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创企业平台型组织的构建与有效运行机制:基于住宅公园的案例研究

2018-12-28 13:20张庆红高蕊林丛丛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8年9期
关键词:新创住宅公园

张庆红 高蕊 林丛丛

(1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北京 100872)(2中国企业联合会, 北京 100048)

1 引言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商业组织所处的内外部环境, 对传统组织结构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强调与用户和环境交互的平台型组织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蔡宁伟,2015; 陈春花, 2017)。在实践中, 亚马逊、阿里巴巴、京东等平台企业的巨大成功使得平台商业模式进入大众的视野。为了应对和适应新的情境, 传统企业也纷纷进行组织变革, 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认识到, 传统的科层制组织结构已经很难应对外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用户需求,企业需要建立能够更好适应环境、更快重组资源的新型组织, 从平台商业模式发展而来的平台组织成为很多企业在新形势下的自觉选择。

在理论层面,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组织研究对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并一直在探索能够匹配互联网时代的新型组织模式, 平台组织由此产生并流行起来(Ciborra, 1996)。平台组织缘起于平台商业模式(陈春花, 2017; 陈威如, 徐玮伶, 2014; Gawer,2014), 过去有关平台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双边市场角度的电子商务平台和产品设计角度的技术平台, 关于平台组织结构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较少(井润田, 赵宇楠, 滕颖,2016)。海尔从传统家电制造企业转型为开放的创业平台组织的平台化转型实践是一个创举, 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井润田等, 2016; Fischer, Lago, & Liu, 2013; Gupta,2015), 也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平台组织结构的理论研究,例如, 井润田等(2016)聚焦于海尔组织平台化转型实践,通过分析雷神、免清洗、车小微和智胜四个小微团队总结了海尔平台组织的机制设计。王风彬、王骁鹏和张弛(2017)则更深入地探讨了海尔向平台组织转型后, 平台组织的构成、界面规则和在创业需求个异化条件下结构功能关系的实现机制。

从研究现状来看, 围绕成熟企业转型的内部创业平台组织的研究取得了新颖而有意义的成果, 但对新创企业平台化的研究还很少。尽管目的都是通过平台系统来组织资源, 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与定制化需求, 但新创企业与成熟企业在发展阶段、可支配资源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 需要解决问题的重点也各有不同。具体而言, 成熟企业的内部创业平台优势在于资源配置, 通过内部资源的组合来拓展其竞争领域和发掘新的市场机会(Antoncic & Hisrich,2001); 而新创企业需要借助平台组织突破企业边界, 吸收更多的资源和信息, 解决经营规模和范围有限等问题(蔡宁伟, 2015)。对“新创企业建立什么样的管理机制有助于平台组织的构建和有效运行”这一重要问题缺乏深入研究, 难以对新成立企业采用平台组织结构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这种情况下, 如果能够找到采用平台组织的优秀新创企业作为案例研究对象, 深入探索这一问题, 对丰富平台组织结构理论和促进平台组织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家成立于2013年的新创企业, 住宅公园基于对农村建房市场特征和互联网时代特征的深刻认识, 倾力打造自建房一站式服务平台, 到目前已占领一定的市场, 实现盈利且发展势头良好, 为深入理解和探索新创企业平台组织的构建和有效运行问题提供了典型的实践案例。基于此, 本文选择住宅公园平台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 归纳总结住宅公园平台组织的运营模式, 并努力探索和回答“新创企业如何构建和有效运行平台组织”这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2 文献综述

2.1 平台组织出现的必然性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 用户需求更加多元、个性化、快速迭代, 这对企业管理实践提出了新的巨大挑战, 快速捕捉并有效满足用户需求对企业越来越重要。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依赖员工的创新性和工作自主性发现用户需求和市场机遇, 还需要快速集结资源满足用户需求和抓住发展机遇, 传统的科层制和封闭式组织结构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平台组织作为集聚资源的模块化系统, 在互联网时代已逐渐成为企业重要的组织设计模式, 并被看作是一种企业层面的成长和竞争战略(张小宁, 2014)。

