红”。

“旅游胜地”之前

“网红城市”的火爆对西安的城市发展益处无需赘言,但“网红城市”带来的“知名度”这份“生产力”,让我们想更急迫地挖掘这座城市的“独特内涵”,凸显其唯一性,彰显其“不可替代”的城市魅力。延续“网红城市”的红火,更应进阶为“旅游胜地”的自豪感、“文明古都”的归属感。

因此,透过这份红火,应该有更多的冷静与沉思。

挖掘古都韵味

现代西安拥有的不仅仅是历史的沧桑与繁华,还有着特大工业城市所特有的粗粝、激情与狂放。少数民族文化碰撞,必然产生新的艺术形式。社会哲学家刘易斯芒德福认为,19世纪以后欧洲的交响乐团开始大量出现,这是因为“在新交响曲的规模、力量和乐章上,音乐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成为城市工业社会的理想对应物”。而在中国西北,这个对应物就是民谣和摇滚。

永兴坊的“摔碗酒”

歌手张楚曾经在陕西机械学院(后来的西安理工大学)读土木工程,在他后来写的歌曲《造飞机的工厂》中,作为中国飞机制造业的重镇,20世纪九十年代的西安就有一种工业社会的超现实感:“工厂在加班工作,赶制一架飞机,准备在夜里飞往月亮。”西安的张楚、郑钧和许巍,他们在歌里一面回应着西北的历史与山川,一面又诉说着逃离这片土地的冲动。

西安有工业文明碰撞着古代文明,有粗粝狂放外表包裹着内敛细致的内心。这样的韵味存在于这座城市的博物馆、相声社、音乐节、电影院、城墙根。这些元素给那些生活在别处的人们提供了足够的“感官补偿”,它是这座城市的魅力,也是曲径通幽所在。

打破“门票经济”

近年来,城市旅游景区都在从门票经济向综合产业经济转型,景区纷纷加大住宿、餐饮、演艺和文创产品开发,而非仅仅依靠单一的门票来源。2018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要求在今年“十一”黄金周旅游高峰前,切实降低一批重点国有景区偏高的门票价格。

北京和西安同属世界级古都,拥有极其丰富的文化遗址。据相关统计,西安景点门票普遍高于北京。尤其是故宫,作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宫殿型建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国家5A级旅游景区,旺季门票仅60元。相对于兵马俑和华山(渭南景区),故宫预约制系统非常完善。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虽然故宫的门票价格多年没有涨过,但故宫从未想过要涨价。相反,未来如果得到社会理解、经过有关部门同意,在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免费开放。”在“考虑免费开放”的长远计划之下,故宫博物院通过文创产品,深入挖掘故宫文化内涵、古建筑信息和文创产品对接,形成故宫文化的另一种传播方式,并带来几乎超越门票价值的不菲收入。

西安与北京虽然同为文化古都,但多数景区门票价格差异悬殊,反映了两座城市之间的能级差距、经济实力以及发达程度的差距。而如何打破“门票经济”,寻求更有价值的“旅游商机”,是需要面对和反思的问题。

承担社会责任

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曾感慨道:“外国友人对我们西安的旅游早就有一句精准的评语:‘不到西安就等于没有到中国’。河南的‘老家河南’,山东的‘好客山东欢迎您’,这两省的旅游广告语受到广泛好评。可是,西安至今甚至没有一条大家印象深刻的旅游广告语。”

这背后蕴含着西安对于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怠慢”。而《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围绕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要加快将关中平原打造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作为城市群的核心城市,西安将继续发挥龙头作用,向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进发。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也是我国西向战略的支点,通过将关中平原城市群打造为旅游文化黄金走廊,使大西安成为我国“一带一路”重要增长极,以旅游为载体、以文化为纽带,推动整个区域的发展,这是西安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历史使命。

因此,主动适应国内外旅游新形势、新变化,把西安建成“易游、易娱、易行、易宿、易留、易友”的“世界城市”,突出中华文化体验,传承中华文化,彰显中国软实力,是成为“世界旅游胜地”之前必须要承担的社会责任。

猜你喜欢
西安网红旅游
西安2021
Oh 西安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我要当网红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
旅游
“网红”数学课
当网红遇上“网红” 国外网红们都拒绝不了的鞋包好品位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