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护理干预在促进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观察

2019-01-03 23:13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部位骨折康复

耿 蕊

( 抚顺矿务局总医院骨二科 , 辽宁 抚顺 113008 )

疼痛是骨折病人的主要主诉,疼痛不但会给病人造成生理上的痛苦,还会诱发病人产生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从而进一步影响骨折的愈合及关节功能的恢复,因此,如何有效缓解骨折患者的疼痛已经成为护理人员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1]。本研究旨在探讨无痛护理干预在促进骨折病人术后康复的效果,以期为骨折病人的护理提供实践指导参考指导依据。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随机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行骨折手术的130例病人分到观察组(n=65例)和对照组(n=65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20-59岁,平均(46.62±2.81)岁;骨折部位:肱骨骨折8例,尺桡骨骨折13例,髌骨骨折6例,胫腓骨骨折9例,股骨颈骨折14例,脊柱骨折15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20-59岁,平均(46.65±2.75)岁;骨折部位:肱骨骨折9例,尺桡骨骨折12例,髌骨骨折5例,胫腓骨骨折10例,股骨颈骨折13例,脊柱骨折16例。观察组及对照组病人的年龄、性别、骨折部位等基线资料通过统计学软件比较,统计结果均显示P>0.05,表示2组病人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人均未行择期手术的骨折者,排除无法耐受手术者,排除合并有严重肝肾等器质性疾病者,排除由严重精神病及意识模糊者。

2 方法:观察组病人予以无痛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成立无痛护理小组。无痛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组员由具有5年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组成。邀请疼痛科医师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疼痛产生的原因、诱发因素、缓解疼痛的措施、镇痛泵的使用等,每次培训后均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进入无痛护理干预小组。(2)健康宣教。将疼痛的相关知识详细的介绍给病人,并在病房内及病区走廊悬挂缓解疼痛的方法,告知病人应及时将身体的不适感受表达出来。告知病人可通过闭目想象法、聊天、听音乐等方法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以有效缓解疼痛。同时将手术方式、麻醉方法、术后可能出现的疼痛及止痛的方法,使病人做好思想准备。在进行各项操作前,应先与患者进行交流,在护理操作时做到快、稳、准。(3)心理护理干预。研究显示,病人的焦虑程度越严重,其痛阈值越低。病人住院后由于身体的不适、生活规律受到干扰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变,大多病人均存在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因此病人入院后,应根据病人的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等情况予以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与病人交流时应注意态度真诚、语言亲切、耐心倾听,并使用鼓励性语言以激发病人的耐受力。(4)疼痛评估。当前并无客观的设备评估病人的疼痛程度,因此在对病人的疼痛进行评估前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应及时反映,本研究中使用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对病人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0-10表示程度不同的疼痛,记录病人疼痛的部位、疼痛持续时间、疼痛评分、对睡眠有无影响等。(5)环境护理干预。保持病房的湿度及温度在一个舒适的范围内,并注意保持病房空气新鲜,每天对病房通风1次,合理安排护理操作时间,尽量将护理操作安排在白天,并注意合理安排巡视时间,减少对病人睡眠的影响。(6)多模式镇痛。联合应用阿片类药物、冷敷、心理疏导、非甾体类消炎药等多方式进行联合镇痛,同时加强病人的超前镇痛及自控模式镇痛。使用镇痛药物期间,注意监测病人的药物反应,并实时监测病人的疼痛状况,根据病人的疼痛状况及时调整镇痛药物的剂量,以争取病人的无痛感。(7)康复功能训练。根据病人的骨折部位指导病人进行针对性的康复功能训练,例如可进行上肢的远端握拳训练、下肢做踝关节的背伸、跖屈以及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训练等,训练时应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对照组病人予以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病人入院时向病人介绍住院环境、健康宣教、药物指导、生命体征监测等。

3 观察指标: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对2组病人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价,同时比较2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病人的康复效果越好。

5 结果

5.1 2组病人的康复效果比较:护理干预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病人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56.52±5.78)分、(56.50±5.74)分;2组比较,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病人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81.74±6.54)分、(72.23±6.19)分;2组比较,P<0.05。

5.2 2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8%(2/65),其中骨折部位肿胀1例,睡眠障碍1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92%(11/65),其中骨折部位肿胀5例,睡眠障碍4例,静脉血栓2例;2组比较,P<0.05。

讨 论

疼痛是骨折术后病人的一种常见主诉,疼痛不但会给病人造成生理上的痛苦,还会诱发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及免疫功能下降、失眠等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骨折的愈合及预后。无痛护理干预主要是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干预,以减少病人的疼痛,促进病人的康复为目的[2]。关于骨折病人的疼痛护理仍然是当前临床护理工作的难点,护理人员的疼痛护理相关知识欠缺,疼痛评估模式、评估标准、疼痛记录参差不齐等严重限制了无痛护理干预的推广[3]。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无痛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无痛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病人的康复,同时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在本研究的无痛护理干预中,予以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干预、疼痛评估、环境护理干预、多模式镇痛、康复功能训练等措施,通过健康宣教,提高了病人对疼痛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减少不良心理应激诱发的疼痛;通过疼痛评估,可详细了解病人的疼痛情况,并通过实时的评估结果及时调整镇痛药物的种类及剂量,大大增加了止痛药物的效果[4];通过为病人提供温馨整洁的病房环境可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有效缓解了病人的疼痛;通过多模式镇痛,提高了镇痛的效果;通过康复功能训练,有效促进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并能促进淋巴液的回流,还能促进致痛物质的排出,缓解肌肉痉挛,促进炎症消退、减少组织肿胀等,有效缓解了病人的疼痛[5]。

综上所述,在骨折病人中采用无痛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病人的康复,并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部位骨折康复
王阿姨骨折康复记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