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板件粘接阻尼材料的方法与实践

2018-12-21 02:57徐丰辰缪兴和
粘接 2018年12期
关键词:板件声学阻尼

徐丰辰,缪兴和

(柳州市兴拓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广西 柳州 545006)

在车身板件上粘接阻尼材料,用于降低车内噪声,是振动、噪声、舒适性(NVH)工程通常采用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NVH工程的目标,是实现不同档次、不同类型车内噪声的要求。现有的标准是:国标GB/T 15089—2001(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中,将乘用车划分在M1类,GB 1495—2002(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和测量方法)中规定,2005年1月1日以后生产的乘用车,噪声要小于74 d BA,GB/T 25982—2010(客车车内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中规定,对于中后置发动机的客车,乘客区的噪声要小于76 d BA,欧洲议会新的车辆噪声标准规定:未来12年,普通车辆噪声标准由现在74 d BA降至68 d BA,大型载重车噪声标准由现在81 d BA降至79 d BA。

直接影响车内噪声的是车身的振动响应特性。车辆在运动过程中,主要受到来自3个方面的激励,首先是发动机,第二是风噪,第三是路面轮胎摩擦,行驶中的风噪要靠车身的密封来解决,地面与轮胎的摩擦噪声,要优化轮胎的设计,而发动机的激励引发的振动噪声是最主要的噪声源。

振动产生的噪声由2方面组成,一个是激励,另一个是响应,激励来自发动机,响应来自车身的固有特性。NVH工程解决的问题,是车身的固有特性,在相同的激励下,车身的振动量级越小,则响应特性越好,工程上同样希望来自发动机的激励越小越好。

要实现车内噪声标准,需制定车身板件的声辐射标准、板件的振动级标准、发动机的激励标准、阻尼材料的性能及粘接方法要求。实现这些标准及要求的核心,是阻尼材料的粘接方法和实践。其中,粘接方法包括车身在什么状态下需要粘接,在什么状态下不需粘接,在什么状态下不能粘接,这些要求的量化组合,形成了阻尼材料粘接的外部条件。

1 阻尼材料粘接方法的外部条件

1.1 发动机的激励力

车内噪声,是板件的声辐射声压级与发动机激励力的乘积,车内噪声的标准确定后,还要确定发动机的激励力,才能确定板件声辐射特性的要求。发动机的激励力与发动机的性能质量相关,是发动机工作状态的变量,图1是国产某重卡6缸4冲程柴油发动机,在测试路段的转速—噪声曲线。

图1 定量描述了该车发动机在各个状态下的噪声特性,表1是部分频点下的数据统计。

将表1上路测试车内噪声去掉计权后,单位由d BA转换为Pa,通过实验室测试的声压级数据,可计算出发动机各个状态下的激励力,见表2。

在上述测试的实际工况下,发动机的激励力为14~20 N,对于6缸4冲程的发动机,主要激励力应发生在3阶频率上,对于4缸4冲程 的发动机,主要激励力应发生在2阶频率上。

表1 上路测试车内噪声部分频点数据统计Tab.1 Statistic results of partial frequency data of vehicle interior noise for on-road test

表2 部分频点下发动机的激励力Tab.2 Excitation force of engine at partial frequency

测试的柴油发动机属一般性发动机,分析以往相关的测试数据,及大量的路试测试基础数据,发动机的激励力,对于重卡采用的6缸4冲程柴油发动机,取15 N,对于轿车采用的4缸4冲程汽油发动机,取10 N,这2个数据,对于一般性的NVH工程设计,是可以满足要求的。

1.2 板件的声辐射标准要求

车身板件的声辐射特性,也称板件的声学灵敏度分析,是指板件在1 N力的激励下产生的噪声辐射,单位是Pa/N。发动机的激励力选定后,即可确定板件的声学灵敏度要求。

参照现有国内外标准和目前市场要求,设高档轿车的车内噪声≤65 d BA,经济型轿车的车内噪声≤70 d BA,重型卡车的车内噪声≤75 d BA,发动机的激励力10~15 N,在此条件下,确定板件的声学灵敏度要求,见表3。

表3 标准噪声下的板件声学灵敏度Tab.3 Acoustic sensitivity of sheets under standard noise

表3中,以120 Hz为标准设计状态,高档轿车:设计车内噪声≤65 d BA,要求板件声学灵敏度≤61 d B/N;经济型轿车:设计车内噪声≤70 d BA,要求板件声学灵敏度≤66 d B/N;重型卡车:设计车内噪声≤75 d BA,要求板件声学灵敏度≤68 d B/N。

1.3 板件的振动级标准要求

板件声学灵敏度的高低源于板件的振动级,板件的振动降低了,相应的声辐射就减少了,要满足车内噪声的控制要求,最终需控制板件的振动级,即将板件的振动级控制在满足声学灵敏度要求的量级以下。

