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发电大事记

2019-01-03 09:11张正
中国电业与能源 2018年11期
关键词:投产核电电厂

1979年,电力工业部提出《十大水电基地开发设想》,包括黄河上游、红水河(含南盘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乌江、长江上游(含清江)、澜沧江中游,以及湘西和闽浙赣水电基地的布局,总装机容量达1.7亿千瓦。20世纪80年代末,有关部门又编印了《十二大水电基地》规划性文件,增加了东北和黄河中游北干流两个水电基地,规划的总装机容量为2.1亿千瓦。

1981年12月5日,全国第一座中央与地方集资兴建的火电厂——山东龙口电厂开工兴建。1980年,签订集资办电协议,中央和地方按比例承担龙口电厂工程所需资金。烟台行署在全区发行股票筹资。一期工程两台10万千瓦机组分别于1984年8月和12月投产。同期,还有中央与地方合资建设的闵行电厂一台12.5万千瓦机组,台州电厂两台12.5万千瓦机组。

1984年7月31日,云南鲁布革水电站引水系统工程开工。鲁布革工程利用世界银行1.454亿美元贷款,日本大成公司中标引水隧洞工程。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利用世行贷款,并率先实行国际招标、项目管理等国际工程管理机制的工程。

2012年8月,华能安源电厂所在地还是一片荒山野岭;2015年8月,当年世界参数最高、我国首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在这里投产。资料图

1986年5月1日,我国集资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云南澜沧江上的漫湾水电站正式开工。该水电站装机150万千瓦,投资10亿元,由水利电力部和云南省合资兴建,其中,云南省出资3亿元,其余由水电部安排。1995年6月,一期工程5台机组全部建成。

1987年6月30日,我国引进美国技术制造的首台亚临界3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在山东石横电厂投产。1988年10月,我国引进美国技术制造的首台亚临界60万千瓦机组,在安徽平圩电厂投产。1992年6月,我国引进设备及部分制造技术的首台超临界60万千瓦机组,在上海石洞口二厂投产。2004年11月,国产首台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1号机组,在河南沁北电厂投产。

1987年12月4日,龙羊峡水电站第二台32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投入运行。至此,我国拥有的发电设备装机容量已达到1亿千瓦以上,其中,水电近3000万千瓦。这是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历史的里程碑。

1988年12月6日,葛洲坝水电站最后一台机组投运。至此,21台机组全部投产,总装机271.5万千瓦。葛洲坝工程是长江上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1970年12月30日开工,后因技术问题一度停工。1974年10月20日一期工程复工。1981年1月4日大江截流,1981年12月27日第一台机组发电。1991年12月27日二期工程通过国家正式验收,工程全部竣工。葛洲坝17万千瓦机组为当时我国自行研制的最大低水头轴流式发电机组。

大唐辽源发电厂始建于1918年。1978年,是该厂“小指标”竞赛经验风靡全国、在各电厂掀起学习热潮的一年。改革开放40年来,该厂从1992年供热改造完成后机组总容量5.1万千瓦,到“九五”期间异地扩建,2001年总装机容量达20万千瓦,再到2009年总装机容量达到66万千瓦。2018年,新机组相继完成脱硫、脱硝改造和超低排放改造,并承担着辽源市1000多万平方米的供热任务。 资料图

1989年2月27日至3月7日,水利电力部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召开第十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重新编制的《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议稿)。1984年4月,国务院批准第一次论证产生的《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986年6月2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三峡工程的可行性重新论证。14个专家组的412位专家和顾问参加论证。这个研究报告是根据重新论证的意见编制的。

1991年12月15日,我国自行设计、研制、安装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一期核电站并网发电,从此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1982年11月,秦山核电站批准建设。该核电站位于浙江海盐,容量30万千瓦,压水堆型。1985年3月20日正式开工,1994年4月1日投入商业运行。

1992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1994年12月14日,长江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兴建。大坝长2335米,坝高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库容393亿立方米,安装32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总容量2240万千瓦,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

1994年3月12日,广州抽水蓄能电站一期工程竣工。广州抽水蓄能电站分一二期建设,各安装4台30万千瓦可逆式蓄能机组。一期工程1989年5月开工,首台机组于1993年6月投运。二期工程首台机组1998年12月21日投产,2000年3月14日最后一台机组建成,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240万千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

1979年,华电十里泉电厂1号机组主厂房建设、锅炉本体、汽轮机吊装。1979年11月4日,72小时试运完成,正式投产发电,移交电厂。2018年9月29日,该厂对3、4号水塔实施爆破拆除,宣告了四台14万千瓦小机组拆除完毕,也是该厂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的又一有力见证和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的生动实践。 资料图

