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发展关键词

2019-01-03 09:11
中国电业与能源 2018年11期
关键词:投运特高压核电

迈向电力大国

经过全行业40年的砥砺发展,我国终于甩掉了电力小国、弱国的帽子,发电装机、年发电量、年用电量、电网规模等指标均雄踞全球榜首,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力生产和消费大国。

2010年,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公用变设备容量分别达到44.27万千米、19.74亿千伏安,电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2011年,全国全口径发电量达到4.72万亿千瓦时,跃居世界首位。2013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首次超越美国,位居全球第一,达到12.5亿千瓦;全社会用电量实现5.32万亿千瓦时,跃居世界第一位。

单机容量大跨越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火电装备水平十分落后,只有少量的20万千瓦机组,30万千瓦机组尚需进口。40年来,大容量、高参数、高效率的火电机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大江南北。2017年底,我国100万千瓦等级火电机组占火电装机比重达10.2%,30万、6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已分别占火电装机容量的34.7%和34.5%。

1987年,引进美国技术的国内首台亚临界3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在山东石横电厂投产。1988年,引进美国技术的国内首台亚临界60万千瓦机组在安徽平圩电厂投产。1992年,引进设备及部分制造技术的国内首台超临界60万千瓦机组在上海石洞口二厂投产。2004年,首台国产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在河南沁北电厂投产。2006年,两台国产超超临界百万千瓦机组——浙江玉环电厂1号机组、山东邹县电厂7号机组相继投产。2014年,新疆农六师煤电有限公司110万千瓦机组顺利投产。

水电领跑全球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水电总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仅为1727万千瓦和446亿千瓦时;至2017年底,这两项数据分别达到3.41亿千瓦和1.19万亿千瓦时。40年来,我国水电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学习跟跑并跑到领跑,直至全面超越,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跃居世界首位。

1979年,电力部印发《十大水电基地开发设想》。1984年,鲁布革水电站引水系统工程开工,由此引发“鲁布革冲击”。1986年,我国集资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漫湾水电站正式开工。1987年,龙羊峡水电站第二台32万千瓦水轮机组投运。至此,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亿千瓦以上。1991年,二滩水电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工程建设体制与国际全面接轨,促进了我国水电管理体制改革。2004年,公伯峡水电站1号机组投产。至此,我国水电装机突破1亿千瓦。2005年,拥有世界第一高拱坝的锦屏一级水电站正式开工。同年,溪洛渡水电站开工。2006年,向家坝水电站开工。2012年,全球第一大水电站——三峡水电站最后一台水电机组投产。2014年,糯扎渡水电站全面建成投产。

三峡水电站

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拥有航运、发电、养殖等十多种功能。水库大坝高程185米,蓄水高程175米,大坝全长2300多米,静态投资1352.66亿元人民币,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总装机2240万千瓦。

1989年,水电部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审议并原则通过重新编制的《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议稿)。1984年,国务院批准第一次论证产生的《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98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重新论证三峡工程的可行性。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1994年,长江三峡工程正式开工。1997年,三峡工程实现大江截流。2003年,三峡工程实现蓄水、通航、首台机组发电三大目标。2007年,我国首台自主设计、制造和安装的70万千瓦巨型水轮发电机组——三峡电站26号机组并网。2008年,三峡工程左右岸26台机组全部投产。2012年,三峡电站最后一台水电机组投产。

三峡水电工程。 (雷勇 摄)

核电发展壮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用核电从零起步,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道路。从一无所有,到拥有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并实现出口,我国核电成功逆袭。目前我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达38台,装机容量约3700万千瓦;在建18台,装机容量约210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和在建容量分列世界第四和第一。

1991年,我国自行设计、研制、安装的首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一期并网发电,结束了我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200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确定“积极发展核电”战略。2007年,我国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正式确定选用AP1000方案。同年,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成立。2009年,我国第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浙江三门核电一期工程正式开工。2013年,国家能源局公布《服务核电企业科学发展协调工作机制实施方案》,提出大力支持核电“走出去”战略。