2.2 平台组织理论研究的发展

平台组织是指“一种能在新型的商业机会和挑战中构建灵活的资源、惯例和结构组合的组织形态”(Ciborra, 1996)。根据平台组织理论的相关研究(Gawer &Cusumano, 2014), 平台组织因服务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内部平台和外部平台两种类型。内部平台指企业内部创业平台, 是企业一系列资源的有机组合, 可以依赖平台孵化新的业务和企业, 例如海尔; 外部平台也是产业平台, 可以为外部企业提供产品、服务甚至技术以帮助外部公司生产经营,大量的企业可以在平台上利用他方资源和网络效应来进行创新, 例如阿里巴巴的淘宝平台(井润田等, 2016)。在外部平台研究方面, 除了产业平台组织的相关研究(李必强,郭岭, 2005)之外, 研究者(冯华, 陈亚琦, 2016; 梁晗, 费少卿, 2017; 汪旭晖, 张其林, 2017)大多聚焦于电商类平台组织, 探讨平台组织区别于传统组织的治理策略和员工管理模式等问题, 这类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也有学者聚焦于众创空间研究为创客或企业提供服务的创客导向型平台组织问题, 这些探索不仅具有实践价值, 也丰富了平台组织研究。例如, 李燕萍、陈武和陈建安(2017)对32家众创空间负责人的深度访谈发现, 平台组织的生态网络要素由身份建构、文化亲近、资源承诺、价值主张和服务嵌入共同构成; 从生态网络要素到平台组织对创客的资源承诺形成, 需要经历认知嵌入、情感嵌入和行为互动三个阶段, 并且不同阶段对创客发挥影响力的要素有所不同。

目前, 内部平台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企业转型和组织变革中的平台化转型实践展开。平台型组织由于具有双边网络效应和快速形成资源、惯例的能力, 能够帮助企业有效应对商业环境变化(Kogut, 1991), 从而成为诸多企业进行组织变革的不二选择, 也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徐鹏杰(2017)通过韩都衣舍的案例研究表明, 从传统组织发展为平台型组织的转变是企业在互联网时代下获取生态优势的必要途径。近年来企业组织平台化转型的最佳实践者非海尔集团莫属。针对海尔“组织平台化转型”、“小微创业”模式的研究(井润田等, 2016; 王风彬等, 2017)对海尔的平台型组织变革有很多经验介绍, 也对平台组织的构成、机制设计和功能实现机制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例如, 张小宁和赵剑波(2015)从战略管理的视角研究海尔平台型组织的构建和成长, 认为平台战略既可作为企业的成长战略, 也可作为传统企业的竞争战略。韩沐野(2017)同样以海尔的平台化变革为例, 探索从传统科层制组织向平台型组织转型的具体演进路径, 包括引进市场机制、转变企业角色、释放价值创造、构建生态模式。

此外, 在平台组织的理论研究方面, 一些学者聚焦于平台核心的结构形态进行研究。平台组织以平台为核心,而将使用平台的用户、厂家和其他类型的顾客视为平台的“边缘”要素,从而构成一种“核心-边缘”结构的模块化系统。早期, 学者们(Tushman & Murmann, 1998)将平台核心视为集成化的子系统, 由各部分紧密联结组成, 边缘的子系统以模块形式存在, 以此保持平台稳定性和获取多样性。然而, 随着组织实践的发展, 研究者们(Lampon,et al., 2017)发现, 平台核心也可以进行解构。在此基础上,我国学者王风彬等(2017)基于海尔平台化转型实践, 又提出平台组织是一种“超模块化”的复杂自适应系统。这些关于平台核心结构的研究不仅丰富和深化了平台组织理论,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平台组织现象。