1994年5月6日,广东大亚湾核电厂2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至此,大亚湾核电厂全部建成投产。此前的2月1日,大亚湾核电厂1号机组投产。1985年1月18日,广东核电投资有限公司和香港核电投资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大亚湾核电站合营合同。该核电站安装两台90万千瓦核电机组,引进法国技术,1987年8月7日开工建设。

1994年6月28日,华能大连电厂被电力部命名为“一流火电厂”。这是全国首家一流发电企业。1995年9月,山东德州电厂4号30万千瓦机组,被命名为全国首台基建移交生产达标投产机组。1997年3月,广州抽水蓄能电站被命名为全国首家一流水电站。

1994年8月4日,山东华能发电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在纽约上市最早的国内企业。1993年12月,国务院证券委批复电力部,同意山东华能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和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国外融资。1994年10月,华能国际电力的股票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1996年4月11日,国家“八五”重点能源环保科研项目,我国第一座循环流化床锅炉示范电站——四川省内江循环流化床锅炉示范电站工程并网发电。该项目是1994年8月开工建设的。

1999年9月7日,广东沙角B电厂在深圳举行移交典礼。这是我国内地第一个成功移交的BOT(建设—经营—转让)项目。沙角B电厂1985年7月1日开工,两台35万千瓦机组分别于1987年4月和7月并网发电。由深能集团有限公司与香港合和电力(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兴建,合同期为10年。1999年8月1日正式移交。

大唐乐滩水电厂位于广西忻城县红渡镇上游3千米处,是南盘江红水河水电基地10级开发的第8级。2001年10月,乐滩工程开工建设,在工程施工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区领导到现场视察,并将“恶滩”改名成“乐滩”。 资料图

1999年12月4日,四川二滩水电站最后一台机组正式投产,成为20世纪我国建成的最大水电站。该电站位于雅砻江上,抛物线双曲拱坝坝高240米,装机6台,总容量330万千瓦。1991年9月14日,二滩水电站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利用世界银行贷款12亿美元,工程建设体制与国际全面接轨,促进了我国水电管理体制改革。

2000年9月28日,浙江北仑发电厂二期工程最后一台机组投产,装机容量达到300万千瓦,成为20世纪中国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北仑发电厂一期工程2台60万千瓦于1994年9月建成,二期工程3台60万千瓦1996年6月开工。两期工程动态总投资177.5亿元,其中利用世行及联合融资银团贷款8.48亿元。

2000年10月9日至11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建议》指出:电力建设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调整电源结构,加强电网建设,推进全国联网。充分利用现有发电能力,发展水电、坑口大机组火电,压缩小火电,适当发展核电。深化电力体制改革,逐步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健全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广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

2001年3月12日,龙滩水电站197.58亿元银团贷款协议在京签署。该项目是中国第一个采用国内银团贷款融资的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装机容量630万千瓦。同年7月1日,龙滩水电站正式开工。2003年11月6日截流,2006年9月30日下闸蓄水,2007年12月26日,首批3台机组正式发电。

1986年4月,当沉寂千年的滩涂上打下第一根钢桩时,标志着我国首座利用世行贷款建设的火电项目正式动工兴建。2009年,国电浙江北仑第三发电有限公司完成两台百万千瓦机组建设。如今,这座总装机500万千瓦的“美丽电厂”,正朝着绿色发展的目标迈进。 资料图

2003年12月16日,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以2.27亿美元,成功竞标收购拥有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两大发电厂权益的奥丝电力公司50%的股权,标志着我国电力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迈出了新的一步。

2004年8月18日,我国第一个国家特许权示范风电项目——如东一期10万千瓦风电工程动工。民营企业华睿集团取得如东风电特许权项目一期10万千瓦的建设运营权,运营期为25年。江苏龙源风电公司中标如东风电特许权二期10.05万千瓦项目,2005年12月开工,2007年10月全部投入商业运行。

2004年9月26日,随着黄河上游公伯峡水电站30万千瓦1号机组投产发电,我国水电装机突破1亿千瓦。此前于2001年年底,我国大陆常规水电装机容量达到7700万千瓦,从而超过美国排名世界第一位。

2004年11月23日,我国首台国产60万千瓦超临界燃煤机组——沁北电厂1号机组投产。12月13日,第二台60万千瓦机组投运。至此,作为我国60万千瓦超临界燃煤机组国产化依托项目的沁北电厂一期工程全部竣工。