华龙一号

“华龙一号”是由中核集团和中国广核集团在我国30余年核电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福岛核事故经验反馈以及我国和全球最新安全要求,研发的先进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作为我国核电“走出去”的主打品牌,“华龙一号”提出“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设计理念,全面平衡贯彻了“纵深防御”的设计原则,设置了完善的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措施,其安全指标和技术性能达到了国际三代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

2014年,“华龙一号”总体技术方案通过由国家能源局、国家核安全局牵头组织的我国43位专家的评审。2015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建设“华龙一号”示范机组,落地项目为福清核电站二期5、6号机组。同年10月21日,中国广核集团与法电集团正式签订英国新建核电项目的投资协议,其中布拉德韦尔B核电项目拟采用“华龙一号”技术。这是我国核电“走出去”的里程碑事件。

风光无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能源发电从零起步,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形成风光发电并举的格局,装机容量双双跃居世界首位。截至2017年底,全国风电装机1.63亿千瓦,占比9.2%;太阳能发电装机1.29亿千瓦,占比7.3%。

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获得通过,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2007年,《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印发。2012年,我国并网风电达到5258万千瓦,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同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五大措施。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14年,我国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突破4亿千瓦,继续保持全球可再生能源利用第一大国地位。2015年,我国光伏累计装机达4300万千瓦,跃居全球第一。同年,我国风电累计并网突破1亿千瓦。2016年,中控太阳能德令哈1万千瓦塔式熔盐储能光热电站投运。2017年,可再生能源电力绿色证书认购工作正式开始。

(王多 摄)

电压大升级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电网最高电压等级仅为330千伏。经过40年的建设,我国输电电压等级不断实现跨越,主网架由220千伏提升至500(750)千伏,实现了全国联网,特高压1000千伏交流、8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相继投运,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981年,我国第一条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河南平顶山至湖北武昌输变电工程竣工。1989年,我国第一条±500千伏超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葛洲坝至上海直流输电工程单极投运。2005年,全国首个750千伏输变电示范工程——青海官亭至甘肃兰州东输变电工程投运。2009年,我国第一条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晋东南至南阳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投运。我国电网进入特高压时代。2010年,我国最早的两条特高压直流线路——±800千伏云广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和±800千伏向上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投运。我国又迎来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时代。目前,±1100千伏新疆准东至安徽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正在建设中,预计将于2018年底投运。

跨省区联网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电压等级输电线路的相继投运,我国电网实现了全国联网,形成世界上最大的交直流混合电网。推动跨省区电力联网,极大地促进了能源资源在全国范围的优化配置,为以后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

1989年,±500千伏葛洲坝至上海直流输电工程单极投运,华中、华东电网实现非同期联网。2001年,华北与东北两大电网实现交流联网。同年,500千伏万县变投运,陈家桥-长寿-万县500千伏线路全部投运。2002年,万县-龙泉500千伏线路正式与华中电网联网。至此,“川电东送中枢通道”形成。2005年,西北电网与华中电网背靠背联网成功。同年,华中电网与华北电网正式联网。至此,华中、华北、西北电网通过河南电网联为一体。同年,内蒙古全区实现联网,形成跨越西北、华北、东北地区的内蒙古220千伏统一电网。2007年,海南与广东电网通过海底电缆联为一体。2011年,青藏联网工程投入试运行。至此我国内地电网实现全面互联。

特高压

我国特高压输电网具备了世界最高水平,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投运全球首个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在同类工程中容量最大、距离最远、技术最先进的特高压工程全部出自我国。我国的特高压建设成就,被国际大电网组织称为“世界电力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2013年,“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自2006年我国首条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开工至2017年9月,我国已经建成投运“八交九直”17个特高压工程,在建“两交四直”6个特高压工程。2016年,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特高压输电工程——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动员大会举行。2018年,国家能源局下发通知,将在当年和次年两年继续核准7条特高压线路。

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杨建国 摄)