2.3 文献述评和问题提出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 构建平台型组织, 快速集结更多的资源让企业进行协同管理, 迅速抓住市场机遇, 成为新形势下得到极大关注的组织结构模式和运营方式。然而,目前有关平台组织结构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大型企业的组织平台化转型, 对于新创企业平台型组织的组建与有效运行机制的研究尚处于空白状态。因此, 深入和系统地考察和分析优秀新创企业平台组织管理实践, 有助于发现平台组织结构的新形态, 从而丰富平台组织理论。从管理实践来看, 目前能够成功组建并有效运行平台组织的新创企业还是凤毛麟角, 针对这一主题进行系统的案例研究, 不仅具有理论前瞻性, 而且对于指导新创企业的平台组织构建实践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方法选择

研究方法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问题的属性(程聪, 谢洪明, 杨英楠, 曹烈冰, 程宣梅, 2015)。本文的研究问题: 探究新创企业平台组织构建与有效运行的机制, 属于“How”型问题, 适合采用案例研究方法 (Yin,2003)。而且, 本研究涉及的研究现象新颖独特, 相关研究较少, 案例研究方法能够不依赖原有的文献或以往的经验证据(Eisenhardt & Graebner, 2007), 根据管理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新现象进行理论构建(Eisenhardt, 1989; Yin, 2003)。因此, 本文采取案例研究方法开展研究。

3.2 案例选择

案例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实践现象的归纳或演绎形成理论(Yin, 2003), 因此所选取的案例应当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本文选择住宅公园平台作为研究对象, 原因如下:第一, 案例的典型性。住宅公园是新创企业平台化的典型代表, 而且它在自建房这一长尾市场中, 面向农村自建房、旅游地产、养老休闲产业提供全产业链的解决方案, 更能体现平台组织的优势和强大功能。此外, 在平台组建和运行的过程中, 住宅公园围绕自建房服务, 打造海量高品质设计图库、集结优秀的房屋材料生产商、施工服务商等,成功占领市场并实现盈利, 这与本文所专注的平台组织的组建和有效运行研究主题高度契合, 具有很大的理论构建空间和价值。第二, 资料的可得性。关于住宅公园的网络宣传资料较多, 住宅公园平台的理念引起了广泛关注。另外, 本研究团队自住宅公园创始之初就开始关注并持续追踪其组建和发展, 2018年对其CEO也是创始人之一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度访谈。这些为开展深度的单案例研究提供了便利和可能性。

3.3 案例介绍

住宅公园是中新高科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于2013年推出的一个互联网垂直电商类平台, 该平台致力于打造围绕房屋建设的建房者、设计师、房屋生产商、建材商、监理商的展示、互动平台, 涵盖房屋建造、装饰装修、智能家居等领域。同时, 专注于绿色建材, 新型房屋的研发和推广。作为一个新成立的平台化企业, 住宅公园的组织结构清晰且极具柔性, 围绕自建房服务, 从产品的设计端入手, 聘请十数位专职设计师外加一百多位合作设计师提供个性化与专业性兼具的设计产品; 在各地设立分部,在平台招募当地的施工队伍加入, 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实现产品质量的可控, 提升产业链各环节的效率。基于农村建房市场的特征和自身资源的局限, 住宅公园将主要精力放在设计和推广上, 而对于施工等配套服务则选择整合当地资源, 从而既形成了自己的核心优势也保障了全产业链的有效运营。

截止目前, 住宅公园的市场主要集中在广东、湖南和河南三地, 在推广先行的战略下, 住宅公园在新媒体的用户已达700多万, 为进一步传播品牌、获得客户、吸引材料供应商和施工队伍, 建立全国性的服务网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平台的强大网络效应下, 现在已有超过10万个农村家庭在“住宅公园”拿到了设计图纸, 其中1500多户家庭得到了自己的私人订制户型, 这个数目对于广阔的农村市场来说并不算大, 但这只是开始, 住宅公园平台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3.4 数据收集方法