2004年12月1日,《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坚决制止电站项目无序建设意见的紧急通知》下发。2004年经国家批准建设的电厂容量为6000万千瓦,实际开工建设的高达1.5亿千瓦。当年7月,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电力建设项目由审批制改为核准制。7月15日,9省区的32个项目被国家叫停,装机容量总计1177.4万千瓦。

1978年5月15日,开挖土石方爆破,拉开建设黄岛电厂的序幕 。如今海上远眺三期工程建成后的黄岛发电公司。 资料图

2005年12月26日,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开工建设。该电站总装机容量126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600亿千瓦时。11个月之后的2006年11月26日,其上游的向家坝水电站开工建设,电站装机容量600万千瓦,年发电量300亿千瓦时。

2005年12月27日,浙江半山天然气发电工程3号机组正式投产。至此,我国最大的天然气发电工程在浙江建成。该工程是“西气东输”下游最大的发电项目,安装3台39万千瓦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年耗气8亿立方米,可发电40亿千瓦时。1号燃机和2号燃机分别于2005年8月1日和11月12日投产。

2006年3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年~2020年)》。按照“积极发展核电”战略,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占全国发电装机的比例将增加到4%,达到4000万千瓦。2007年3月1日,我国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正式确定选用西屋联合体的AP1000方案。

2006年8月22日,内蒙古托克托电厂8号机组建成移交生产。托电规划容量为8台60万千瓦火电机组,分4期建设,以500千伏输电线路接入京津唐电网。一期工程于2000年8月1日开始建设,从2003年到2006年,每年投产两台机组,至8号机组投产,一至四期工程全部建成,总装机达480万千瓦,成为目前我国最大的火电厂。

2006年11月28日,浙江玉环电厂国产超超临界百万千瓦1号机组投产。12月4日,山东邹县电厂国产超超临界百万千瓦7号机组投产。这标志着我国电力工业技术装备水平和制造能力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07年11月24日,华能玉环电厂4号机组顺利投产,总容量达400万千瓦,成为世界上超超临界百万千瓦级容量最大的火电厂。

2009年7月,华能莱芜电厂3台13.5万千瓦机组的5座凉水塔成功爆破;2013年6月,两台百万千瓦机组工程开工建设,分别于2015年12月24日和2016年11月9日高质量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顺利移交生产。 资料图

2006年12月1日,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生物质发电示范项目——国能单县生物质发电工程1台2.5万千瓦机组投产。此时,国家电网公司所属国能生物发电公司已有22个生物质能发电项目通过核准,其中14个已开工,装机容量约35万千瓦。农业部提出,到2010年,我国生物质能发电将达到550万千瓦,生物质能年利用量占到一次能源消耗量的1%,到2020年提高到4%。

2006年12月20日,“大唐发电”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已在香港联交所和伦敦证交所上市的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回归A股市场。由此成为中国首家在伦敦、香港、上海三地上市的电力企业。

2007年1月29日,全国电力工业“上大压小”节能减排会议确定,今后4年全国关停小火电机组5000万千瓦以上。五大发电集团公司、两大电网公司及30个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当年全国共关停1438万千瓦,计553台,超额43%完成任务。

2007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发布《现有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十一五”规划》。《规划》提出了现有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的指导思想、原则、主要目标、重点项目及保障措施。同年5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环保总局印发《燃煤发电机组脱硫电价及脱硫设施运行管理办法(试行)》,200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盐锅峡水电站是黄河上游最早建成投产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黄河上第一颗明珠”,目前隶属于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该电站装机为10台总容量50.96千瓦的机组,年平均发电量22.8亿千瓦时,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55米。电站于1958年9月开工建设,1961年11月首台机组投产发电,1975年八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1990年和1998年分别扩建安装了9号、10号机组。资料图

2007年5月17日,江苏田湾核电站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8月16日,2号机组投入商运。至此,一期工程建成。田湾核电站是中俄两国重大技术经济合作项目,也是目前我国单机容量最大的核电站。一期工程建设2台单机容量106万千瓦的俄罗斯压水堆核电机组。

2007年5月22日,由国务院和4家国有企业共同出资组建的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该公司经国务院授权,代表国家对外签约,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中国核电技术品牌的主体,是实现第三代核电技术引进、工程建设和自主化发展的主要载体和研发平台。

2007年8月29日,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发布年度社会责任报告,这是五大发电集团发布的首份社会责任报告。此后,中国大唐、中国华电等也陆续发布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2007年9月24日,内蒙古实现了风电100万千瓦装机目标,是我国首先达到风电装机百万的省区。9月26日,国电龙源电力集团公司风电装机容量突破100万千瓦,成为我国首家风电装机突破百万千瓦企业。