农网改造

自1998年以“改造农村电网、改革农电管理体制、实现同网同价(简称”两改一同价“)”为特征的第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开始,我国已经先后开展了多轮农网改造,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活跃农村市场、繁荣农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98年,国办转发国家计委有关通知,要求在改造农村电网、改革农村供电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力争用三年时间,统一城乡用电价格,实现同网同价。2008年,国家投资40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农网和城网改造。201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意见,明确在“十二五”期间,全国农村电网普遍得到改造,农村居民生活用电得到较好保障,农业生产用电问题基本解决,县级供电企业“代管体制”全面取消,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目标全面实现。201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以脱贫攻坚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主要目的,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预计总投资在7000亿元以上。

西电东送

西电东送就是把煤炭、水能资源丰富的西部省区的能源转化成电力资源,输送到电力紧缺的东部沿海地区。“西电东送”工程由相应电源和输电通道组成。西电东送工程的建设,极大改变了我国东西部能源与经济不平衡的状况,促进了能源在东西部之间的大范围配置。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决策。2000年,西电东送首批工程——贵州洪家渡水电站、引子渡等7项发输电工程开工,西电东送工程全面启动。2001年,西电东送第二批9个项目开工。2002年,西电东送北通道7个项目正式开工。2004年,贵州至广东±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双极送电。2008年,宁东至山东±660千伏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开工。2011年,糯扎渡水电站送广东以及溪洛渡右岸电站送广东两条直流输电工程同时开工。2014年,溪洛渡、向家坝等一批西电东送大型水电项目投产。同年,《关于印发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下发,规划新建12条输送通道,进一步扩大西电东送规模。

电力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40年来,以政企分开为主要内容的电力管理体制改革,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以及“管住中间,放开两头”为重点的市场化改革等等,描绘出了我国电力工业改革的历史长卷。

1985年,水电部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关于根本改革电力工业体制的建议。1987年,国务院提出“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和“因地因网制宜”的电改方针。1997年,国家电力公司组建。1998年,电力工业部撤销。2000年,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逐步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同年,国办发出《关于电力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2002年,国务院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以厂网分开、主辅分离、引入监管等为主要内容的电改大幕开启。200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关于“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印发,新一轮电改大幕开启。同年,电改6个配套文件印发。

鲁布革冲击

1984年,我国首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首次按照国际惯例对引水系统工程实行国际招标建设鲁布革水电站。1986年10月30日,通过国际招标中标的日本大成公司负责开挖的隧洞全线贯通,工程质量优良,比合同计划提前了5个月。这让我国施工企业意识到,奇迹的产生源于好的机制,高效益来自科学的管理。之后,中方项目施工指挥部也参照国外先进经验,推出了我国最早的“项目法施工”雏形,取得了投资省、工期短、质量好的经济效果,提前4个半月结束了厂房工地开挖工程,安装车间混凝土工程也提前半年完成。自此,有关部门对鲁布革管理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在建筑行业推广鲁布革经验。鲁布革水电工程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其中的先进高效建设实践对当时我国工程建设在管理体制、劳动生产率和报酬分配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我国水电建设管理体制改革,被称为“鲁布革冲击”。

央企重组

40年来,为提升行业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效率,我国电力行业先后进行了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开改革,以及国资国企改革。由此,我国电力中央企业也经历了多轮重组。

1985年,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成立。1988年,中国华能集团成立。1991年,中国南方电力联营公司成立。1993年,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五大电力集团成立。1997年,国家电力公司成立。1999年,中国南方电力联营公司改组为国家电力公司南方公司。2002年,国网、南网、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中国葛洲坝集团正式成立。2011年,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及部分电网辅业合并为中国电建集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国葛洲坝集团及部分电网辅业合并为中国能建集团。2015年,中电投与国核技合并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2017年,国电与神华合并为国家能源集团。

引入监管

引入监管是我国电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通过成立专门机构对电力企业的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监管机构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建立常态化政府监管机制,建立责任追溯制度;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并将监管情况及时反馈到规划、政策、标准、审批等环节;向社会公开发布电力监管报告,披露监管信息,增加监管的透明度,使监管发挥更加积极主动的作用。

