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体会及康复指导

2019-01-03 14:26李春红刘宇翔欧丽兰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患肢置换术髋关节

李春红 刘宇翔 欧丽兰 文 芳

( 桂林市中医医院骨科 , 广西 桂林 541002 )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社会,老龄人口数量不断增多,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也呈逐年升高趋势。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在成人骨折中占3.6%,预计到2040年世界每年将新增5O万例股骨颈骨折的患者[2],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大量开展,术后能有效地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解除疼痛及提高生活质量,术后护理及康复锻炼日益受到重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笔者通过对8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术后全方位综合的护理及康复指导,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选自2015年3月-2018年3月间于我院行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47例。年龄59-93岁,平均年龄(75±7.3)岁。其中左侧手术者43例,右侧手术者37例治疗,其中人工全髋关节置换55例,半髋关节置换25例,采用人工生物髋关节置换系统和部分使用骨水泥固定。

2 方法:本组患者均行人工髋置换术,术后护理措施包括常规护理、心理疏导、疼痛护理、褥疮护理、引流管护理、切口护理、术后功能康复锻炼指导等。

2.1 常规护理:患者从手术室转入病房后,予以患肢穿“丁”字鞋固定,保持外展30°中立伸直位,防止内收屈髋外旋,以免脱位。嘱去枕平卧位6小时,严禁向患侧侧卧,予患者Ⅰ级护理、心电监测、中心吸氧、血氧饱和度监测、卧气垫床,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观察患肢末梢的血运、感觉、活动情况,适当抬高患肢,胯部放置软枕。患髋局部间断冰敷,术后5天后视情况改为TDP照射。患者患肢感觉恢复后即开始踝泵功能练习,以促进静脉、淋巴回流和吸收,减轻肿胀,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2 情志疏导护理: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帮助其树立术后康复的信心,获得良好的配合。告知患者及家属关节置换术后的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并发症,以及处理的措施等,减少患者及家属忧虑。

2.3 引流管的护理:护理人员应将引流管放置低于术后髋部切口水平位置,同时注意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避免引流球内淤血倒流入切口内,发生感染。定期查看引流管是否有折弯、歪折等,并挤压引流管,保持管道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量和颜色,正常50-250m1/d,色淡红,若引流量≥300ml/d,色鲜红,应及时汇报值班医生以获得尽早及时处理;引流量<50ml/d,可以拔除引流管。

2.4 切口护理:髋关节置换术口一般约为12-18cm,术口辅料干燥,切口无渗出是保证术口无感染的重要环节,感染主要表现为疼痛、皮肤红肿,深部感染术口表现为患肢红、肿、热、痛等症状,患肢活动时疼痛加剧,发热,甚至有脓性分泌物。护理人员必须密切观察敷料及伤口情况,敷料有无渗湿、术口有无肿胀充血、疼痛情况、并注意监测患者体温情况,若发现异常,即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其处理。

2.5 疼痛的护理管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术口处疼痛,一般在麻醉作用消失后病人即感到切口及患肢疼痛,对人体的创伤较大。有效解除患者疼痛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随着人们对疼痛的认识,术中无痛药物干预和术后镇痛泵的应用,通过适当的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加重疼痛的危险因素,协助患者摆放体位时要动作轻柔,如个别患者疼痛阈值较低,可报告医师予以止痛处理。

2.6 血栓栓塞预防护理:血栓栓塞是髋关节置换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可因血管内膜受损、长期制动等因素而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容易发生肺栓塞,故应注意预防。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目前,采用口服利伐沙班片预防血栓,1天1片,术后连续口服5周。术后第2天开始使用下肢气压泵治疗,通过由足踝端向大腿上方逐步施加压力,模拟静脉回流,被动使静脉血和淋巴向心性回流,每天2次,每次20分钟;同时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术后康复,加强监督患者踝泵练习及股四头肌锻炼,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2.7 褥疮的预防护理:术后患者因卧床且活动受限,腰骶局部组织容易遭受持续性压迫而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形成褥疮,故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防止患者褥疮形成。一般护理采取气垫或水垫床、定期翻身等措施。如皮肤出现浅表溃烂、溃疡、渗出液多时就应及时予以治疗。

2.8 术后康复训练指导:(1)踝泵练习。踝泵运动就是利用踝关节屈伸运动,使小腿肌群收缩运动,压迫下肢静脉回流,达到像泵一样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术后当天患者患肢感觉恢复后即开始踝泵练习,缓缓背伸踝关节,至最大限度保持至少5-6秒,然后脚尖缓缓下压,跖屈至最大限度保持至少5-6秒。反复的屈伸踝关节,每小时至少练习8-10分钟,每天至少10-12次。(2)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术后第2天鼓励患者做股四头肌的锻炼,通过锻炼使膝关节的稳定性加强,改善局部血运,防止股四头肌废用性萎缩,使下肢肌力正常。以患者主动为主,被动为辅,患肢抬高≤ 30°,保持时间由10-15秒开始逐渐增加到20-30秒。(3)髋关节被动功能锻炼。术后第2天开始采用器械CPM机被动功能锻炼,患者取仰卧位,CPM机从30°开锻炼,被动屈伸髋功能锻炼,每次40分钟,每天做2次。(4)臀肌收缩运动。一般在术后3-5天开始,嘱患者取仰卧伸腿位,上肢舒适地放于两侧,收缩臀肌保持5-10秒,放松;双手着力,做抬臀动作,保持5-6秒,重复12-15次,每天4-5组。(5)下床活动。术后2-3天可下床活动,告知一定留陪人,防止病人跌倒,先在床边坐立10分钟左右,无头晕不适,可离开床站立,每天4-5次,每次10-15分钟。如无头昏、下肢乏力等,术后3-7天可扶拐杖患肢非负重行走,术后6-8周可弃拐杖完全负重行走。(6)康复训练中注意事项。①禁止髋关节外旋动作、禁止屈曲超过90°;②禁止跷“二郎腿”、两腿交叉、禁止坐矮凳,蹲厕等;③2-3个月内避免侧卧;④避免剧烈活动;⑤将术后康复指南,发放给患者及家属,在康复训练中给患者逐条落实。

2.9 出院指导:严格定期门诊复查制度,每周1次,以便及时纠正错误的锻炼和可能出项的风险指导。定期复查X线检查,以便早期了解假体位置情况。如患肢出现切口出现红肿、热、痛等及时来院就诊。对于完全康复后可进行适当体育活动,如散步、骑车、游泳、跳舞等。饮食方面建议加强营养,多进食营养丰富的食物,如含高蛋白、维生素、钙、铁丰富的食物等,增加自身抵抗力等,同时建议控制体质量等。

3 结论:观察的8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恢复较好,手术切口均愈合良好,无出血、化脓、关节脱位等,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的护理是确保和巩固手术的效果主要手段之一,减少或消除并发症的出现,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及功能康复指导,可以有效减轻患者不必要的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少住院日和经济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达到了减轻患者家庭负担。

猜你喜欢
患肢置换术髋关节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有髋关节手术史的全髋置换术与单纯全髋置换术比较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评价X线、CT及MRI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意义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