2007年10月10日,三峡电站26号机组并网。该机组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制造和安装的70万千瓦巨型水轮发电机组,机组国产化率达到100%,标志着我国水电机组制造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007年11月8日,我国首台国产60万千瓦空冷脱硫机组———铜川电厂1号机组投产发电;12月12日,2号机组投产,一期工程建成。铜川电厂一期工程是国家空冷机组国产化依托项目。机组主机采用直接空冷技术,同步安装烟气脱硫装置,比常规湿冷机组节水85%以上。

1984年1月,半山电厂三期工程冷水塔淋水柱吊装。2017年,华电半山公司光伏项目并网投产。资料图

2007年12月11日,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与英国益可环境金融集团公司、德意志银行在京签署“CDM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暨超超临界项目碳减排条款书”。这是我国电力行业二氧化碳减排第一笔超超临界购碳协议,也是二氧化碳减排出售单笔之最。

2008年7月16日,国内首个“燃煤发电厂捕集二氧化碳试验示范工程项目”,在华能北京热电厂建成投运。该项目2007年12月26日开工,是根据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和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签署的《关于洁净煤发电及二氧化碳捕集与处理等技术研究的合作框架》协议建设的。

2009年4月19日,浙江三门核电一期工程开工。三门核电工程是我国第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也是迄今为止中美能源合作建设的最大项目,电站所采用的AP1000核电机组,属于第三代压水塔技术。

2009年6月14日,世界首例海水脱硫百万千瓦机组——华能海门电1号机组并网发电。海门电厂是南方电网区域内首座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厂,该机组是全国首个脱硫、脱硝与主体工程同步建设、同步投运的建设项目,污水处理率100%。

2011年7月29日,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新标准区分现有和新建火电建设项目,分别规定了对应的排放控制要求:对新建火电厂,规定了严格的污染物排放限值;对现有火电厂,设置了两年半的达标排放过渡期,给企业一定时间进行机组改造。8月31日,国务院公布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要求新建燃煤机组全部安装脱硝设施,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全部加装脱硝设施。

保定热电厂上世纪80年代厂貌和如今保定热电厂美丽厂貌。 资料图

2012年1月1日,被称为“世界最严火电环保标准”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正式实施,我国火电机组节能减排任务更加繁重,并正式进入“脱硝时代”。

2012年6月,我国并网风电装机达5258万千瓦,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

2012年7月4日,三峡电站最后一台机组正式交付并网,世界最大水电站全部建成。

2012年10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这意味着受日本福岛核事故影响暂停审批的中国核电正式重启。

2012年11月5日,向家坝水电站首批两台机组相继投产发电,标志着当今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8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安装取得了巨大成功。

2012年12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自2013年起,取消重点合同,取消电煤价格双轨制,发展改革委不再下达年度跨省区煤炭铁路运力配置意向框架。

2013年1月1日起,脱硝电价试点范围由原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部分燃煤发电机组,扩大为全国所有燃煤发电机组。

龙羊峡水电站是黄河上游龙青段规划中的第一座大型梯级水电站,电站于1976年1月开工建设,1987年首台机组投产发电,其中2号机组投产发电标志着我国电力装机突破1亿千瓦,1989年6月四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是西北电网的主力电厂。龙羊峡水电站是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大型水力枢纽,代表着80年代中国水电工程的最高水平,当时以大坝最高、水库库容最大、水轮机单机容量最大闻名于世。 资料图

2013年7月1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提出,2013~2015年,我国年均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左右,到2015年总装机容量达到3500万千瓦以上。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光伏市场。

2013年11月,国家能源局公布《服务核电企业科学发展协调工作机制实施方案》,提出大力支持核电“走出去”战略。

2013年12月20日,随着拥有世界第一高拱坝的锦屏一级水电站3号机组顺利并网发电,雅砻江流域水电装机规模首次突破1000万千瓦。

2014年1月16日,全国单机容量最大火电机组——新疆农六师煤电有限公司二期110万千瓦工程5号机组圆满完成168小时试运行,顺利投产发电。

2014年4月18日,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召开首次会议,提出“在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适时在东部沿海地区启动新的核电重点项目建设”。

2014年6月26日,我国第四大水电站糯扎渡水电站全面建成投产。随后,6月30日、7月10日,我国第二大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和第三大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先后投产。两座电站总投产装机达2026万千瓦,相当于又投产一座三峡水电站。