本研究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档案文件及其他二手资料查询等渠道进行数据收集。多样化的渠道不仅有利于获取丰富的案例材料, 也可以借助三角验证确保信息的可靠性,以提高案例研究的信度和效度(Yin, 2003)。在深度访谈方面, 本研究深入访谈了住宅公园的CEO也是创始人之一L, 访谈分两次, 总计4小时。在二手资料方面, 收集了大量关于住宅公园的公开报道、宣传材料等, 也从企业内部获取了一定数量的内部资料。通过访谈和二手资料的搜集整理, 我们共获得时间长度4小时的录音资料、总字数约为10万字的文字资料。

4 案例分析与发现

4.1 住宅公园平台发展的机会与挑战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 要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改善人居环境。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 住房消费升级需求迫切。然而, 成熟的建筑行业多集聚于城市住房市场, 农村住房市场虽然前景巨大, 但受其地理位置偏远和用户零散等影响, 尚未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在新形势下, 以农村住房消费升级和互联网快速发展带动住房市场从长尾头部城市住房市场向尾部农村住房市场转化, 行业机会大好。与主流房地产商集中拿地、集中开发、集中服务(如物业管理)的业务流程不同, 农村住房市场地域分散、需求各异。农村建房的现实困境主要有: 第一,产品单一, 缺少设计。过去农村建房多是个体包工头按照传统的房屋结构进行建设; 第二, 人力极度短缺、尤其缺乏技术工艺匠人。为了响应新农村建设政策和满足农民建房需求, 住宅公园致力于自建房服务领域, 组建住宅公园平台来满足长尾市场的差异化需求,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重要的社会价值。

4.2 住宅公园平台构建与运行实现的机制解读

本节主要运用归纳方法, 探析住宅公园平台构建并有效运行的管理机制。为了更加清楚地阐明分析过程, 本文将住宅公园平台管理分为组织构建和动态运行2个阶段。在每一阶段的分析中,我们都将归纳相应的机制,并由此提炼出理论命题。在分析过程中, 我们将同时提供三种类型的证据资料(具体见表1、表2): 事例型证据,即平台组织管理实践中具体发生的事件; 文本型证据,即从内部资料、外部宣传资料及其他二手资料中提取的证据; 言语型证据,即从访谈对象的陈述中提取的证据。

4.2.1 平台组织构建阶段: 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

(1)设计图库和个性化定制。作为新创企业,在组建和运行平台组织之前,最重要的是发现市场机遇和明确企业立足之本。创始团队在山东、湖南等地深入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建房还是沿用传统的房屋架构,最缺乏的是设计和图纸。一方面农村住房市场尚未得到有效开发,且农村信息相对滞后,无法有效获取外部资源; 另一方面,当前农村建房的主导者主要是改善父母住房环境的进城子女和农村的年轻人, 他们对房屋的功能和设计都有较高要求。因此, 对农村建房设计的需求远大于供给,是很好的市场机会。在上述情境下,创始团队组建平台的第一步, 就是从设计图入手构建一个大容量的设计图库, 并提供差异化服务, 以低价销售设计图来吸引和聚集平台用户。实际上,对平台的研究最早就开始于产品开发视角, 认为平台能够促进多系列产品创新设计(Krishnan & Gupta, 2001)。在创业初期, 为了快速建立设计图库满足差异化需求, 除了招募设计师团队自行设计图纸之外, 住宅公园平台还与外部设计师合作通过征稿活动不断扩大和丰富设计图库。这些集中了优秀的专业建筑师, 结构工程师, 抗震工程师, 装修设计师通力合作、精心设计, 并结合用户的反馈意见打磨出的经典户型, 成为住宅公园平台的先行军和推广大使,紧紧锁住了用户。

