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一月 >>>

2018-12-19 07:48
西部大开发 2018年11期
关键词:通关进出口

陕西前三季度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282.7亿元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陕西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往来也在不断丰富。五年来,陕西对外开放之路越走越宽,开放之门越开越大,陕西开放型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陕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值由2013年的247.5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323.3亿元,增长30.6%。今年前三季度,陕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282.7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11%。其中,对“东盟”国家进出口105亿元,占同期陕西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的45.4%。“东盟”国家中,对新加坡进出口41.1亿元,对马来西亚进出口22.9亿元。

甘肃加强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

为了更好落实健康扶贫三年攻坚工作要求,去年以来,甘肃省各地在开展农村贫困人口(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经民政部门核实核准的农村特困人员和低保对象)大病专项救治工作中,对罹患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白血病、食道癌等11种大病患者优先开展救治。在此基础上,还将肝癌、急性心肌梗死、白内障、神经母细胞瘤、儿童淋巴瘤、骨肉瘤、血友病、地中海贫血、唇腭裂、尿道下裂10种大病也列入优先救治病种。按照“保证质量、方便患者、管理规范”的原则,在原确定定点医院和救治病种的基础上,结合新增病种救治能力,各地重新确定定点医院和救治病种,并制定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宁夏治“差”保“好”强化水生态环境保护

为了不断改善黄河水质,宁夏坚持流域上下联动治理,全力以赴治“差水”、保“好水”,主要措施包括集中治理工业园区污染,排查取缔“九小”企业和直排口;采取控源截污、生态修复、末端治理等治理措施,加强入黄排水沟综合整治;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推进污泥处理处置,提高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水平。在水源地环境保护方面,宁夏将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末梢水的全过程监管,摸清水源地环境保护问题底数,加快推进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定期监测、评估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源、供水厂单位供水和用户水龙头水质状况,并及时向社会公开。

青海清洁电将直送河南,一年可少消费1760万吨煤炭

新疆实行“兜底”政策为特殊困难群体编织“保障网”

青海清洁电将直送河南 一年可少消费1760万吨煤炭

河南、青海、甘肃三省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在北京签署《建设青海至河南输电工程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青海至河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将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预计2020年7月建成投产。据介绍,青海至河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第一条可再生能源特高压输电项目。该工程起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落点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途经青海、甘肃、陕西、河南4省,线路长度1587千米,投资约231亿元,由国家电网公司、河南省电力公司、青海省电力公司出资建设,其中河南境内投资75亿元。据了解,工程主要输送青海、甘肃两省的风能、光伏、光热、水电等可再生能源,采取±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额定输电能力800万千瓦,年送电量400亿千瓦时。

新疆实行“兜底”政策为特殊困难群体编织“保障网”

新疆通过实行持续深入的“兜底”政策,将130万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四类”困难群众(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全部实名纳入农村低保保障范围,为特殊困难群众编织一道民生“保障网”。自2017年起,新疆每年安排20亿元,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兜底脱贫专项基金,对特殊困难群众进行兜底保障。目前,新疆22个深度贫困县符合条件的32万名兜底脱贫对象已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实现了应保尽保。中央财政在向新疆下达12.66亿元医疗救助资金外,还专项下达医疗救助资金7.25亿元用于南疆深度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并将政策规定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救助对象住院自负费用在政策范围内按不低于80%的比例给予救助,有效减轻了困难群众的就医负担。

重庆海关发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16项举措

重庆海关7日发布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的16项工作举措,涵盖压缩货物通关时间、优化货物通关流程、推进税证改革、提升运行质效、完善口岸配套服务设施五大领域,将进一步支持重庆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据介绍,在压缩货物通关时间方面,重庆口岸将大力推广“一体化”通关、持续压缩口岸整体通关时间、实现7×24小时通关常态化、推动货物进出口“提前申报”等。在推进税证改革方面,重庆海关将实施精简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货物“先放后税”税收征管模式、推进税单无纸化改革、扩大税费电子支付适用范围等举措。

