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减少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提高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

2019-01-03 23:13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分值针对性骨折

杨 敏

( 抚顺矿务局总医院外科 , 辽宁 抚顺 113008 )

疼痛是由细胞的病理变化所致的生理感受,也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疼痛不但会降低骨折病人的舒适度,还会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甚至会诱发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对病人的预后产生严重的影响[1]。笔者旨在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减少骨折病人术后疼痛及提高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骨折病人的护理提供临床实践指导意义。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随机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4例骨折病人分到观察组(n=68例)和对照组(46例),所有病例均符合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并排除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20-70岁,平均(52.25±4.46)岁;骨折类型:尺骨骨折4例,锁骨骨折8例,髌骨骨折6例,肱骨骨折10例,胫腓骨骨折12例,股骨骨折28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20-70岁,平均(52.21±4.40)岁;骨折类型:尺骨骨折2例,锁骨骨折4例,髌骨骨折4例,肱骨骨折6例,胫腓骨骨折8例,股骨骨折22例。观察组及对照组病人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等基线资料对比,统计结果均显示P>0.05,表示2组病人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

2 方法:观察组病人施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心理护理干预。根据病人的受教育程度、具体病情,予以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并将手术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详细的告知病人,提高病人对手术的依从性。同时积极与病人进行沟通交流,以缓解病人的恐惧、交流、紧张等负性心理。同时向病人介绍本院骨科医师的业务水平及手术成功的病例,提高病人的治疗信心。同时通过术前访视,讲解手术的注意事项,提高病人对手术的安全感。(2)多模式超前镇痛干预。根据术前病人的VAS评分,选择适当的镇痛药物进行镇痛治疗,以有效的减少病人的疼痛感,在镇痛的同时播放病人喜爱的轻音乐,并与病人交流其感兴趣的话题,以分散病人的疼痛注意力。(3)疼痛认知干预。加强病人的疼痛认知干预,告知病人术后疼痛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提高病人对术后疼痛的接受度。同时向病人解释疼痛产生的原因、缓解疼痛的方法等,以减少病人对术后疼痛恐惧感。(4)术后护理。手术后通过按摩创口周围皮肤等方式转移病人的注意力,以缓解病人的术后疼痛情况,按摩力度应适中,并根据病人的喜好,通过舒经活络油、液状石蜡等为媒介,轻柔按摩病人。同时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等放松训练,并为病人播放喜爱的轻音乐,以缓解病人的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心理,以缓解不良心理诱发的疼痛。适当的采用按摩、冷敷等物理疗法,以促进创口的新陈代谢,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以缓解病人的术后疼痛情况。对照组病人施以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保持病房的清洁,协助病人完善各项术前检查,保持充足的睡眠,指导病人合理饮食,以易消化、清淡食物为主,术前告知病人禁饮禁食等,做好病人的生命体征监测等。

3 观察指标:采用VAS评分评估护理干预前后2组病人的术后疼痛情况,并比较2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VAS评分为0-10分,分值越高表示病人的术后疼痛状况越严重。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主要从环境舒适度、健康宣教、对病人的关怀程度、责任感、业务水平、手术室护士态度等方面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分值<60分为不满意,分值在60-79分为一般,分值在80-89分为满意,分值≥90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

5 结果

5.1 2组病人护理干预前后VAS评分变化情况对比:护理干预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的VAS评分分别为(6.63±1.04)分、(6.61±1.07)分,2组比较,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的VAS评分分别为(2.12±0.41)分、(4.43±0.84)分,2组比较,P<0.05。

5.2 2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12%(64/68),其中不满意0例,一般4例,满意14例,非常满意50例;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7.39%(31/46),其中不满意4例,一般11例,满意21例,非常满意10例;2组比较,P<0.05。

讨 论

疼痛是指组织损伤及潜在损伤所致的不适情感体验,骨折术后疼痛是指通过脊髓介质及交感神经介质所致的肌肉及血管收缩反应,引起伤口缺血所致的疼痛感。手术后疼痛是一种常见的骨折术后症状,术后疼痛程度与病人的情绪、疼痛敏感度、性格特征等主观因素及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环境等客观因素均密切相关[2]。同种程度、同样性质的疾病,在不同的病人身上均有可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疼痛,骨折术后疼痛不但会降低机体的免疫球蛋白水平,还会影响病人的心理,影响病人的术后恢复,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减轻病人的术后疼痛程度,已经成为当前临床护理研究的重点。本研究对病人施以针对性护理干预,根据病人的受教育程度、情绪、疼痛敏感度、性格特征等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3]。为病人提供温馨、安静、整洁的病房环境,不但能有效改善病人对陌生住院环境的恐惧、紧张感,还能提高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针对病人的心理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缓解病人的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心理,使病人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手术。同时鼓励病人多看电视、多听音乐,可有效分散病人的注意力。通过多模式超前镇痛,可减少围术期有害刺激对病人外周神经及中枢神经的感化,不但能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还能有效缓解病人的疼痛感,对降低术后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手术后,通过对创口进行冷敷,可有效减少创口周围皮肤的炎性反应。通过术后热敷可有效减轻肌肉的痉挛,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从而有效缓解病人的术后疼痛。通过术后按摩,可起到舒筋活络的作用,从而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5]。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在骨折病人中施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病人的术后疼痛症状,并能有效提高病人的护理满意度,对改善病人的预后及医患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分值针对性骨折
王阿姨骨折康复记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芍梅化阴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悄悄告诉你:统计这样考
谁是科创板创值全能冠军
伤筋动骨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