表1 住宅公园平台构建阶段获取竞争优势的证据示例与机制归纳

综合上述分析, 提出如下命题。

命题1: 建立专业、丰富的设计图库, 并根据用户的差异化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有助于平台组织为用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2)新媒体推广与用户交互。设计和图纸准备好之后,更重要且棘手的问题是如何将这些图纸精准地交付到农村建房者手里。由于中国农村太大且分散,传统的推广方式不再有效,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 为企业打开了新的推广路径和宣传思路。在否定了地推的想法之后,创始团队开始抱着尝试的心态在农村用户集聚的新媒体(例如,抖音、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等)注册“住宅公园”,每天把设计好的图纸放上去,并及时回答网友的提问。经过三年多的努力, 目前各渠道总计获得700多万的关注者和粉丝, 一些定制方案的日阅读量有四五百万, 且每天都有客服、设计师在平台和这些移动客户端媒体上与农村建房者相互交流、回答对方的提问、解决对方的问题,时间长了,很多建房爱好者成了半个“专家”,不仅熟知各种户型,还独有见解。例如, 一个用户曾留言道: “我已经在你们这儿看两年了, 今天发的这个户型我很喜欢”。住宅公园平台是借助新媒体的传播效应获得快速滚动发展的成功案例,目的在于传播品牌和获得客户、也为后面吸引材料供应商和施工队伍, 建立全国性的服务网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合上述分析, 提出如下命题。

命题2: 通过移动客户端和网络媒体推广, 并与用户互动了解用户的问题和需求,有助于平台组织集聚潜在用户和获取影响力。

4.2.2 平台组织运转阶段: 实现全产业链布局

(1)模块化设计和利益分享。住宅公园平台提倡“所见即所得”, 以预先感知效果, 明确工程细节, 清楚时间进度, 可控费用预算, 标准合同条款, 就近施工维护为主线,让有建房梦的人轻松建造一款房屋。然而, 对于资金少、资源匮乏的新创企业而言, 要真正实现这一理念并非易事。在住宅公园平台通过设计图库和新媒体推广不断吸引用户的过程中, 用户也提出了诉求: 既然设计有了, 为了实现设计方案能否也帮我们完成施工。如何满足用户的诉求,并实现经营理念, 成为住宅公园面临的新的挑战。电子商务平台结构的研究发现,主导企业虽然拥有电子商务搜索平台,但是支付或物流配送功能往往由作为模块供应方的第三方提供(王风彬等,2017),产生有别于传统平台组织结构的“模块化平台”(Lampon, Cabanelas, & Gonzãlez-Benito, 2017)。在此形势下,住宅公园在不断优化设计图库平台的同时,开始进行模块化布局,通过打造“模块化平台”实现全产业链服务。

首先,招募施工队伍, 对其授权赋能, 使其为用户提供专业的施工服务。所有经住宅公园认证的服务商都要获得政府资质证书, 通过房屋生产商培训认证考试, 并在住宅公园预存有房屋质量保证金。住宅公园在每个城市只对少数施工服务商进行认证, 目前, 已获得认证的施工队伍已达200多家。施工服务商的选择标准非常苛刻, 包括: 必须是专业服务农村市场的企业主体、具备完善的队伍建制、有三个以上的成熟案例, 并采取质量问题零容忍政策, 任何合理的投诉都将得到快速的回应并使不合格的服务商受到处罚, 确保用户获得安全、专业、快速、热情的建房服务。

其次, 住宅公园平台还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房屋材料生产商。他们按照要求提供抗震(九度), 环保(能通过国家级绿色建筑认证), 节能(省电并可结合太阳能), 防火的钢铁或木制龙骨体系及建房所用的其它节能环保材料, 这些新型优质的材料将使得建房速度较传统提高50%以上。此外,房屋建造监理商更是住宅公园平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用户可以自由选择由住宅公园认证的监理商做为他的代表, 帮助监督服务商并对房屋建造质量负责。