40年前的天津华能杨柳青发电厂和如今的天津华能杨柳青发电厂。 资料图

2014年7月1日起,被称为史上最严格的火电排放标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全面执行。该标准明确,2011年7月前建成的老机组执行二氧化硫200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100毫克/立方米、烟尘30毫克/立方米的排放标准;重点地区更要执行特别排放限值,相应标准分别为50、100、20毫克/立方米。

2014年8月21日,由国家能源局、国家核安全局牵头,组织我国43位院士专家,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总体技术方案进行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华龙一号”成熟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可满足三代核电技术要求,设计技术、设备制造和运行维护技术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是目前国内可以自主出口的核电机型。这意味着历经30多年自主研发,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合作开发的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得到了国家权威的认可。

2014年9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环保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该计划明确,全国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将低于300克/千瓦时;到2020年,现役燃煤发电机组改造后平均供电煤耗将低于310克/千瓦时,其中现役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除空冷机组外)改造后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00克/千瓦时。

2015年2月,我国人均发电装机历史性突破1千瓦。

2015年3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文件确定红沿河核电厂二期项目两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已获核准。这是2011年来我国真正意义上新批的核电项目。

长洲水利枢纽坝址位于西江水系干流,是西江下游广西境内的最后一个梯级。国家电投集团广西电力有限公司负责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的长洲水利枢纽于2003年12月启动工程开工建设,2009年底主体工程竣工,是一座以发电、航运为主,兼有灌溉等综合利用效益的大型水利枢纽,是国家“西电东送”计划和广西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项目。 资料图

2015年4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建设“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示范机组,落地项目为福清核电站二期5、6号机组。当地时间2015年10月21日,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和英国首相卡梅伦的见证下,中国广核集团与法国电力集团在伦敦正式签订英国新建核电项目的投资协议,其中布拉德韦尔B核电项目拟采用“华龙一号”技术,这是我国核电走出去的里程碑式事件,也标志着“华龙一号”技术得到了欧洲发达国家的认可。

2015年12月2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会议决定,到2020年前,燃煤机组全面实施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落后产能和不符合相关强制性标准要求的坚决淘汰关停,东中部地区要提前至2017年和2018年达标。

2016年3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能源局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应将光伏扶贫作为资产收益扶贫的重要方式。自此,光伏产业精准扶贫自上而下的各个环节被打通。

2016年5月26日,国家电网首座扶贫光伏电站——国网阳光扶贫行动玛多县1万千瓦扶贫光伏电站正式并网发电,预计年发电量可达1560万千瓦时。

2016年8月26日,中控太阳能德令哈1万千瓦塔式熔盐储能光热电站在青海投运成功,成为中国首座成功投运的规模化储能光热电站,也是全球第3座投运的具备规模化储能的塔式光热电站。

1980年5月31日,池潭水电厂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2018年8月1日,福建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华电福建池潭水电厂扩建工程通过72小时试运行,顺利实现投产。 资料图

2016年11月24日,江西省宜春丰城电厂三期扩建工程D标段冷却塔平桥吊倒塌,造成上面模板混凝土通道坍塌。事故造成74人死亡,2人受伤。

2017年6月17日零时至24日零时,青海省在全国首次连续7天、168小时全部使用清洁能源供电,所有用电均来自水、太阳能以及风力发电产生的绿色能源。

2017年7月1日,可再生能源电力绿色证书认购工作正式开始。根据绿证的自愿认购规则,风电、光伏发电企业出售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后,相应的电量将不再享受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的补贴。

2017年8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16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的意见》,提出“十三五”期间,全国停建和缓建煤电产能1.5亿千瓦,淘汰落后产能0.2亿千瓦以上,全国煤电装机规模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9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资委、国家能源局3部委联合印发《2017年分省煤电停建和缓建项目名单》,停建煤电项目涉及9个省份,29个项目;缓建煤电项目涉及17个地区,50个项目。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信息,2017年前三季度全国已淘汰关停落后煤电机组约240万千瓦,停建、缓建煤电产能的工作已经完成预定目标。

2017年11月28日,由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与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并重组成的国家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为我国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综合能源集团迈出关键第一步。

花园式的厂区环境。资料图

猜你喜欢
投产核电电厂
350MW抽水蓄能机组投产发电
大唐澄城农光互补光伏电站成功投产
世界最大抽水蓄能电站正式投产发电
第四代核电 高温气冷堆
百年初心精神 点亮核电未来
中国西部地区首条光伏玻璃生产线在自贡投产
2020年核电活动安排
世界上最大海上风电厂开放
智慧电厂来袭
智慧电厂来袭,你准备好了吗?