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的应用分析

2019-01-03 14:22周显国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躯体体征骨科

周显国

(辽宁省盘锦市盘锦骨科医院,辽宁 盘锦 124000)

对于大多数下肢创伤患者,伤害是由间接或直接的外部震动引起的。创伤肢体呈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1],严重的病例还伴有一定量的疼痛出血和出血休克。在下肢创伤的临床急诊中需要立即清理伤口。不正确的治疗可能导致患者的炎症症状。在严重的情况下,存在死亡风险。因此,对创伤性下肢患者进行临床急救非常重要。本文将对下肢创伤患者进行临床急救。本研究分析了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择90例2016年2月-2018年1月骨科下肢创伤患者据术式分组。观察组男30例,女15例;年龄12-79岁,平均(42.78±2.42)岁。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13-79岁,平均(42.41±2.41)岁。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无显著差异。

2 方法:对照组开展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行损伤控制治疗。患者入院后,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结合患者病情确定各种急救药品和设备,全面观察患者的身体变化,对患者进行全身保暖工作,并对患者进行基本的急救。治疗措施后,必须测量患者的血压和脉搏,观察患者的呼吸变化,检查患者的器官和体表出血情况,结合最终检查结果,初步确定患者的伤情,实施急救计划,并确定方案计划。对患者进行治疗,清洁患者伤口,防止伤口感染引起伤口周围组织坏死,并充分观察伤口部位和伤口区域,以及伤害部位周围的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在紧急过程中,必须观察病人的呼吸,心跳等,以确保病人的呼吸顺畅,心脏顺利跳动。为了补充血量,建立至少3条静脉通道以确保患者的血液循环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如果患者体液不平衡或酸碱失衡等,必须及时补充体液,调整酸碱,这些突发状况会使患者昏迷,严重影响患者的肾功能。在紧急治疗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的心脏和血压。一旦心律和血压异常,需要及时补救。在继续采取急救措施之前,确保患者的各方面均达到正常标准。缝合伤口时,应注意患者伤口的张力,缝合必须无张力。如果病人的伤口不大,伤口可以无张力缝合。患者伤口的张力影响伤口周围。因此,建议伤口缝合需在无张力的情况下。伤口缝合后,骨折部位固定,伤口组织损伤减轻。有2种类型的骨折固定,即外固定和内固定。内固定有利于固定骨折部位,但会增加骨折周围组织感染的风险。如果外固定也能达到最终治疗效果,建议外固定。

3 观察指标:比较2组骨科下肢创伤治疗效果;生命体征稳定的时间、住院的总时间;手术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不同指标的评分情况(评价SF-36量表中8个维度心理状态、情绪角色、躯体状态、躯体角色、疼痛水平、社会功能、活力和总健康的评分,每一项的满分是0-100分,分值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并发症。显效:症状消失,生命体征稳定;有效:症状好转;无效:症状无改善。骨科下肢创伤治疗效果为显效、有效百分率之和[2]。

4 统计学方法:SPSS19.0统计,计量数据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则x2检验,P<0.05显示差异显著。

5 结果

5.1 2组骨科下肢创伤治疗效果相比较:观察组骨科下肢创伤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对照组显效的患者有19例,有效的患者16例,无效的患者则有10例,总有效率是77.78%;而观察组显效的患者有32例,有效的患者13例,无效的患者则有0例,总有效率是100.00%。

5.2 2组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不同指标的评分情况相比较:手术前2组生活质量评分不同指标的评分情况相近,P>0.05;手术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不同指标的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心理状态、情绪角色、躯体状态、躯体角色、疼痛水平、社会功能、活力和总健康的评分分为(70.12±5.72)分、(69.24±5.68)分、(67.67±5.13)分、(69.73±5.31)分、(67.61±5.26)分、(70.13±5.02)分、(63.37±4.24)分和(66.42±4.35)分,护理后心理状态、情绪角色、躯体状态、躯体角色、疼痛水平、社会功能、活力和总健康的评分分为(77.14±7.28)分、(77.39±7.20)分、(76.78±8.13)分、(78.04±6.21)分、(74.21±6.82)分、(77.19±8.21)分、(71.25±7.21)分和(76.49±7.32)分;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心理状态、情绪角色、躯体状态、躯体角色、疼痛水平、社会功能、活力和总健康的评分分为(69.98±5.21)分、(70.00±5.61)分、(67.62±5.44)分、(69.72±5.21)分、(67.64±5.01)分、(70.45±5.23)分、(63.31±4.81)分和(66.40±4.21)分,护理后心理状态、情绪角色、躯体状态、躯体角色、疼痛水平、社会功能、活力和总健康的评分分为(86.13±7.58)分、(85.85±7.21)分、(87.16±8.21)分、(86.27±7.11)分、(82.08±7.14)分、(83.94±8.23)分、(76.57±6.21)分和(84.23±8.31)分。统计学分析后,2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情绪角色、躯体状态、躯体角色、疼痛水平、社会功能、活力和总健康的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评分(P<0.05)。

5.3 2组生命体征稳定的时间、住院的总时间相比较:观察组生命体征稳定的时间、住院的总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观察组生命体征稳定的时间、住院的总时间分别是(2.02±0.12)天、(14.01±2.61)天,而对照组生命体征稳定的时间、住院的总时间分别是(4.14±0.24)天、(19.15±3.57)天。

5.4 2组并发症相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其中,对照组有4例出现休克,有4例多器官功能紊乱综合征,有2例死亡。而观察组仅有1例休克。

讨 论

损伤控制这一概念的广泛应用已经显着改变了严重创伤患者的治疗策略,并且损伤控制的概念已逐渐应用于日常疾病的治疗。因此,其治疗不仅以复苏和支持治疗为基础,更重视病人的身体反应和身体的状况。最终目标是寻求治疗的成功,不仅是手术的成功[3-4]。

对于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急救治疗,必须密切关注在抢救过程中监测患者的呼吸和心跳,以及患者的体液失衡或酸碱失衡。临床骨折患者骨折后会出现过多失血或心律失常这些损伤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短暂的休克,并可能对整个急诊手术产生影响,并且是紧急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在紧急情况下,在确定患者病情后,有必要随时监测并检查患者的各种身体特征,确保患者的心脏和血压正常,并安全度过急救期,再进行择期手术治疗。总之,在骨科下肢创伤的临床救援中,全面监测患者的心脏功能,血液状况,血容量和氧气供应,以减少对患者的伤害并实现有效的急救,帮助患者在早期阶段为患者成功度过急救期[5-7]。本研究中,对照组开展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行损伤控制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骨科下肢创伤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命体征稳定的时间、住院的总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2组生活质量评分不同指标的评分情况相近,P>0.05;手术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不同指标的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骨科下肢创伤患者行损伤控制疗效肯定,可有效改善病情和减少并发症,促使患者生命体征更快稳定和缩短住院时间,更好改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躯体体征骨科
“数字骨科”专题文章导读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
最后的晚餐
现在干什么?
搬家
“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叶挺将军囚禁岁月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