综上所述, 为了打开市场并实现自建房一站式服务,住宅公园平台将有限的资源聚焦于设计和推广, 并授权各地优秀的施工服务商和材料供应商进入到平台服务体系,赋能全产业链的施工和材料提供环节。以施工队为例, 过去没有品牌, 获客成本很高, 通过住宅公园平台可以打开知名度、获得更多的业务。二者相互借力, 通过资源整合与服务交换共同创造价值(Payne, Storbacka, & Frow, 2008;Vargo & Lusch, 2008)、分享利益。住宅公园的创立者设想,未来, 在每一个县都会有一家施工队伍, 通过不断引入产品、安装服务以及房屋边缘化产品服务, 将施工队伍打造成住宅公园在当地具有4S店功能的代理机构, 通过股权激励、品牌使用授权、装配式技术和标准产品的提供等来实现代理在当地长久的粘性和共同发展。

另外, 住宅公园的创始团队认为, 在房地产市场中, 房子是低频消费, 建房需求几十年一次, 还应该兼顾房子的带动性消费, 即引致性需求, 例如家用小型化粪池。目前, 这类长尾产品在市场上相对难以获得, 住宅公园平台也授权相应的材料商入住平台, 共同为用户提供好的产品。住宅公园平台通过对其他组织的授权赋能, 共创价值、分享利益,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完成了自建房服务的全产业链布局。

综合上述分析, 提出如下命题。

命题3: 模块化设计和利益共享机制, 有助于平台组织吸引更多资源以完善自身的产业链。

(2)愿景引导促进目标融合。在当前移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 住宅公园的领导者分析其所处环境认为, 大流量平台已不可重现, 未来一定在垂直和细分市场, 竞争优势来源于专业化的程度、以及垂直市场的规模化。如前所述,住宅公园平台力求线上解决效率问题, 线下解决效果问题,从产品的设计端着手, 配之以本地化的服务(施工队), 提供个性化的标品, 实现产品质量的可控、提升产业链环节的效率。住宅公园的平台运营模式包括三部分内容: 信息、规则、管理。与此相应, 住宅公园平台主要做三件事: 链接、制定标准和提供保障。具体而言, 用户需求是信息, 设计端是标准, 施工端和材料供应是保障, 在入口把控, 实现用户与施工队、材料供应商的对接, 进行一个持续的跟踪体系, 直至项目完成, 得到“所见”的住房。张静晓、王引和白礼彪(2016)的研究也指出, 随着建设项目复杂性及其交付标准的逐渐提高, 项目信息的协同共享对实现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 构建以信息共享平台为枢纽的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共享协同管理模式有助于实现工程建设项目现场管理的协同化和规范化。然而,垂直市场的信息协同共享和模块化运营要获取竞争优势,必须保证各模块的目标一致,否则将事倍功半。前面讲到的建立标准、制定规则、利益分享都是实现目标一致的手段,在此之外,愿景引导也是实现各模块目标融合,保证平台发展方向正确的关键。

住宅公园以为用户提供新型住宅为出发点, 在创业之初就确定以农村低层装配式建筑为愿景。管理顾问和风险投资者Cohan(2012)提出, 新创企业建立于有限的资源和无限的愿景之上。对新创企业而言, 平台组织能够为员工和子模块团队提供的薪酬、资源和平台优势有限, 一个令人向往的愿景成为招贤纳士的法宝, 也发挥着巨大的激励作用。例如, 早在阿里巴巴成立之初, 马云就给18位创业元老勾画出三个宏伟的远景目标: “要建立一家生存80年的公司”、“要建设一家为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公司”、“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 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当时互联网还远未得到推广, 阿里巴巴发展举步维艰, 正是这些远景目标吸引着18位创业元老放弃原有的“高官厚禄”, 毅然决然地追随马云一起创业。

表2 住宅公园平台运转阶段实现全产业链布局的证据示例与机制归纳

住宅公园的愿景源于其创业之初, 落地于平台组建与管理、业务发展的过程中。创始人L在访谈中告诉我们,他们的创业缘起于另一创始人想给老家的父母建房子, 发现除了传统的个体承包式建房外, 并没有能够满足其需求的其他途径, 但个体承包者既不能满足其个性化需求也不具备相关技术, 还需要自家人长时期的监管,根本无法满足其需要。自此, 农村建房的困境和巨大需求便萦绕在他的脑中。虽然后来他找到一家做钢结构的国企盖了自家的房子并成为其代理, 但他们发现大的国企并不适合差异化的个体建筑, 依然存在产品单一、流程固化和价格高等问题。最终, 三位创始人决定创业, 以满足农村自建房服务为出发点, 探索农村低层装配式建筑模式, 并以此为终极目标。