四川出台22条措施促进返乡下乡创业

为进一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有效扩大就业容量,作为全国农民工大省,四川决定正式出台22条措施促进返乡下乡创业。此次出台的政策着力在创业培育引导、要素保障、金融信贷、财政支持、人才支撑、创业服务等6个方面创新和细化。22条措施主要针对返乡下乡的农民工、大学生和复员转业退役军人等创业者,从办理证照、土地支持、平台搭建、财政支持、金融担保、创业服务、试点示范、表彰奖励等环节,全链条式制定了各项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实现创业过程支持政策全覆盖。

贵州关税保险单助力企业贸易提速

日前,贵州詹阳动力重工有限公司凭借贵州省首张关税保证保险单在贵阳海关通关成功,这是贵阳海关办理的第一单凭关税保证保险单实现“即报即放、先放后税”的担保通关,从企业申报到放行,仅用时1分钟。关税保证保险是以政府机关作为被保险人的信用保证保险产品。相比传统担保模式,关税保证保险手续简便,通关便利,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贸易效率。关税保证保险为企业在进出口通关时提供了新的选项和模式,企业可在通关过程中根据自身实际和资金情况,选择更有利的通关方式。下一步,贵阳海关将进一步加快实现货物通关“先放行后缴税”,进一步压缩通关时间,降低企业通关成本,优化营商环境。

云南136万余人次贫困劳动力获就业培训

今年以来,云南先后出台多个政策文件,围绕贫困劳动力开展技能扶贫,全力促进转移就业,前三季度完成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培训136万余人次。据介绍,云南着力加大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和“直过民族”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努力培训一批适应当地产业发展需要的劳动者,转移一批技能劳动力实现异地就业,培养一批适应云南省重点产业发展的技能人才,扶持一批劳动者实现创业就业。今年前三季度,云南完成各类就业培训341.89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36.11万人次、“直过民族”劳动力22.1万人次;完成技能培训53.17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1.91万人次、“直过民族”劳动力4.04万人次。

西藏吉隆国际边贸市场投入使用

整洁的路面、宽敞的展厅、琳琅满目的商品,来自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的客商热情洋溢地向游客介绍本国特色商品,这是吉隆国际边贸市场投入使用首日场景。近日,吉隆国际边贸市场在西藏吉隆县吉隆镇投入使用,该边贸市场总投资4250万元,建设面积1.2万平方米。据介绍,吉隆县是“一带一路”建设通向南亚大陆的陆路关键点,目前中国与尼泊尔陆上贸易往来的大通道——吉隆口岸就位于吉隆镇热索村,吉隆国际边贸市场投入使用将进一步增强边贸产业发展和边境旅游产业升级。数据显示,吉隆口岸边境贸易日益繁荣。2018年上半年,吉隆口岸进出口货物总量75332吨,同比增长32.8%,进出口货物总值13.87亿元,增长11.83%。

内蒙古破解融资瓶颈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数量众多的民营企业关乎全区高质量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的进程,却一直存在融资困境。随着各种金融产品及服务创新的积极推进,当前民营经济的融资瓶颈问题有望化解。近年来,多家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创新金融产品,拓宽了面向民营经济的融资渠道。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使得民营经济的可获得性不断提升,小微企业贷款规模正在上升。内蒙古自治区金融办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末,全区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911.2亿元,同比增长9.5%,高于同期贷款增速3.6个百分点。

广西地区生产总值60年增长800多倍

今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年来,广西经济发展实现重大跨越。2017年,广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大关,达到20396.25亿元,与1958年自治区成立时相比,是1958年的832倍,在全国位次由1958年的第22位上升到2017年的第17位。60年来,广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实现由低收入阶段向总体中等收入阶段的历史性转变。1958年,广西地区生产总值只有24.52亿元,改革开放后连续迈上新台阶,到1994年突破1000亿元,2011年跨越1万亿元大关。60年来,广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进入新世纪后年均增长达11.1%。1958年,广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13元,2017年达到41955元,是1958年的371倍。60年间,广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8%。

猜你喜欢
通关进出口
假作真时真亦假:逻辑通关③
开七窍的混沌大帝又活了:修辞通关①
假作真时真亦假:逻辑通关②
通关手
通关手
2018年1至11月重庆外贸进出口总值已超2017全年
2017年2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续)
2016年1—11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
2016年8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
11月全国进出口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