2002年,“5号文”提出,建立电力市场运行规则和政府监管体系。2003年,国家电监会正式挂牌。2005年,《电力监管条例》施行。同年,《电力业务许可证管理规定》《电力市场运营基本规则》《电力市场监管办法》正式施行。2006年,电力业务市场准入许可工作全面启动。2007年,国家电监会首次发布电力监管年度报告。2008年,国家能源局挂牌成立。2013年,国家电监会、国家能源局重组成立新的国家能源局。

无电人口通电

至2012年底,我国还有273万人口没有用上电,主要分布在新疆、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西藏等偏远地区。国家能源局于2013年正式启动《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

2013年,国家能源局在京召开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工作会议,落实《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3年行动计划》。2015年,国家能源局在青海西宁召开解决最后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工作协调会。2015年底,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果芒村和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长江村合闸通电,标志着青海最后3.98万无电人口通电。至此,“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任务圆满完成,实现了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让无电人口都用上电的庄严承诺。

2015年12月23日,青海曲麻莱县约该镇长江村通电工程投运,全国无电人口通电三年行动计划画上句号。 (马旭升 摄)

光伏扶贫

光伏扶贫主要是在住房屋顶和农业大棚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发电量“自发自用、余量上网”。作为国务院扶贫办2015年确定实施的“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光伏扶贫充分利用了贫困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实现了扶贫开发和新能源利用、节能减排的完美结合。

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能源局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工作的意见》。同年10月17日,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下发《关于下达第一批光伏扶贫项目的通知》。首批项目总规模为516万千瓦,惠及14个省约2万个贫困村,可为约55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每户增收不低于3000元。到2018年初,自2015年启动光伏扶贫试点工作以来,国家能源局先后安排790万千瓦光伏扶贫项目,已帮扶约80万建档立卡贫困户。

节能减排

为缓解资源环境压力,我国电力行业不断强化政策约束,持续致力于节能减排技术、设备和工程的研发。2017年,全国火电三项污染物排放量为每千瓦时0.06、0.26、0.25克,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厂供电标准煤耗为309克/千瓦时,较1978年降低162克/千瓦时。

1996年,我国首座循环流化床锅炉示范电站并网。2007年,全国电力工业“上大压小”节能减排会议确定,此后四年关停小火电5000万千瓦以上。同年,《现有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十一五”规划》发布,《节约能源法》修订草案获得通过。2011年,《“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公布。2012年,《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正式执行。2014年,《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印发。2015年,我国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

“走出去”与“一带一路”

40年来,我国电力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在多国投资运营电网和电源项目。以EPC总承包为主要模式,我国电力企业建立了规划、资金、管理、技术、标准、服务全方位“走出去”的国际产能合作模式,实现了全产业链出海。“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电力企业在相关国家实际完成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50多个,累计实际完成投资80亿美元;签订电力工程承包合同494个,总金额912亿美元。

2003年,华能集团成功竞得拥有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两大发电厂权益的奥丝电力公司50%的股权。2005年,南方电网公司签署向越南售电的合同。2007年,国家电网公司与菲律宾公司组成联合体,竞得菲律宾国家输电公司25年的特许经营权。2013年,中核集团和中国广核集团联合两家法国企业,与英国政府达成协议,确定在英国欣克利角兴建两台第三代压水堆核电机组。目前,在“一带一路”沿线,中国电建集团执行1449份工程项目合同,中国能建集团在建及待建项目超过700个。

中国能建承建的孟加拉国阿苏岗杰15万千瓦重油电厂项目1号厂房12台机组于2018年并网发电。 (白雪鹏 摄)

猜你喜欢
投运特高压核电
新型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短路接地线的设计研究
东方特钢新型全能水密封环冷机投运
第四代核电 高温气冷堆
百年初心精神 点亮核电未来
特高压输变电工程中的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2020年核电活动安排
特高压输电系统电磁环境研究综述
35kV主变压器投运差动保护动作原因分析
35kV主变压器投运差动保护动作原因分析
核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