在住宅公园平台组建与运行过程中, 企业也始终以实现农村低层装配式建筑为未来目标, 稳步发展、长远布局。实际上, 在房地产行业, 装配式建筑早已不是新词汇,但我国装配式建筑规划自2015年以来才密集出台。例如,2015年11月14日住建部出台《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计划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20%以上,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筑的比例50%以上; 2016年9月14日国务院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提出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等。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 打造“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战略的步伐不断加快,相关政策不断推进落地, 为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创造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在政策利好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多家企业发力装配式建筑市场, 例如, 三一集团和远大已经在探索pc构件, 但这些单体很重, 成本很高, 要求作业条件更高, 被称为基于项目的高层装配式建筑, 并不适合农村市场。对于农村低层轻配式建筑市场, 由于是长尾市场, 大的企业介入较少, 刚刚开始在挖掘, 需要较长的发展历程。在此情形下, 住宅公园企业忠于初心, 在愿景的引导下塑造各模块的共同目标,利益共享,并实现协同管理。首先, 推广先行, 通过打造设计图库吸引和集聚大量客户和潜在用户; 其次, 招募优秀的施工队伍, 为有需求的用户提供施工支持, 为装配式建筑的施行开发渠道; 第三, 与优秀的房屋材料生产商合作, 提供抗震、环保、节能、防火的钢铁或木制龙骨体系及建房所用的其它节能环保材料, 逐步提高建房速度。这三个环节相互补益, 形成连锁效应, 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

综合上述分析, 提出如下命题。

命题4: 组织愿景不仅具有激励效应,还有助于促进平台组织各模块的目标融合,实现协同管理。

4.3 研究结果总结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 得出了住宅公园平台组建与有效运行的机制体系。总的来讲, 企业通过“设计图库和个性化定制”, “新媒体推广与用户交互”, “模块化设计和利益分享”和“愿景引导促进目标融合”四方面机制来保障住宅公园平台的构建及其有效运行。本文将在以上研究结果的基础上, 对这些机制间的内在关系、产生作用的机理等进行进一步分析。

5 结论与讨论

5.1 住宅公园平台构建与有效运行机制的内在关系与作用机理分析

本文探索得出的四方面机制共同构成了住宅公园平台构建与有效运行的机制体系, 通过进一步分析, 我们发现这些机制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请见图1)。这四个机制的共同作用保证和促进了住宅公园平台的合理组建与有效运行, 最终使得住宅公园取得不错的绩效和良好的发展势头。

图1 住宅公园平台构建与运行机制的内在关系示意

(1)“设计图库和个性化定制”机制在整个机制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新媒体推广与用户交互”和“模块化设计和利益分享”机制都从该机制衍生而来。一方面,企业创业思想缘起于发现了巨大的农村建房市场及其设计和图纸的极度匮乏问题; 另一方面平台能够促进产品创新设计(Krishnan & Gupta, 2001)。综合而言,从设计图入手,打造设计图库平台是企业进驻市场非常好的入口。在专业设计图库的基础上,根据用户的差异化需求,为其量身定制专业、科学的产品,也可以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因此,“设计图库和个性化定制”机制为平台组织的组建奠定了基础,也成为其竞争优势的来源。

(2)“新媒体推广与用户交互”机制为平台组织的组建提供了抓手, 并为其有效运行提供了保障。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满足顾客需求,为其创造价值是企业的价值来源(章凯, 李朋波, 罗文豪, 张庆红, 曹仰锋, 2014)。要想在市场中得以生存,必须有自己的用户群体并竭尽全力满足其需求。因此,住宅公园在设计图库平台的基础上,广泛借助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与农村建房用户建立联系,并与其深入互动和交流,这一方面为企业集聚了大批的潜在客户,另一方面也不断促进企业对农村建房市场需求的认识和了解。