图3是车身板件,通常选择0.8 mm的钢板,在扫频信号激励下的声辐射效率。

图2曲线低频终止的地方,对应的频率称临界频率,在平面钢板中,临界频率以下是不会产生噪声辐射的,对于临界频率~60 Hz的频率,噪声辐射的效率最高,这时,虽然噪声辐射很高,但因频率较低,人耳对其的感觉很低,可查看声压级的A计权表,60~90 Hz的频率,声辐射效率趋缓;90 Hz以上,声辐射效率趋于平稳,在平稳状态下,板件辐射的声压,只与板件的振动级相关。与上文同步,选择120 Hz为标准状态,表4是上述板件,在不同振动加速度下的辐射声压。

图2 板件的声辐射效率Fig.2 Sound radiation efficiency of sheet

表4 板件振动加速度与辐射声压的关系Tab.4 Relationship between vibration acceleration of sheet and radiated sound pressure

表4中,当板件的振动加速度0.17 m/s/s时,其声辐射达61.31 d B,因此,参照表3,高档轿车的车内噪声可设计为≤65 d BA,板件的声学灵敏度≤61 d B/N;板件的振动级≤0.17 m/s/s/N;

当板件的振动加速度0.30 m/s/s时,其声辐射达66.25 d B,因此,参照表3,经济型轿车的车内噪声可设计为≤70 d BA,板件的声学灵敏度≤66 d B/N;板件的振动级≤0.30 m/s/s/N;

当板件的振动加速度0.35 m/s/s时,其声辐射达67.59 d B,因此,参照表3,重型卡车的车内噪声可设计为≤75 d BA,板件的声学灵敏度≤68 d B/N;板件的振动级≤0.35 m/s/s/N;

上述车内噪声的设定,是理论数据,实际制定标准时,还应适当放宽。

阻尼材料粘接的外部条件是:当高档轿车,板件的振动级>0.17 m/s/s/N时;经济型轿车,板件的振动级>0.30 m/s/s/N时;重型卡车,板件的振动级>0.35 m/s/s/N时,需粘接阻尼材料,能不能粘接,还要看阻尼材料的性能和粘接部位的其他状态。

2 粘接部位设计

2.1 阻尼材料的作用

以高档轿车为例,当车身板件的振动级≤0.17 m/s/s/N时,车内噪声才能满足≤65 d BA的设计要求,根据测试统计,在车身的全部测点中,有大约50%左右的频点,振动级>0.17 m/s/s/N,这些频点包含在测点中,测点设置在板件上,因此,不经阻尼处理的车身板件,是无法满足设计要求的。阻尼材料一般由高分子材料组成,粘接到车身板件后,就形成了阻尼结构,材料的结构阻尼系数η,是衡量阻尼材料减振性的重要指标,性能不达标的材料,是不能进入粘接程序的。阻尼材料的数学模型可表示为式(1):

式中:ηmax—最大结构阻尼系数;E—弹性模量;a、b、c、d、e 配方中相关材料系数。

最大结构阻尼系数ηmax是弹性模量E的函数,调整配方组成的a、b、c、d、e,使材料的弹性模量处于转变态,并使材料的最大结构阻尼系数出现峰值。阻尼材料的阻尼系数η是随温度、频率变化的量,采用动态阻尼系数的测试方法,测定出工作温度下、工作频段下各频率的阻尼系数,测定的结果是一组各温度下的η--f曲线。

阻尼材料的性能是能否进入粘接程序的重要因素,下面是一组经验数据:

对于沥青基的阻尼材料,一般厚度为2 mm时,阻尼系数0.2左右,当粘接部位的振动级大于1 m/s/s/N时,粘接后,板件的振动级可下降0.5~0.6 m/s/s/N,声压级降低0.02~0.03 Pa/N,阻尼材料厚度增加1 mm,阻尼系数可提高0.1。

近几年新出现的阻尼材料,丁基胶类、树脂类,还有多功能的复合型等等,阻尼系数都有不同的提高,采用这类材料时,厚度可适当的减小。

2.2 粘接部位外部条件的判定

粘接部位的振动级要符合设计要求,应在板件的振动级频谱上判定,图3是某车身某测点的振动级频谱。

图3 某车身某测点振动级频谱Fig.3 Vibration level spectrum at a measuring point of a body

图3 中,最大振动级为3.7 m/s/s/N,对照各类车型的振动级设计要求,可以判定,该部位是需要粘接阻尼材料的。

2.3 与测点声压的相位关系

测点声压是按测试标准要求安放声压传感器的位置。

关于粘接阻尼材料,目前行业内普遍认为多粘肯定不会错,于是,为降低噪声,所有能粘接的部位都粘接了阻尼材料。测试发现,有的部位,振动级很高,按标准是必须粘接的,但粘接之后发现,在该点上的噪声不降反而升高了,出现了反弹,分析其机理,是车身各板件声辐射相位的原因。因此,相位关系,是粘接部位必须考虑的因素。

在车身空间,能感受到的噪声,是车身各板件振动辐射的叠加,是一个复杂的混合声场,各个板件辐射的噪声,不但幅度不同,而且相位也是存在差异的。板件辐射噪声的相位,与测点相位若同相,粘接阻尼材料后,可降低噪声,若不同相,就不一定能降低,还有可能增强。这个现象类似于常见的立体声广播设计,在立体声的2路声道里,在某一时刻2路的声波相位若刚好相差180°,将出现静音现象。这种现象在立体声设计时是应该避免的,但在减振降噪的设计中,却是希望出现的,在这样的状态下,板件不用粘接阻尼材料,辐射的声压级之间相互顶撞,结果是使声压级减弱,此时若在板件上粘接了阻尼材料,使振动降低,则顶撞的力度就会减小,结果会增强噪声的幅度,这类部位是不能粘接的,上面讲的声压级发生了反弹,其原因就在这里,这种现象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但很难判断和操作。

本试验希望的是板件的声辐射相位与车内测点噪声的相位相同,见图4。

图4 测点相位与板件相位相同Fig.4 Phase of measuring point is the same as sheet phase

在图4的相位关系下,在具有较高振动级的板件部位上,粘接阻尼材料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阻尼材料的粘接方法是:板件的振动级大于设计要求,阻尼材料的结构阻尼系数符合设计要求,板件辐射的声压级符合相位规则。

3 实践

3.1 阻尼材料的粘接方法和步骤

1)按项目要求,确定测试对象的类别、要求,确定车内噪声的目标要求;

2)将车身划分成若干个板件,板件测点上设置加速度传感器;

3)设置激励点,设置声压传感器;

4)板件测点的振动级分析,数据存入“A”文件包;

5)各测点的相位关系分析,存入“B”文件包;

6)A、B文件包的软件处理;

7)设计粘接部位,粘接阻尼材料;

8)实验室测试,上路测试;

9)项目完成。

3.2 测试文件包的软件处理

测试文件包处理软件《阻尼材料粘接位置设计》已开发成功,软件采用最新的算法,对A、B 2个测试文件包进行识别,对于A文件包,要识别各测点的最大振动级和频率,对于B文件包,要识别板件各测点的声辐射相位,与采样点声压的相位关系,软件输出的数据处理结果,对应板件各测点的位置。

4 工程案例

某车车身,以地板为例,简介项目过程。

1)项目设计要求的确定;

2)划分板件及测点(图5);

图5 某车地板测点Fig.5 Floor measuring points of a car

3)板件各测点的振动级分析,数据文件存“A”文件包;

4)各测点的声学灵敏度相位与采样点声压级相位关系分析,数据存“B”文件包;

5)用《阻尼材料粘接位置设计》软件,对A、B文件包进行识别;

表5 软件输出的表格文件Tab.5 Form file of software output

6)软件的输出文件,见表5。

表5中,共输出地板12个测点的数据处理结果,这12个测点对应的板件振动级,都超过了高档轿车的设计标准0.17 m/s/s/N,是需要粘接阻尼材料的,引入相位关系后,应以“δ”数据为准,确定板件是否能够粘接阻尼材料,该数据的定义是:δ>1时,粘接;δ<-1时,不粘接;δ=-1~1时,视周边板件状态决定是否粘接。按照δ数据,测点1、4、5、6、7测点对应的板件,应粘接阻尼材料,见图6,其他测点不需粘接,设计厚度,参考阻尼系数,为选择材料提供方向。

图6 地板粘接阻尼材料状态Fig.6 Bonding state of damping material on floor

5 结语

车身板件粘接阻尼材料的方法和实践,数据源于NVH工程项目的多次实测,在实测的基础上,结合各类车型的特点,逐步完善其要求和实现要求的路径及措施。

车内噪声产生的主要因素是振动产生的噪声,用阻尼的方法来处理,是最经济实用的。

本文探讨的方法主要为:

1)高档轿车的板件振动级≤0.17 m/s/s/N、声学灵敏度≤61 d B/N;

2)经济型轿车的板件振动级≤0.30 m/s/s/N、声学灵敏度≤66 d B/N;

3)重型卡车的板件振动级≤0.35 m/s/s/N、声学灵敏度≤68 d B/N;

4)4缸4冲程的乘用车汽油发动机激励力设计选10 N,激励频率第2阶次;

5)6缸4冲程的重卡柴油发动机激励力设计选15 N,激励频率第3阶次;

6)根据板件的最高振动级与δ数据,确定是否需要和能够粘接阻尼材料;

7)用测点的最高振动级,选择阻尼材料的型号;

8)阻尼材料的阻尼系数ηmax应采用动态的方法测定。

本文探讨的方法和实践,是多年工程实践的总结,部分内容还属经验数据;数据处理软件的开发成功,开辟了阻尼材料粘接方法的新路径,实现了车内噪声标准的新要求。

猜你喜欢
板件声学阻尼
基于车身板件定位切割焊接装置的设计
基于动态择优组合的板材切割下料算法
N维不可压无阻尼Oldroyd-B模型的最优衰减
关于具有阻尼项的扩散方程
具有非线性阻尼的Navier-Stokes-Voigt方程的拉回吸引子
爱的就是这股Hi-Fi味 Davis Acoustics(戴维斯声学)Balthus 70
阻尼连接塔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
Acoustical Treatment Primer:Diffusion谈谈声学处理中的“扩散”
Acoustical Treatment Primer:Absorption谈谈声学处理中的“吸声”(二)
Acoustical Treatment Primer:Absorption 谈谈声学处理中的“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