(3)“模块化设计和利益分享”为平台组织的运转提供了机制保障, 实现了全产业链的布局。有研究指出,构建以信息共享平台为枢纽的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共享协同管理模式有助于实现工程建设项目现场管理的协同化和规范化(张静晓等, 2016)。住宅公园正是这样一个信息共享平台,用户需求即信息。模块化结构将设计、推广、施工、材料供应等功能解构,再以信息为中介,实现协同管理、利益共享,从而使平台组织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实现全产业链布局。

(4)“愿景引导促进目标融合”机制在整个机制体系中具有主导性地位,为住宅公园平台的组建与有效运行提供了方向保障。一方面,住宅公园平台以为用户提供新型住宅为出发点, 立志于低层装配式建筑事业,从而促使“设计图库和个性化定制”和“模块化设计和利益分享”机制的产生和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在以往的研究和实践中发现,建立共同愿景有助于实现目标融合(章凯等, 2014)。通过愿景引导促进各模块的目标融合,也会进一步反哺“模块化设计和利益分享”机制, 二者共同促进平台组织的有效运行。

5.2 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本文的理论贡献体现如下: 探索得出了新创企业平台型组织构建与有效运行的机制体系, 从全产业链的角度发展并推动了平台型组织的理论研究。管理学及其理论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帮助组织及其管理者更好地预测和改善管理实践(郭重庆, 2008)。现有围绕平台组织的研究大多聚焦于传统企业的组织变革和转型, 难以指导新创企业平台组织的构建实践。本文所关注的“新创企业平台组织构建与有效运行的机制”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实践议题, 也是平台组织研究需要探明的理论问题, 因此本文最直接的理论贡献在于: 区别于大型企业的内部创业平台, 挖掘出可能适用于资源相对匮乏的新创企业的平台组织结构模式, 探明了此类平台组织构建与有效运行的机制体系并深入分析了这一机制体系中各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此外, 本文选取新创企业作为案例研究对象, 也分析了新创企业适于选取平台组织结构模式的情境和条件, 同时也丰富了新创企业的理论研究。

本文对平台组织构建与运行实践有如下启示: 探索得出的平台组织构建与有效运行的机制, 对其他创业企业或中小型企业构建与管理平台组织具有借鉴价值。有助于新创企业的创立者和创业团队意识到组织结构的重要性和平台组织的适用情境, 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平台组织组建及有效运行的机制及作用效果, 为他们构建平台组织和促进平台组织有效运行提供参考和指导。

5.3 研究局限与展望

本文的研究结果具有上述理论贡献和实践启示的同时, 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需要在未来研究中进一步完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本文选择一个案例企业进行研究, 得出的新创企业平台组建与有效运行机制可能不够全面。第二, 在选择研究对象时, 选取的是农村住房建筑行业的优秀新创企业平台组织, 具有独特性和代表性,但也可能会影响研究结论的普适性, 未来可考虑考察更多的新创企业平台型组织。第三, 对案例企业的持续发展还需要更长时间的追踪考察。事实上, 平台组织的组建和运行是一个动态实现过程, 住宅公园的发展只能说刚刚起步,且不说长期企业愿景能否实现, 企业能否稳健、可持续发展都尚未见分晓。因此, 我们在此基础上归纳提出的运行机制体系是否能够持续促进平台组织的发展, 还是一个未来需要持续关注的议题。

猜你喜欢
新创住宅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Jaffa住宅
挂在“树”上的住宅
在公园里玩
MHS住宅
A住宅
藏戏表演舞台调度传承与发展的点滴思考——以新创藏戏剧目《图兰朵》为例
结句的新创(外一题)——李清照《武陵春》
新创企业的滞涨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